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洪县
地名由来:因县处泗水和洪泽湖,取两地首字,故名。
2023年7月,泗洪县获评为2023深呼吸生态旅游魅力名县。
2023年1月,泗洪县被认定为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2023年1月,水利部公布第五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泗洪县入选。
2022年7月,泗洪县被确定为第二批江苏农村物流达标县。
2022年7月,泗洪县上榜2022年长三角百强县第68名。
2021年11月,泗洪县入围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名单生猪。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泗洪县人口数量为85.87万人,位列宿迁市各县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位,位列江苏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43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388位。
+查看更多泗洪县荣誉与相关排名>>
泗洪县地处江苏中北部、淮河中下游,东临洪泽湖,西与安徽接壤,位于长三角经济区和江苏沿海经济带交叉辐射区域,行政区划面积2731平方公里,人口110万,是中国著名的名酒之乡、螃蟹之乡、生态旅游之乡,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境内地形以平原、岗地为主,亦有零星丘陵,地形起伏,形如姜状。西南和西部有零星残丘蛰伏于宽广岗地之上,北部为黄泛平原,南部和西南部为岗地与平原相间排列地形。总地势是西南、西部高,东南、南部低,最高点海拔62.8米,最低点海拔11.6米。泗洪属东亚季风区,又属北亚热带和北暖温带的过渡区,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热同季,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光能充足,热量富裕。年均气温14.6度,年均降水量893.9mm,年均日照总时数2326.7小时,无霜期213天,降雪日9.2天,年均风速3.7m/s。土壤具有多宜性,有黄潮土、砂礓黑土、淋溶褐土三大类、31个土种,宜旱、宜水、宜林、宜牧;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农作物、林木、水产、畜禽种类繁多。矿产资源丰富,地下蕴藏有石英砂、金刚石、铁锰结核矿、褐铁矿、澎润土、天然矿泉水等矿产资源。
泗洪是一块古老土地,承载着内涵丰富的文化遗存,境内已出土古生物化石70多种,被海内外考古学家誉为“古猿化石宝库”。
1954年在双沟镇出土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被中科院命名为“下草湾人”。楚霸王项羽的“楚壶窑”、三国鲁肃故里的“子敬泉”、吕布辕门的“射戟台”、隋炀帝的“通济渠”等历史遗迹及与其相关的美丽传说,为这片大地增添了缤纷的色彩。
泗洪是一块红土地。抗战时期为淮北苏皖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中心,淮北行署、新四军四师师部均驻于此,刘少奇、陈毅、张爱萍、张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亲临指挥战斗,彭雪枫、江上青等3000多位烈士英名镌刻在这块热土上,震惊中外的血战朱家岗之役,先烈们血染洪泽湖的壮举,给这片土地留下了辉煌夺目的一页。
泗洪历史上名贤辈出,灿若繁星。上古唐虞时代,泗洪即有五帝之一少昊帝。2000年前,徐偃王建都于县境城头附近。三国名将鲁肃、宋代徽州知府李植均为古泗州临淮人。历任明代三部尚书(礼部、工部、刑部)的大学者金纯和明代御史萧玉成的祖籍同出一村,卒后又都葬归故里――龙集镇应山集。明末清初,泗州人戚杰及子伸、孙王甲皆工诗词,并著有《啸门诗集》25卷。清代名将许联镖是界集姬楼村人,曾统领清朝水师在登州海域擒洋匪800余名,缴获敌舰数艘。近代和当代有“淮北刘胡兰”――喻尊霞、中国第一颗-试验场地施工指挥陈觉、原国家建材工业部部长宋养初、安徽省原副省长陈荫南、原副省长田维谦和空军中将吴光宇、经济学家宋养琰、新华社驻外首席记者、摄影名家许必华、著名导演王永宏、以电视剧《戏说乾隆》享誉海内外的剧作家宋项如等。
历史沿革:
殷商时,境内属徐。
西周至春秋末期,因徐都迁入而成为徐国政治中心,先后隶属徐、吴、越、楚、西楚等诸侯国。
西汉初属楚,继属彭城、临淮、淮平郡。
东汉初属东海郡,后属下邳国。
三国属魏国下邳郡。
晋属临淮、淮陵郡。
南北朝属淮陵、下邳郡,继属南徐州、东徐州、东楚州等州地,后属高平郡。
北周大成元年以后,大体为泗州本州(即泗州直管区)。
中华民国建元,改泗州为泗县,境内之。
1940年10月,中共皖东北地委和专署(后改为淮北苏皖边区党委和行政公署)建立,境内先后设置了泗南、泗宿、泗阳、洪泽等敌后抗日根据地边区县。
今泗洪县域濉河以南属泗南县,濉河以北属泗宿县,东北部属泗阳县,沿洪泽湖部分乡镇属洪泽县。
1947年6月,泗南县与洪泽县湖西部分合并,建立泗洪县,至11月撤销,恢复泗南县和洪泽湖管理局建制。
1949年4月29日,以泗南县、泗宿县的大部分区域及洪泽湖管理局、泗阳县龙集、界集区等地合并正式建立泗洪县。
1955年3月,泗洪县由安徽省宿县专区划归江苏省淮阴专区。
1970年属淮阴地区。
1983年属淮阴市。
1996年8月后属宿迁市。
县政府所在地为大楼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