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滨江区)

联合创作 · 2023-08-31 06:52

地名由来:以濒临钱塘江得名。

2023年3月,2023中国创新百强区公布,高新区(滨江区)位列第17。

2023年1月,高新区(滨江区)被认定为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2022年8月,高新区(滨江区)被确定为第二批浙江省婚俗改革实验县(市、区)。

2022年7月,高新区(滨江区)入选2022赛迪百强区,排名第22。

2021年12月,2021年中国工业百强区名单出炉,高新区(滨江区)位列第16位。

2021年12月,高新区(滨江区)上榜2021中国数字治理百佳县市,位列第30。

2021年11月,赛迪顾问发布2021年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区,高新区(滨江区)位列第29。

2021年11月,高新区(滨江区)上榜2021中国最具安全感百佳县市第84名。

2021年10月,2021中国智慧城市百佳县市出炉,高新区(滨江区)位列第59位。

+查看更多高新区(滨江区)荣誉与相关排名>>

杭州高新区(滨江)由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滨江区行政城区合二为一而成。杭州高新区始建于1990年,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滨江区设立于1996年12月,行政区划面积72.2平方公里。2002年6月,两区管理体制调整,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下辖3个街道,60个社区。2015年8月份,国务院批复同意杭州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全国第10个自主创新示范区。2016年6月,科技部火炬中心将杭州高新区列入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计划序列。

杭州高新区(滨江)始终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建设科技新城,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治理”“高质量发展与高素质队伍”三对关系,深化“产业业态、城市形态、人才生态”三态融合,全力打造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奋力推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2019年,实现全区生产总值1592.2亿元,同比增长8.2%;财政总收入341.94亿元,增长5.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5.59亿元,增长6.5%。2020年上半年,实现全区生产总值789.25亿元,增长7.0%,增速居全市第一;财政总收入209.67亿元;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03亿元,增长14.5%,总量跃居全市第一;规上服务业实现营收1106亿元,增长6.9%。

产业结构优。始终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出了一条主导产业突出、高新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之路,打造了网络信息技术产业的全产业链,形成了千亿级智慧经济产业,具备了可以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优势。涌现了阿里巴巴、吉利集团、网易(杭州)、新华三、海康威视、大华技术、宇视科技、正泰太阳能、浙江中控、聚光科技等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形成了电子商务、智慧互联、智慧物联、智慧医疗、智慧安防、智慧环保等一大批“互联网+”的产业集群,电子商务、数字视频监控、宽带接入设备、集成电路设计产业、软件产业、动漫制作的整体水平居国内领先,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设计、云计算、大数据、生命健康等前沿技术领域企业快速成长。2019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收入3692.5亿元,增长15.6%。累计拥有上市公司51家,成为“浙江资本第一区”。

创新能力强。结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明确的10个发展方向,依托我区优势产业精准发力,支持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能替代进口产品、填补国内技术空白的高新技术,努力抢占全球制高点。积极鼓励支持企业加大研发创新投入,近年来全区R&D占GDP比例始终保持10%的高水平。创新创业生态不断优化,全区拥有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53个,其中国家级20个,居全省第一。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正式运行,北航杭州研究生院开工建设。国家“芯火”双创基地、“滨江联合创新中心”5G实验室正式启用,华为鲲鹏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杭州)等多个重量级创新平台落地。2019年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5家(在册1256家),列全省首位;全年专利申请量18330件,专利授权量10341件,首次突破万件大关。

人才集聚快。坚持把人才工作放在经济工作的最首要位置,顺应人才成长规律,创造条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宽容失败并甘愿为失败承担必要成本。坚持走“以人才带项目、以项目引人才”的招商引智良性循环之路,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撑,让人才在这里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水到渠成的创业。推出人才新政30条,实施新一轮“5050”计划,2019年新引进各类人才3.13万人,其中硕博士占比超过26%;新增海外高层次人才1426人,新增各类人才工程入选者45人,诺奖、海外院士3名;累计拥有“国千”102人、“省千”159人。全市率先实施外籍高层次人才申请永久居留工作。实施人才安居改革,实物配租和货币补贴同步推进。近年来,每年引进2-3万大学生人才,从业人员已达39万人,就业人员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达50%。

城市形态新。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进全域城市化、全域景区化建设,坚持以一流的环境吸引一流的人才、以一流的人才创办一流的企业、以一流的企业反哺一流的城市,通过加快城市化进程和优质公共资源配置,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坚持集约高效利用土地,将城市工业项目容积率放宽到3.0,并大力开发地下空间,造就了现代科技新城的城市形态。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彩虹快速路、西兴互通立交、望江隧道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竣工投入使用,“最美跑道”成为网红,江南大道改造提升工程主体施工建设。地铁1、4号线顺利运营,地铁5、6、7号线顺利推进。0保障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和阿里20周年庆典活动,奥体中心“大莲花”将作为2022年亚运会主会场。

体制机制活。始终坚持以政府自身改革激发全社会活力,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创造新优势的最重要法宝。多年来,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用足用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优势,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全面推进浙江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和社会事业改革。推进知识产权服务“最多跑一次”,设立全国首个全门类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获批全省首个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省首批试点落实企业开办全流程“一件事”一日办结,全市率先启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3.0版并完成全市首个项目审批。创新工业综合体模式,实现产业项目供地与供楼-并行,促进新制造企业集聚集约发展,首个工业综合体项目已开工建设,总投资12亿元。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社区“一滨办”改革、养老服务业改革等一批民生事业改革,进一步提升市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历史沿革:

新石器时代,滨江境内已有人类活动。

春秋战国,为越国属地。

战国中期,楚威王(前339一前329)灭越,境域属楚。

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置会稽郡,境域属会稽郡。

西汉初至元始二年(2),建余暨县,境域属余暨县。

新建国元年(9),改余暨为余衍,境域属余衍县。

东汉建武年间(25-56),复称余暨,属会稽郡。

三国,吴黄武年间(222一229),改名永兴,属会稽郡,境域属永兴县。

西晋,属会稽郡。

唐仪凤二年(677),复设永兴县,属越州。

天宝元年(742),改永头兴为萧山,越州亦改为会稽郡,境域属会稽郡萧山县。

五代,萧山属吴越国镇东军,境域属镇东军萧山县。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国除,镇东军仍改为越州,境域属越州萧山县。

绍兴元年(1131),改越州为绍兴府,萧山均其属县,滨江境域属绍兴府萧山县。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改绍兴府为绍兴路,萧山属绍兴路。

明至清末,沿袭元制。

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占领萧山,改县名为莦珊县。

境域属湾珊县。

同治二年(1863),太平军退出,复称萧山县,境域仍属萧山。

民国元年(1912),废府,萧山为省直辖,滨江境域属萧山。

民国三年(1914),省下设道,萧山属会稽道;民国十六年(1927),废道,萧山复由省直辖。

民国二十四年(1935),省设行政督察区,萧山属第三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萧山复归省直辖县,境域归属依旧。

1949年5月,萧山县解放,由省直辖。

6月,萧山划入绍兴专区。

1957年,划入宁波专区。

1959年,改属杭州市,滨江境域均属萧山县。

1984年,滨江境域有西兴、长河、浦沿3个乡。

1985年,改乡为镇,称西兴镇、长河镇、浦沿镇,仍属萧山县。

1988年,萧山撤县设市(县级),境域属萧山市。

1996年,设立杭州市滨江区。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