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汉墓群

金山汉墓群

共 1769字,需浏览 4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金山汉墓群是汉昭帝时昌邑王刘贺所建,原为墓室,后因故废。
北宋时,将金山汉墓群辟为寺院的一部分,并在洞门上方镌“大明禅院”四字。

遗址特点

综述
金山,因“凿石得金”而名,属于泰山余脉,是一座颇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名山。西汉景帝六年(前144年)建山阳国于昌邑,即取金山之阳意。金山汉墓群就位于巨野县独山镇金山南麓的半山腰处,被当地百姓俗称为金山大洞、秦王避暑洞、金山崖墓等,巨野八景中的“金册春晓,秦洞云霞”均出自此地。经考古发现,该处崖墓实为西汉废帝、巨野县的西汉昌邑国第二代昌邑王刘贺的一处废冢。金山汉墓群是一处西汉时期的大型崖墓,墓地南北长约90米,东西宽约70米,面积约6300平方米。整个墓地由M1、M2两座崖墓构成。整个崖墓系人工劈山、凿洞而成,工程浩大。
M1
M1,即刘贺废塚,南北长约89.8米,东西宽约28米,高约15米,面积约2514平方米,由墓道、侧室、耳室、主室组成。整个墓道系劈山、凿壁而成,墓向正南,在墓道的东、西两壁上,镌刻有宋代至民国时期的摩崖石刻46帧。文化内涵丰富,如大型摩崖石刻,独具一格,其内容涉及金山四时风光、游览抒怀和金山与秦始皇避暑传说等。
崖墓正门上方,刻有“敕赐大明禅院”六个古字,落款为金大定三年(1163年),而在墓道北端近墓门处,有东西对称呈长方形耳室,据考证应为车马室。墓门呈长方形,后接甬道,直通墓室。甬道左右两侧各有一耳室。
墓室的构造为西汉时期典型的“前堂后室”布局。前室是一个宽敞的厅堂,室顶素面平整,其地面与墓道和侧室都处于同一个水平。前室东西两侧有耳室,均未完工。后室是主墓室,有石阶三级。平顶、四壁陡直。室顶石缝有泉水从东北角渗出流向墙下的水池,当地村民称为龙头池。
M2
M2,位于M1的西侧约20米,与M1呈东西平行状,仅凿出了墓道的轮廓。”专家认为,金山地处古昌邑国境内,且墓地符合汉代诸侯王盛行夫妻异穴合葬的葬制,很可能就是当年第二代昌邑王刘贺为自己和其配偶修建的墓地,后因变故而弃用。

文物遗存

弥勒残像
金山汉墓群墓室内采集弥勒残像一尊,高约90厘米,乃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巨野在此兴建寺院时雕刻。佛像肥硕丰满,袒胸露腹,双手置膝,左腿盘右腿屈,随便自如地坐在莲花须弥座上,头部已残。
金山汉墓群石刻
金山汉墓群墓道的东、西两壁上,镌刻有宋代至民国时期的摩崖石刻46帧。

历史文化

刘贺
(前92年~前59年),曾任昌邑国王,国都在巨野县昌邑集。历史上,刘贺在赴京做了27天的短命皇帝后,史书称其因为荒淫无度、不保社稷而被大臣霍光贬为废帝,之后又回到巨野县的昌邑国。后来即位的汉宣帝经过观察,见刘贺没有政治野心,又是自己的叔叔,于是赐给他丰厚的财宝,让他去南昌养老,做起了。五年后,33岁的刘贺死去。

研究价值

金山汉墓群是一座典型的依山凿洞的横穴式墓葬。纯系人工开凿,工程浩大,凿制工整;其墓道的东、西两壁上从宋代至民国时期的46帧大型摩崖石刻,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考古研究价值;巨野古八景中的“秦洞云霞”“金山春晓”均出自此处;是古昌邑国和鲁西南地区千余年以来社会、环境变迁的缩影,其丰富的历史、艺术、科学和文化内涵,是重要的历史见证物。

保护措施

2019年10月7日,金山汉墓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金山汉墓群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金山店子村北1千米。

交通信息

自驾:自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金山汉墓群,路程约28.6千米,用时约52分钟。
浏览 1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