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年轻人,英年早突了

大数据文摘

共 5465字,需浏览 11分钟

 ·

2022-12-22 06:26

大数据文摘授权转载自网易数读

如果要给人体组织颁一个“突出贡献奖”,提名腰椎间盘的估计不在少数。

年轻人可能没想到,虽然自己的年龄还是正午的太阳,但腰龄却已经像黄昏的夕阳。

“25 岁的身体,75 岁的腰”“事业还没突出,腰先突出了”,看似玩笑的话,不知道戳中了多少人的痛处。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个大众印象里的中老年病,如今也开始折磨年轻人。

许多人在互联网上到处搜刮治病的“秘籍”,和病友建组分享自己的腰突血泪史,还有人自嘲自从得了腰椎间盘突出,又多了一个干脆躺平的理由。

年轻人的腰,真不行了


“坐上一会儿腰就一阵酸痛该怎么办”“哪里有靠谱的推拿师傅推荐”,这早已不是中老年茶话会的专属,更是当代年轻人真实的烦恼。

国家疾病防控中心发布的研究显示,在 2017 年非致死性疾病导致寿命损失的排行中,腰痛排名第四,仅次于抑郁症、颈部疼痛和其他原因听力损失,较 12 年前排名有所提升 [1]。

看似不起眼的腰痛,正在暗中成为中国人的“健康杀手”。与此同时,腰突也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20 - 59 岁中青年人群中,腰痛发病率高达 19.6% [2]。


不过,想要为腰痛找一个确定的源头,并不容易。大多数腰痛是非特异性的 [3],通俗来说,就是检查不出哪里有问题,但就是痛;而在有明确病因的腰痛中,脊椎疾病、肾脏问题等都是常见的诱因 [3][4]。

TalkingData 的一项调查发现,37.6% 的职场人正在遭受腰椎和颈椎疾病的折磨 [5]。人在职场,一旦腰痛起来,“是不是腰椎间盘突出了”大概率是身边人绕不开的担忧。

在中国,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也确实不是一个小数目。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的数据,从 2010 年到 2020 年,公立医院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出院人数从 15.9 万上升到了 55.6 万,近 5 年来,出院人数累计接近 300 万,相当于一座大城市的人口总量 [6]。

在诸多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青壮年群体的腰是重灾区。

默沙东诊疗手册显示,椎间盘突出最常发生在 30 - 50 岁 [7]。一项流行病学调查也发现,25 到 39 岁人群的腰椎间盘突出检出率高达 13.93%,相当于每 7 人中就有 1 人患上腰椎间盘突出,是各年龄段中比例最高的 [8]。


不仅上班族遭了殃,在骨科门诊里,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也越来越多了。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临床数据显示,2019 年 - 2020 年,青少年腰突患者的数量达到了前面五年总和的一倍。其中,16 - 19 岁是青少年患者的高发年龄,最小的甚至只有 12 岁 [9]。

因为腰椎间盘突出而辗转反侧无法入眠,已经成为下至高中生,上至职场人的又一大烦心事。年轻人的养生话题里,除了保温杯和枸杞,渐渐多了哪个诊所的推拿师傅手艺好,哪家店铺的人体工学椅最得人心。

年纪轻轻,为啥腰还不如老年人


平时生龙活虎的年轻人,为什么突然就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腰突的原理。

腰椎间盘位于两块腰椎骨之间,日常的工作就是作为腰椎的“弹性垫”为脊柱减震 [10]。

健康的腰椎间盘富含水分,承受压力时被压缩,除去压力后又复原,即使日常“夹缝求生”,也能坚强地完成工作。但随着劳损和老化,腰椎间盘弹性下降,受压后很容易导致内部组织突出,压迫神经,造成疼痛 [10][11]。

体力劳动、久坐、久蹲、经常弯腰等,就像是“导火索”,他们造成的积累性损伤会加速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最终发展成腰椎间盘突出 [11]。

可以看到,重力劳动者、司机等都是腰椎间盘突出的高发群体,家庭主妇也可能因为长期的家务劳动,暴露在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之下 [8]。


