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丁湖

联合创作 · 2023-07-21 13:03

艾丁湖,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高昌区,是吐鲁番盆地的最低处,也是中国陆地的最低点。湖面比海平面低154.31米,湖底最低处达-161米。吐鲁番盆地为中国天山东段南侧封闭性山间盆地,该湖为吐鲁番盆地地表径流的归宿点。

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

艾丁湖,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盆地西南部的断陷湖,湖面海拔低于海平面约154.31米,是中国陆地上的最低点。它的外圈是湖积平原,地表是坚硬的盐地,中间一圈是盐沼泽,下面是淤泥,湖心全是晶莹洁白的晶盐。

气候条件

艾丁湖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年降水量不到20毫米,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几千倍,年平均气温14℃,极端高温达48℃,地表温度超过80℃。

动物资源

艾丁湖有白鹳、黑鹳、大天鹅、小天鹅、苍鹰、鸢、红隼、雪豹、北山羊、藏野驴、草原斑猫、棕熊、鹅喉羚、盘羊、岩羊、马鹿、猞猁等动物。

植物资源

艾丁湖有盐穗木、花花柴、骆驼刺和黑刺、梭梭等植物。

人文历史

历史发展

1756年(清乾隆二十一年),清将何国宗和哈清阿带队对艾丁湖进行过实测。据公元1909年(清宣统元年),刊布的《大清舆图》测算,那时的艾丁湖水域面积是230平方千米。

20世纪50年代初的统计数据为,东西长40千米,南北宽8千米,湖水面积近152平方千米。

根据1958年航空照片观察计算,湖面近似椭圆形,东西长7.5千米,南北宽3千米,水深0.8米左右,面积22.5平方千米。

1962年8月,航片解译,这时的湖面全部干涸。1973年,按美国陆地卫星MSS4波段解译,又有积水,面积达29平方千米。80年代初,湖面又不足17平方千米了。

1984年,由航片解译,湖水又全部干涸。1989年通过TM卫星照片显示,湖为新月形,水面已退缩到了大约11平方千米,湖周湿地约为72平方千米。

1993年,湖底变硬,可行汽车。实地勘察水面在3平方千米。

1994年,不足3平方千米,成零星片状水洼。1999年,美国探空卫星拍摄到了艾丁湖的照片,照片显示,艾丁湖又复活了。由卫星照片解译,湖面为75平方千米。90年代末,吐鲁番出现过三年丰水期,2000年4月26日,卫星云图测算为66平方千米。

2010年仅剩0.5平方公里,到2016年1月已基本干涸,湖区裸露盐化面积达90平方公里。

为维系吐鲁番各族群众基本的生存需要,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大,年均超采2.48亿立方米,地下水位连年下降,有水坎儿井已从1957年的1200多条下降至如今的200多条,地下水已无法补给艾丁湖。

主要景点

独立景点总述

艾丁湖不同于其它湖泊的地方,是湖面上满目的盐壳。现在,它的外圈是湖积平原,地表是坚硬的盐地,中间一圈是盐沼泽,下面是淤泥,除了冬天,人很难走进去。湖心全是晶莹洁白的晶盐。据考证,早在2万年以前,艾丁湖曾经是一个相当大的淡水湖泊,湖水中含有大量的氯、钠、钾等离子,矿物有石盐、芒硝、无水芒硝,以及石膏、钙芒硝和多种钾、镁盐类、盐和芒硝的储量约3亿吨以上,是中国矿化度最大的湖泊。

它是一个天然的盐生植物园。低矮的盐穗木、脆硬的花花柴、尖利的骆驼刺和黑刺、梭梭等植物,被盐碱的土壤滋养着,给这个几乎干枯的湖泊带来了勃勃生机,形成了特有的一道植物景观。

它是一个动物乐园。珍贵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北山羊、藏野驴及二级保护动物草原斑猫、棕熊、鹅喉羚、盘羊、岩羊、马鹿、猞猁等,在这里频繁出没。偶尔,也可见到珍稀濒危的野骆驼,来这里寻水觅食的踪迹。

它还是鸟类的天堂。曾经,白鹳、黑鹳、大天鹅、小天鹅、苍鹰、鸢、红隼等珍稀鸟类和成群结队的雁、鸭、雀等,或栖息在灌木丛,或游弋于水面,或翱翔于湖际蓝天。只是现在,这些盛景见不到了,但不时掠过的成群小飞虫和偶尔在脚下窜过的野兔、小鼠,仍然吸引着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

不要以为艾丁湖,仅仅只代表一个湖泊,它还藏着人类文明的遗迹。它的南北侧,一处是塔什烽燧,另一处是乌盘土拉烽燧。别看它们貌不出众,远古时期先民们曾在这里征战防御留下的遗迹,却让它们成为中国海拔最低的烽燧,更让艾丁湖有了文化厚度。

浏览 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