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滁州市统计局
(2024年4月15日)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总体稳定,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平稳,现代化新滁州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初步测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378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5.1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862.5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1624.4亿元,增长5.8%[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8:49.2:43.0,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9.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3325元(折合13244美元),比上年增长5.6%。
年末常住人口405.5万人,比上年增加0.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3.85%,比上年提高0.73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4.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45万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0.1%,涨幅低于上年2.0个百分点。从构成类别看,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同比呈现五涨三降态势。其中,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3.0%,食品烟酒价格上涨1.0%,衣着价格上涨1.0%,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8%,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0.7%,居住价格下降0.3%,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9%,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3.0%。
2023年城镇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
指标及分类 | 同比涨跌幅度±% |
居民消费价格 其中:食品烟酒 其中:粮食 菜 畜肉 水产品 蛋 干鲜瓜果 衣着 居住 生活用品及服务 交通和通讯 教育文化和娱乐 医疗保健 其他用品和服务 |
0.1 1.0 -0.1 -1.2 -7.4 2.3 -0.5 8.3 1.0 -0.3 -0.9 -3.0 0.7 0.8 3.0 |
二、农业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91.5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3.0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7%;油料作物播种面积5.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7.9%;蔬菜播种面积3.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2%。
全年粮食总产量477.14万吨,比上年增产2.4%。其中,夏粮186.51万吨,比上年增产2.1%;秋粮290.63万吨,比上年增产2.6%。经济作物有增有减,其中,全年棉花产量28.4吨,比上年减产70.2%;蔬菜产量113.2万吨,比上年增产3.4%;水果产量27.8万吨,比上年增产1.5%;油料产量15.0万吨,比上年增长17.0%。
全年肉蛋奶总产量58.0万吨,同比增加4.8%。其中,肉类产量42.5万吨,比上年增长4.2%;禽蛋产量14.6万吨,比上年增长6.7%;牛奶产量8814吨,比上年增长3.1%。水产品产量40.1万吨,比上年增长3.6%。
2023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名 称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477.1 | 2.4 |
其中:稻谷 | 260.4 | 2.8 |
小麦 | 186.5 | 2.1 |
玉米 | 21.6 | 0.8 |
大豆 | 6.2 | 2.4 |
油料 | 15.0 | 17.0 |
其中:花生 | 9.1 | 0.0 |
油菜籽 | 5.7 | 59.4 |
棉花 | 0.0 | -70.2 |
水果 | 27.8 | 1.5 |
茶叶 | 0.1 | 1.7 |
蔬菜 | 113.2 | 3.4 |
肉类 | 42.5 | 4.2 |
禽蛋 | 14.6 | 6.7 |
牛奶 | 0.9 | 3.1 |
水产品 | 40.1 | 3.6 |
2023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745.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5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7.3%,同比提高2.51个百分点;拖拉机35.7万台,其中大中型3.6万台。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49.1万公顷,全年完成重点水利工程70项,基建工程当年完成投资60.05亿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比上年增长9.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股份制企业、集体企业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10.7%、6.9%。
表2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单位:%
指标及分类 | 比上年增长 |
规模以上工业 | 9.0 |
其中: 国有企业 | 1.0 |
集体企业 | 6.9 |
股份合作企业 | 0.8 |
股份制企业 | 10.7 |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3.6 |
其他类型企业 | -13.4 |
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 | 14.8 |
规模以上工业中,37个大类行业中,22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其中:家具制造业增长38.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8.5%,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0.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7.0%,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2.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6.0%。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原盐145.5万吨,增长13.6%;农用化肥19.6万吨,增长18.0%;家用洗衣机313.4万台,增长20%;冰箱554.9万台,增长2.7%。
表3
2023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情况
名称 | 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原盐 | 吨 | 1455426 | 13.6 |
大米 | 吨 | 1145261 | -17.7 |
白酒 | 千升 | 6567 | -6.4 |
卷烟 | 万支 | 1406417 | 0.6 |
气体压缩机 | 台 | 1726741 | 127.8 |
农用化肥 | 吨 | 195677 | 18.0 |
水泥 | 吨 | 11520198 | -5.9 |
电动机 | 千瓦 | 570139 | 7.2 |
合成洗涤剂 | 吨 | 28585 | 10.7 |
电子元件 | 万只 | 378886 | 8.5 |
中空玻璃 | 平方米 | 724399 | 10.0 |
家用洗衣机 | 台 | 3134234 | 20.0 |
冰箱 | 台 | 5549475 | 2.7 |
锂电子电池 | 只 | 6530083 | 58.3 |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496.8亿元,实现利税总额513.5亿元。
