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博士生在实验室吃汉堡,直接夺走了他年仅28岁的生命

共 3655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4-07-30 12:00

来源:授权自募格学术,参考资料:弗吉尼亚州立大学、微博、知乎、化学科讯等。编辑:学妹

因为实验需要随时盯着,你有没有过在实验室点外卖吃的情况?

美国医学科学杂志上曾发表过这样一篇文章,一名28岁化学家H. W. 在实验室吃了自己的午饭(一个汉堡)。

但却因此丧命,在实验室吃东西,真!的!很!危!险!





汉堡引发的悲剧




1948年11月25日,一名28岁化学家H. W. 使用五氯化磷,盐酸,乙酰氯和重氮甲烷做了一些合成反应。随后在12月2日,他将反应的剂量扩大了许多,重新做了一遍。为了不离开他正在进行中的蒸馏过程,他就在实验室里把他的午饭(汉堡)吃掉了。
尽管H. W. 是在通风橱内进行的反应,但实验过程中他仍可能在不经意间吸入了实验产生的气体。
不仅如此,因为重氮甲烷良好的脂溶性,那个很油的汉堡在溶解重氮甲烷这一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随后的几天内,H. W. 发展出了一系列类似于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并被给予青霉素G普鲁卡因治疗。医生们明白五氯化磷,乙酰氯这些物质的刺激性,但因为当时缺乏对于重氮甲烷的毒性的报道和警示,直到6日早上他们才确定重氮甲烷是症状主因而开始针对治疗,但H. W. 仍在几天内不治身亡。
即使我们做了完全的防护、但空气中,或者是各种仪器上残存的微量化学物质是防不胜防的,而这些,都可能让你在实验室准备吃的食物被污染,甚至送入到你的嘴中。
而日常生活中,因为实验室一待一天的关系,在实验室里解决饮食的研究生绝不在少数,很多人也直接利用实验仪器,比如烘箱烤起了红薯,或者是加热外带的饮食。
随手一搜就能搜到很多
还有用烧杯当容器煮东西的。
比如,煮粽子....

比起做实验时的谨慎,在等待实验完成或者在实验室随便应付下吃点东西反而是大多数研究生最放松的时刻。
而这,也往往是最危险的时刻。
2009年,乌克兰基辅工学院化工系的一名男大学生,就因为在实验室咀嚼口香糖而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据死者家人介绍,死者平时酷爱吃口香糖,并且喜欢在口香糖上撒柠檬酸粉,再加以咀嚼。而警方在死者的桌面上发现几块尚未开封的口香糖、一包柠檬酸粉末以及一包与柠檬酸粉酷似的不明粉末。
警方初步判断,不明粉末很可能是一种自制的烈性炸药,而死者在嚼口香糖时误将其当作柠檬酸粉送入嘴中,结果酿出悲剧。
小到口香糖,大到一顿简单的外卖,或者一杯奶茶,只要地点在实验室里,那么每一口都会变得有风险。
有时候手上有残留的化学品,或者是在呼吸时吸入的气体,这些都是不易被发觉的潜在隐患。

图片来源:知乎





你不注意的实验室法则





其实,如果仔细通读实验室法则,会发现大多数实验室对于饮食,有严格的规定。
拿弗吉尼亚州立大学举例,实验室法则规定,在涉及有毒物质的实验室中,禁止食用、饮用、嚼口香糖、吸烟、使用化妆品或隐形眼镜、储存食物和饮料等行为。

可以看到,除了饮食,像是食物的存放,包括戴隐形眼镜都是被明令禁止的行为。

原因也很简单,实验室中的尘埃、烟雾或其他颗粒物可能会污染食物,从而导致食物带有毒性。

如果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处理食物前没有洗干净手,则可能会将污染性物质传播到食物上,从而摄入这些物质。隐形眼镜也是类似原理,如果有微弱物质附着在了镜片上,会增加感染实验人员的风险。

同时,大多数实验室设备通常非常精密且昂贵,食物和饮料可能意外溅到设备上,导致损坏或影响设备的精确度。而且,食物和饮料也可能污染实验室的样品,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室的禁止条例有很多,而禁止饮食却常常被大家所忽视,比起饮食会破坏实验室的卫生,饮食的残存危险是很多研究生所不知的

危险常常是在不注意的时候发生,实验室的安全防护无小事,拒绝实验室饮食,更是为自己,为他人的生命安全负责。


   
      
          
             
往期精彩回顾




  • 交流群

欢迎加入机器学习爱好者微信群一起和同行交流,目前有机器学习交流群、博士群、博士申报交流、CV、NLP等微信群,请扫描下面的微信号加群,备注:”昵称-学校/公司-研究方向“,例如:”张小明-浙大-CV“。请按照格式备注,否则不予通过。添加成功后会根据研究方向邀请进入相关微信群。请勿在群内发送广告,否则会请出群,谢谢理解~(也可以加入机器学习交流qq群772479961


浏览 519
1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1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