2023年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2023年,医药高新区(高港区)紧扣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总体要求,主动作为,着力改善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增强内生动力,经济运行各类积极因素累积增多,总体呈现生产平稳、内需改善、质效提升、信心回暖的良好态势,经济发展韧性和活力进一步增强。
一、综合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1.95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为16.19 亿元、645.37亿元、530.3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 : 54.1 : 44.5。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经济运行平稳。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55亿元,同比下降1.6%。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分别为19.35亿元、0.15亿元、2.50亿元、1.78亿元和1.78亿元。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7.22亿元,不变价增长4.2%。
粮食生产形势稳定。全区粮食播种面积24.91万亩,同比增长0.2%;粮食总产量11.32万吨,同比增长0.6%。今年以“稳面积、增单产”为重点,开展结构调整,提升小麦和水稻等主粮作物生产面积。其中,小麦面积11.50万亩,同比增长0.4%,总产量4.43万吨,同比增长0.5%;水稻面积9.08万亩,同比增长0.3%,总产量5.65万吨,同比增长0.9%。
蔬菜生产态势良好。全区蔬菜及食用菌的播种面积及总产量均稳健增长。播种面积8.61万亩,同比增长2.0%;总产量21.17万吨,同比增长3.4%。
畜禽产能较快回升。生猪、牛、羊、家禽等主要畜种生产势头良好。生猪全年出栏9.50万头,同比增长17.4%;牛全年出栏0.07万头,同比增长54.6%;羊全年出栏2.14万只,同比增长32.4%;家禽全年出栏50.37万只,同比增长2.9%。
渔业养殖形势喜人。今年推广应用河蟹小龙虾轮养、套养等新模式,提升了养殖面积使用率,全年水产养殖面积1.33万亩,水产品总产量0.66万吨,同比增长5.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承压前行。全区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3.5%,其中,民营工业产值同比下降0.3%。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产值同比下降1.2%,重工业产值同比增长6.7%。分经济类型看,集体企业产值同比下降20.1%,股份制企业产值同比增长0.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0.7%。
重点行业贡献显著。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涉及的31个行业大类中,17个行业产值同比实现正增长,其中,14个行业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7个行业产值占比达76.1%,对全区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189.5%。医药制造业实现产值293.89亿元,同比增长4.8%;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产值292.03亿元,同比增长5.0%;汽车制造业实现产值268.08亿元,同比增长25.5%。
企业效益持续低迷。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93.73亿元,同比下降51%,营业利润率5.1%,较上年同期下滑4.6个百分点。
建筑业小幅回落。全区实现建筑业总产值667.35亿元,同比下降3.9%;竣工产值582.51亿元,同比增长3.1%。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663.1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其中新开工面积1902.4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5%;竣工面积1886.8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2%,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516.6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1%,其中,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87.2%。分行业看,医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6.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7.8%,汽车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0.2%,装卸搬运和仓储业投资同比增长125.6%,商务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01.1%。
房地产开发投资高位运行。全区实现房地产开发投资165.11亿元,同比增长31.0%。新增房地产项目3个,实现房地产开发投资19.64亿元,拉动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15.6个百分点。
商品房销售行情较好。全区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152.0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2%。从销售用途看,住宅销售105.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6%;办公楼销售7.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9%;商业营业用房销售6.0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其他用途销售33.2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4%。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复苏回暖。全区限额以上单位实现贸易额1420.96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限上批发业销售额1211.81亿元,同比增长6.7%;限上零售业销售额193.10亿元,同比增长10.5%;限上住宿业营业额4.74亿元,同比增长38.0%;限上餐饮业营业额11.31亿元,同比增长31.0%。分行业看,限上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销售额677.20亿元,同比增长10.9%;限上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油及其他动力零售销售额134.19亿元,同比增长9.5%。
六、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运行平稳。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3.18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税收收入75.95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95.1亿元,上划中央四税(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100.4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4.12亿元,同比下降18.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32亿元,同比增长9.6%;科学技术支出5.47亿元,同比增长46.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06亿元,同比增长7.4%;卫生健康支出6.13亿元,同比增长4.7%;农林水支出4.55亿元,同比增长18.6%;城乡社区支出24.87亿元,同比下降45.4%;教育支出7.00亿元,同比下降16.0%。
金融市场活力迸发。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784.10亿元,同比增长16.5%;贷款余额1580.00亿元,同比增长23.8%。全区银行业存贷比为88.6%。
七、科学技术、教育和卫生
科技创新动能加速跃升。2022年全区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2%。2023年全区组织206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获批119家,25家企业获批市高新技术企业;获批省“潜在独角兽”企业1家,获批省“瞪羚”企业10家,获批市“瞪羚”企业5家。全年国家级孵化器绩效考评优秀2家、良好1家,省级孵化器绩效考评优秀1家、良好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绩效评价优秀4家。新获批市级众创空间1家、市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5家、市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2家。