年末,资质以上建筑企业851户,全年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45.7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811.3万平方米,其中当年新开工面积1504.0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404.5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5]比上年增长9.5%。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4.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0.0%;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0.8%。分行业看,制造业投资增长32.6%;批发和零售业投资增长60.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下降15.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7.4%;教育投资增长23.4%;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下降18.3%。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0.0%。房屋施工面积下降19.4%,其中新开工面积下降66.9%,房屋竣工面积下降7.9%。
2023年全市省重点项目新开工424个,竣工274个;续建和新开工项目共计1107个。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4.4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9%。分区域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47.9亿元,同比增长8.7%;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46.5亿元,同比增长9.6%。分构成看,商品零售额1472.0亿元,增长8.6%;餐饮收入222.4亿元,增长10.7%。
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分类完成情况看,吃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8.3%;穿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5.0%;用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0%,其中,日用品类增长16.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6.8%,中西药品类增长0.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2.6%,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9.7%,汽车类增长1.5%。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全年进出口409.4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出口总额345.9亿元,增长8.7%,进口总额63.5亿元,下降11.0%。从进出口经营主体看,内资生产企业完成进出口334.6亿元,增长11.3%;外商投资企业完成进出口74.8亿元,下降15.9%。
全年在建境内省外投资项目到位资金增长11.3%,来自长三角区域资金占境内省外引资总量的69.3%。
2023年进出口额主要分类及地区分布
单位:亿元、% | ||
指标及分类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进出口额 | 409.4 | 5.1 |
其中:一般贸易 | 357.6 | 10.5 |
加工贸易 | 51.4 | -21.4 |
其中:对美国 | 60 | -3.6 |
对欧盟(不含英国) | 91.6 | 9.4 |
对日本 | 16.9 | -11.1 |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 174.6 | 12.3 |
2023年,全市共接待游客3669.4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33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5.6%、87.1%。其中国内游客3668.5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36.5亿元;入境游客0.9万人次,入境旅游收入0.2亿元。年末,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46个、星级饭店11家、旅行社87家、旅行社分社33个、旅行社服务网点187个。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货物运输周转量421.2亿吨公里。其中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356.3亿吨公里;水运货物运输周转量64.9亿吨公里。全年旅客周转量6.8亿人公里。
2023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66.3万辆,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57.6万辆;私人轿车拥有量36.1万辆。
2023年,全市邮政行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1.4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邮政寄递服务业务收入为1.5亿元,同比下降0.7%。邮政行业业务总量累计完成24.8亿元,同比增长18.5%。邮政寄递服务业务量为11147万件,同比增长2.3%,其中快递包裹6523万件,同比增长5.0%。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9871万件,同比增长23.3%。全年电信业务总量[6]40.6亿元。年末,全市拥有电话447.6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数3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411.6万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数193.9万户。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88.7万户,其中1000M速率以上用户数44.1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81.4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98.2亿元,比上年增长7.3%,总量稳居全省第三。从收入来源结构看,税收收入完成166.8亿,增长12.3%;非税收入完成131.4亿元,增长1.6%。税收收入占比55.9%,较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实现量质齐升。从实现主体看,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1亿元,增长2.7%;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6.1亿元,增长8.6%。
全年财政支出533.8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教育支出91.1亿元,增长8.3%;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4.2亿元,下降15.1%;农林水事务支出78.3亿元,下降1.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6.3亿元,增长11.1%;卫生健康支出56.7亿元,增长0.4%;交通运输支出22亿元,增长11.7%;住房保障支出19.8亿元,增长18.9%。用于民生方面支出440.6亿元,比上年增长4.0%,占总支出的82.53%。投入暖民心资金3亿元,暖民心行动满意度测评连续6个季度位居全省前二。
金融业务快速发展。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583.1亿元,比年初增加531.3亿元,增长13.1%。其中,境内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007.7亿元,比年初增加86.6亿元;境内住户存款余额2966.9亿元,比年初增加438.1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754.9亿元,比年初增加727.2亿元,增长18.1%。从贷款期限看,短期贷款余额1328.2亿元,比年初增加193.3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011.0亿元,比年初增加411.3亿元。
2023年新增多利科技、峆一药业等2家境内A股上市公司,新增瑞尔竟达、鑫民玻璃、立光电子等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新增省内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112家。2023年末,全市有境内外上市公司1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6家,省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654家。