日常对着电脑使劲、长期久坐的电脑操作者也榜上有名。

放下包,窝在工位上,一待就是一整天,微信步数积累全靠上下班通勤,是当下打工人的生活常态。更何况,信奉“上班已经够累了,坐着一定要舒服”的年轻人,坐姿其实并不标准:低头、驼背、二郎腿,脊椎从没直过。

一天八小时的标准上班时间,已经让腰椎间盘不堪重负,而大多数人的工作时长并不止步于此。

猎聘发布的《当代年轻职场人现状洞察报告》显示,只有不到 3 成受访者实现了“下班自由”,大多数职场人下班后还需要再加 1 - 3 小时的班 [12]。

智联招聘发布的《职场人加班洞察》报告也显示,57.1% 的 95 后职场人认为加班造成了自己严重的健康问题,超过各年龄段平均水平 [13]。


即使下了班,精疲力竭的“社畜”们也很少有精力再去健身房活动筋骨、挥洒汗水。

95 后职场人的“回血”方式,把自己抛在床上大睡一觉排名第一,报复性地打游戏、看综艺、追剧紧随其后 [13],以各种姿势瘫在沙发或床上玩手机的年轻人是放松了,腰椎间盘却遭殃了。

美国人体力学杂志的研究也表示,在仰卧、弓背坐等八种常见姿势中,只有躺着和坐直不会对腰椎带来额外的压力,而举重物和弯腰则会给腰带来更大的负担 [14]。

社交媒体上,因为腰椎间盘突出而决定与工作说再见的例子比比皆是:患上腰突的医学生,放弃了一直以来做临床的梦想;才工作了 2 年的程序员,因为腰突不得不在家休息了半年,最近正在认真考虑转行的问题。

但在大多数人的字典里,选腰还是工作,这个问题的难度,几乎快要等同于职场版的“救女朋友还是妈妈”,无论选哪个,都是“送命题”:

医生让我不要久坐,我倒也想,上班从早坐到晚是要怎么办。

为腰突请了两周假,躺不下去了,还是爬起来上班。

“三个动作教你缓解腰痛”,类似标题的视频和推送下,永远有腰突患者的评论,“信了,去试试”,紧挨着的就是“有用,但是上了几天班又复发了”。

腰突起来,能有多要命


不是年轻人想躺,而是腰椎间盘突出的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明白。

苦中作乐的腰突人,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述腰突带来的疼痛——针扎一般、过电一般、火烧火燎,甚至把预测今天的疼痛部位作为了兴趣爱好。

腰疼不必说,腿麻常常见,连屁股和脚趾很多时候都要被“连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历的,往往是一套组合拳,从腰往下哪都可能犯痛,发展到一定程度,还可能诱发瘫痪、大小便失禁等一系列问题 [7][11]。


除了疼起来让人哭爹喊娘,腰椎间盘突出还是对年轻人生活的一场全方位打击。不仅不能随便弯腰、提重物、开车,更有甚者,连打个喷嚏都要在网上寻求攻略。

突友们怎么打喷嚏啊,我现在一想打喷嚏得先做半天心理准备再捂住屁股再打出来然后嗷嗷叫半天。

对于期待成家生子的年轻女性而言,腰突意味着更深一层的麻烦。由于怀孕期间,脊椎受力增大,即使健康的女性也很可能患上腰突,而已经患病的女性症状则可能会加重 [15][16]。

害怕、焦虑、绝望,甚至抑郁,腰突带来的情绪压力有时比肉体上的疼痛还让年轻人难以忍受。

有人刚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沉浸在“年纪轻轻就成了废人”的恐惧之中;还有许多正在求学、考公的年轻人,正在经历被迫“躺平”的焦虑和无助。

治愈腰椎间盘突出,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其间你来我往的拉扯,复杂程度不亚于一部偶像剧。

