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凤镇
地名由来:麟凤镇因辖区周围有麒麟山和凤凰山,取“麟”和“凤”而得名。
2014年7月,麟凤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麟凤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扎西以西33公里,南北分别与镇雄县雨河镇和四川珙县王家镇接壤。全乡海拔在960--1400米之间,乡政府所在地麟凤集镇海拔1070米。起源干大雪山原始森林的白水江纵贯南北。截至2005年末,全乡辖9个村民委员会143个村民小组8877户38948人,总面积133平方公里,有耕地69129亩,林地12万亩。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92.8人,农业人口人均耕地1.05亩。矿产、旅游、森林、水利、土地等资源十分丰富,原煤储量在2亿吨以上。文化底蕴深厚,素有“老三区”之称。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立足实际,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特色经济,形成了粮食、烤烟、畜牧、煤炭、绿色特色、劳务输出六大产业。烤烟在全县三分天下有其一,面积、产量、产值冠全县之最;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近8000人,占全乡农村劳动力的42%以上;狠抓做大扶强,努力提高煤炭工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效益,形成了一批骨干工业企业。同时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交通、通讯、水利、电力等设施不断完善。集镇卫生状况良好,市场秩序井然,集镇功能日益凸现,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全乡现有干部职工57人,其中公务员19人(含12名党政班子成员),参照公务员管理的聘用制干部3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干部24人,机关、事业单位合同工11人。麟凤乡境内山川秀美,物产丰富,文史辉煌,美境荟萃,旅游资源丰富,是威信县一级旅游开发区。天台山溶洞洞大厅宏,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鬼斧神工;大雪山万亩原始森林莽莽苍苍,林涛涌动,风光秀丽,珙桐、桫椤、黑熊、红腹锦鸡等国家级保护动植物随处可见,是发展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
历史沿革:
清雍正六年(1728年)前,属镇雄州上东致和里第三甲、第四甲。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9月,威信州判改威信县,划镇雄县第五区的1镇10乡为威信县第八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冬,威信县废闾、邻,设保、甲,全县并为5区,属第四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9月,始设麟凤乡。
1950年10月,全县为4区,麟凤属第三区。
1953年,初第六区的长安、安乐、瓦石、天坪、金凤、庙沟、马河、大塘划归第三区,第三区增为14乡。
1955年,第三区改称麟凤区。
1958年10月后,与长安、三桃分开,改为金星公社。
1961年,长安、院子(今鱼洞)、三桃划归其管辖,改为麟凤区。
1962年,长安被划出长安区。
1970年3月,麟凤区改麟凤公社。
1981年,院子(今鱼洞)、三桃划归三桃公社。
1984年1月,改设麟凤区。
1988年2月,改麟凤乡。
2011年,改麟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