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金顶
武当山金顶一般指大岳太和宫,又称太和宫,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均县镇武当山主峰天柱峰最高点,地处1612米武当山绝顶之上,更多地体现出的是一种前无古人的气魄和征服者胜利的昭示,武当山特殊的地貌形成的众峰拱托、八方朝拜的景观也神奇地渲染出皇权的至高无上。它是武当山的最高胜境,无论是道人信士,还是香客游人,只有登上顶峰,走进太和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到了武当山。
明永乐十年,明成祖朱棣下令敕建太和宫,建成后嘉封武当山为“大岳太和山”,封这座建在绝顶上的道宫为“大岳太和宫”。皇帝的嘉封使武当山的地位一举而成为五岳之首。
198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宫观保护单位;同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21座重点道观之一。
文化
建筑特点
太和宫整体建筑布局是依居天险、随山就势,充分利用其山形的自然起伏;在构筑上借其峻险而添其隆重,以达到肃穆庄严、大气磅礴的艺术效果,让人感到垂悬中的稳重和独步云天的威严。古人赞为“千层楼阁空中起,万叠云山足下环”,并说这是“补秦皇汉武之遗,……历朝罕见”。来过武当山的世界文化遗产专家、空间学专家、建筑专家等无不惊叹大岳太和宫所反映出的建筑思想及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高度统一,高度评价其为“旷古之杰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城墙上按东西南北四方建筑了四座天门,以象征天阙。四座天门临绝云空,极力渲染天庭仙界的威严。
历史
历史发展
明永乐十年,明成祖朱棣下令敕建太和宫。
永乐十四年太和宫建成,时有殿堂道舍等建筑510间。
建成后明成祖嘉封武当山为“大岳太和山”,封这座建在绝顶上的道宫为“大岳太和宫”。
永乐十七年,朱棣命隆平候张信、驸马都尉沐昕营造天柱峰的紫金城,他下诏对建城墙提出要求说:“金顶砌造四周城垣,其山本身不要修动,其墙务随地势高下,务要坚固壮实。”
明嘉靖年间,太和宫又进行了扩建,使殿堂道房多达520间。而在那次扩建之后,这里的称谓有了变化,以金顶围墙为界,墙外面的称为“太和宫”,墙里面叫“紫金城”。“北有紫禁城,南有紫金城”,可见当时大岳太和宫的地位之高。
主要景点
独立景点总述
太和宫现仅存正殿、朝拜殿、钟鼓楼、金殿、皇经堂、铜殿等。
正殿、朝拜殿、钟鼓楼
正殿额题“大岳太和宫”,殿内仅存真武大帝铜铸像及四大元帅、水火二将、金童玉女等塑像。殿门两侧各置铜碑一座,一是明代嘉靖二十九年(1550)敕建苍龙岭雷坛设金像之御碑,一是明代嘉靖三十一年(1552)遣工部左侍郎陆述等人致祭碑。殿前是朝拜殿,左右是钟鼓楼,钟楼内悬永乐十四年(1416)所铸造铜钟一口。
金殿
武当山金顶的金殿是一座鎏金铜亭,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建筑物。明永乐十四年(1416)铸成,为中国古代的大型铸件,内有重达10吨的真武铜像。它造型壮观,纹饰繁缛,内悬鎏金明珠设计精巧。殿内神像、几案、供器都是铜铸的,中供奉着真武帝君着袍衬铠披发跣足丰姿魁伟,是武当山上现存最美的一尊真武神像,已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皇经堂
太和宫的皇经堂是道徒们每天早晚颂经的地色方,也是武当道教一处重要的祭祀场所。这座明末被火焚毁,清道光年间又重建的殿堂极富特。它的隔扇门上全部浮雕着珍禽异兽和道教神仙故事,其工艺精湛又有着浓厚的民间文化色彩。皇经堂内神像、供器、法器琳琅满目,均为铸造艺术和雕刻艺术的精品。殿内正中高悬的“生天立地”的巨匾为清道光皇帝亲笔所书。
铜殿
太和宫的小莲峰上有一殿房,里面置放着元代铸造的一座铜殿。这座距今已有近700年历史的铜殿为仿木结构,是研究元代铜铸艺术的珍贵实物,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座铜殿。由于它原来位于天柱峰上,明朝建金殿时将其转运到这里,所以人们也称它为“转运殿”。借着它的谐音,许多香客和游人都到里面转一圈,以求“时来运转”。
推荐玩法
金殿、皇经堂、铜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