大多数腰突患者的疼痛可以通过非手术疗法缓解:使用消炎药、牵引疗法、理疗、电疗……不少人为此一掷万金,但腰椎间盘突出非手术疗法的临床复发率高达 25% [17]。

更多时候,与腰突的斗争贯穿在日常生活中,即使采取了治疗措施,日常不注意,还是容易复发。

不幸中招的人,需要尽量多起身活动,除此之外,床具和护具的选择也有讲究。

例如,对刚毕业工作的大学生来说,建议不要吝啬一张人体工学椅的钱;普通的打工人,虽然买不起 200 万的床垫,但还是可以购入一张中等硬度的弹簧床垫,同样能起到承托腰部的作用 [18]。


当然,还有许多症状更严重的人选择了手术,但手术也不能保证完全治愈,不低的手术费、一周起步的住院时长和更漫长的恢复期也让不少年轻人望而却步 [6]。

很多患者收到的建议是:“趴着等它自愈吧”,但更多腰突人的真实生活是,即使再疼,明天还是要按时起床上班。

本文科学性已由女王大学病理及分子医学硕士 伍丽青 审核


考文献:

[1] 殷鹏, 齐金蕾, 刘韫宁, 刘江美, 李婕, & 曾新颖等. (2019). 2005~2017年中国疾病负担研究报告. 中国循环杂志, 34(12), 10.

[2] Dalke, M. R. ,  Gastal, F. A. , &  Xavier, F. . (2015). Prevalence of chronic low back pain: systematic review. Revista De Saúde Pública.

[3] Hartvigsen, J., Hancock, M. J., Kongsted, A., Louw, Q., Ferreira, M. L., Genevay, S., Hoy, D., Karppinen, J., Pransky, G., Sieper, J., Smeets, R. J., & Underwood, M. (2018). What low back pain is and why we need to pay attention. Lancet (London, England), 391(10137), 2356–2367.

[4] 腰侧疼痛-《默克诊疗手册家庭版》. Retrieved 1 December 2022, from https://www.msdmanuals.cn/home/kidney-and-urinary-tract-disorders/symptoms-of-kidney-and-urinary-tract-disorders/flank-pain?query=%E8%85%B0%E7%97%9B.

[5] TalkingData. (2021). 2021年职场人健康状况报告.

[6]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1-2021).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7] 椎间盘突出-《默克诊疗手册家庭版》. Retrieved 1 December 2022, from https://www.msdmanuals.cn/home/bone-joint-and-muscle-disorders/low-back-and-neck-pain/herniated-disk?query=%E8%85%B0%E6%A4%8E%E9%97%B4%E7%9B%98%E7%AA%81%E5%87%BA.

[8] 王国基, 王国军, 彭健民, 蔡开明, 张劲松, & 宋卫红, et al. (2009). 腰椎间盘突出症致病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 现代预防医学, 36(13), 3.

[9]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2021). 17岁女孩,腰椎竟“双突”!Retrieved 1 December 2022,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yjfyJs3UmC0cp3Aywt9DvA.

[10] 丁文龙, & 刘学政. (2018). 系统解剖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11]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脊柱源性疼痛学组. (2020).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中国疼痛专家共识.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01),2-6.

[12] 猎聘. (2021). 当代年轻职场人现状洞察报告.

[13] 智联研究院. (2022). 职场人加班洞察报告.

[14] Qin, B., Baldoni, M., Wu, B., Zhou, L., Qian, Z., & Zhu, Q. (2022). Effect of lumbar muscle atrophy on the mechanical loading change on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s. Journal of Biomechanics, 139, N.PAG.

[15] Kapetanakis, S., Giovannopoulou, E., Blontzos, N., Kazakos, G., & Givissis, P. (2017). Surgical management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in pregnancy. Journal of Gynecology Obstetrics and Human Reproduction, 46(10), 753–759.

[16] Berkmann, S., & Fandino, J. (2012). Pregnancy and childbirth after microsurgery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cta neurochirurgica, 154(2), 329–334.

[17]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科康复学组. (2020).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中华骨科杂志(08),477-478-479-480-481-482-483-484-485-486-487.

[18] 周谋望, 岳寿伟, 何成奇, 张长杰, 马诚, & 王惠芳等. (2017).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32(2), 129-135.



点「在看」的人都变好看了哦!
浏览 1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