教育事业硕果累累。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75所,其中幼儿园43所,小学18所,初中1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中等专业学校1所。幼儿园在园人数12784人,毕业人数4720人;小学在校人数23725人,毕业人数3263人;初中在校人数6937人,毕业人数2118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人数3103人,毕业人数60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升学率、初中学生毕业率均为100%。
卫生事业稳健发展。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共211个,其中,二级以上医院3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乡镇卫生院6个,护理院1个,民营医院2个,门诊部22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60个,临床检验中心(所、站)13个,体检中心1个,敬老院护理站5个,村卫生室56个。专业卫生机构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各1个)。医疗机构核定床位2321张,其中,中西医结合医院618张,市三院620张,中医院310张,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镇卫生院709张,民营医院105张。政府办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921人,其中医生类728人,护士类744人,药士类149人,医技类116人。乡村医生53人(含返聘)。
八、文化和体育
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年末,全区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美术馆1个,综合文化站12个,农家书屋40个,社区图书室108个,城市书房5个。拥有公共图书藏书量45万册,图书总流通34.15万册次,其中书刊文献外借19.62万人次。全区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个,省级非遗4项,市级非遗6项,区级非遗9项。共有群众文艺团队27个,其中泰州市“文化惠民券”资助演出团队15个。
体育工作稳步推进。全年新建更新体育健身路径30套。完成5公里健身步道建设,配建乒乓球桌41张,篮球架3副。年度新增体育场地面积63.97万平方米,人均达5.85平方米。成功举办“高新高港杯”第八届全国象棋青年大师赛,吸引来自全国28名青年象棋大师参加,赛事网络直播观看突破40万人次。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持平略增。年末,全区家庭总户数138937户,户籍总人口43.9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6万人,其中女性22.05万人。户籍人口中,17岁以下人口6.87万人;18岁—34岁人口7.72万人;35岁—59岁人口18.11万人;60岁以上人口11.25万人。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为25.6%。全年出生人口2118人,人口出生率为4.82‰,比上年末下降0.33个千分点,死亡人口4252人,人口死亡率为9.78‰,比上年末提高0.88个千分点;全年迁入1935人,迁出1685人。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975元,增长6.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043元,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93元,增长8.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1.84:1,较上年缩小0.0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发展更加均衡。从收入结构看,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比值由去年同期的59.4:17.2:10.7:12.7调整为今年的59.0:17.6:10.6:12.8。
社会保障有力有效。全区新增城镇就业人口20800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2886人。全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255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1550人。兑付购房券828万元,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952名,新增留学回国人员105人,新增专业技术人员3200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每月800元/人,全年帮扶城乡低保26163人次,发放低保金1663万元。
十、资源环境
生态环境质量稳定优良。全年PM2.5年均浓度为33.1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79.2%。
注:
(1)本公报使用的数据为快报数。
(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2023年,医药高新区(高港区)紧扣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总体要求,主动作为,着力改善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增强内生动力,经济运行各类积极因素累积增多,总体呈现生产平稳、内需改善、质效提升、信心回暖的良好态势,经济发展韧性和活力进一步增强。一、综合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1.95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为16.19 亿元、645.37亿元、530.3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 : 54.1 : 44.5。二、农林牧渔业农业经济运行平稳。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55亿元,同比下降1.6%。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分别为19.35亿元、0.15亿元、2.50亿元、1.78亿元和1.78亿元。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7.22亿元,不变价增长4.2%。粮食生产形势稳定。全区粮食播种面积24.91万亩,同比增长0.2%;粮食总产量11.32万吨,同比增长0.6%。今年以“稳面积、增单产”为重点,开展结构调整,提升小麦和水稻等主粮作物生产面积。其中,小麦面积11.50万亩,同比增长0.4%,总产量4.43万吨,同比增长0.5%;水稻面积9.08万亩,同比增长0.3%,总产量5.65万吨,同比增长0.9%。 | RAG-ES | 2024-10-23 |
蔬菜生产态势良好。全区蔬菜及食用菌的播种面积及总产量均稳健增长。播种面积8.61万亩,同比增长2.0%;总产量21.17万吨,同比增长3.4%。畜禽产能较快回升。生猪、牛、羊、家禽等主要畜种生产势头良好。生猪全年出栏9.50万头,同比增长17.4%;牛全年出栏0.07万头,同比增长54.6%;羊全年出栏2.14万只,同比增长32.4%;家禽全年出栏50.37万只,同比增长2.9%。渔业养殖形势喜人。今年推广应用河蟹小龙虾轮养、套养等新模式,提升了养殖面积使用率,全年水产养殖面积1.33万亩,水产品总产量0.66万吨,同比增长5.6%。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承压前行。全区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3.5%,其中,民营工业产值同比下降0.3%。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产值同比下降1.2%,重工业产值同比增长6.7%。分经济类型看,集体企业产值同比下降20.1%,股份制企业产值同比增长0.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0.7%。 | RAG-ES | 2024-10-23 |
重点行业贡献显著。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涉及的31个行业大类中,17个行业产值同比实现正增长,其中,14个行业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7个行业产值占比达76.1%,对全区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189.5%。医药制造业实现产值293.89亿元,同比增长4.8%;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产值292.03亿元,同比增长5.0%;汽车制造业实现产值268.08亿元,同比增长25.5%。企业效益持续低迷。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93.73亿元,同比下降51%,营业利润率5.1%,较上年同期下滑4.6个百分点。建筑业小幅回落。全区实现建筑业总产值667.35亿元,同比下降3.9%;竣工产值582.51亿元,同比增长3.1%。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663.1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其中新开工面积1902.4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5%;竣工面积1886.8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2%,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516.6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 | RAG-ES | 2024-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