2023年末,全市共有持牌保险公司45家,其中财产险公司23家、人身险公司22家。全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87.3亿元,同比增长9.6%。财产险保费收入39.98亿元,同比增长11.0%,其中,机动车险保费收入18.55亿元,同比增长5.7%;农业险保费收入6.95亿元,同比增长16.3%;责任险保费收入2.65亿元,同比增长39.4%;健康险保费收入8.44亿元,同比增长17.5%。人身险保费收入47.3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个人代理保费收入27.2亿元,同比增长5.2%;银邮代理业务19.3亿元,同比增长13.5%。支付赔款累计36.88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财产险赔款28.17亿元,同比增长13.1%;人身险支付赔款(给付)8.7亿元,同比下降7.7%。全市保险资产总额199.66亿元,同比增长13.1%。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2022年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80.37亿元,同比增长18.7%,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为2.23%。
2023年全市拥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31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53家,比上年增加308家;国家级科技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4家,省级孵化器8家,省级众创空间18家,市级众创空间6家,省级院士工作站12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个,省级及以上高新区2个。全年获省级科技成果登记3719项、新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16项。
2023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不含高等教育)共有1142所,在校生60.24万人,教职工5.01万人,专任教师4.03万人。其中幼儿园667所,在园幼儿数11.63万人,教职工1.5万人,专任教师0.82万人;小学212所,在校生25.72万人,教职工1.27万人,专任教师1.46万人;普通中学246所,在校生18.72万人,教职工2.01万人,专任教师1.54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1所,在校生4.09万人,教职工0.22万人,专任教师0.2万人。特殊教育学校6所,在校生871人,教职工185人,专任教师162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2023年末,全市公共图书馆藏书量297.45万册,电子图书377.23万册。全市广播电视台7个。全市广播综合覆盖率100%,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广播全年播放时间4.17万小时,其中自办栏目播放时间2.20万小时;电视全年播放时间5.35万小时,其中自办栏目播放时间0.78万小时。
2023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05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63个,疾病控制中心9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全市卫生机构实有床位27935张,比上年下降2%,其中医院、卫生院实有床位26603张,比上年减少512张。卫生机构从业人员3.9万人。其中,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2.63万人,执业医生9094人,注册护士13186人。
2023年全市组织开展各类群众体育活动654场次,参与人数49.5万人次。新增体育场地2051个、面积131.9万平方米。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体育场地17496个、面积1178.4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91平方米。新成立体育社会组织12个,目前,共有体育社会组织290个。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1075个,目前,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3334人,其中国家级33人,一级2205人,二级1237人,三级9859人。
十一、资源和生态环境
2023年末全市自来水日生产能力达到104万立方米。全年天然气供气总量112287万立方米,比去年增加42173万立方米。全年全社会用电量 328.5亿千瓦时,增长16.0%。其中,工业用电量248.1亿千瓦时,增长 20.6%。
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30652公里。全市公交运营线路367条,比上年增加15条,实有公交车辆2078辆,比上年减少85辆,全年公共汽车客运量10432.55万人次。全市出租汽车3126辆,网约车2082辆。
年末,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24万公顷,当年人工造林面积2926.7公顷。国家湿地公园1个,面积226.8公顷,全市湿地保护率57.8%。国家级公益林4.87公顷,省级公益林0.73万公顷。
2023年末,共有污水处理厂12座。城市污水处理率98.27%。全市共有环境监测站和监察大(支)队18个。滁州市2023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上属于良好水平,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的天数为87天,符合二级标准的天数为203天,一、二级标准的天数总计为290天,占比79.5%。全年轻度污染69天,中度污染5天,重度污染1天,污染天数占比20.5%。
十二、人民生活及其它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423元,比上年增长5.8%;人均消费性支出22299元,比上年增长4.6%。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6%。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6元,比上年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924元,比上年增长5.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8%。
2023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37.57万人,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1.76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38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42.4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42.5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54.41万人。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02.4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35.6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66.8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9.4%。
年末,全市共有养老服务机构158个,床位18616张。农村特困供养人数2.09万人,比上年下降2.9%。年末,城镇社区各种养老服务设施342个。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305个,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1222个。2023年全年福利彩票销售总额达4.81亿元。
2023年全市发生火灾3028起,死亡1人,直接财产损失3484万元。发生适用一般程序处理的道路交通事故283起,交通事故死亡人数182人。
注:[1]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和行业实行相对分离的划分标准,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指工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以上企业。
[5]固定资产投资口径为500万元以上项目和房地产投资。
[6]电信业务总量按上年价格计算。
[7]恩格尔系数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生活消费支出的百分比。
[8]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指标每年的抽样调查样本会更换致使指标数据有所变动。
[9]由于四舍五入的原因,部分指标总量和分项之和有微小的差别。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滁州市统计局(2024年4月15日)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总体稳定,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平稳,现代化新滁州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一、综合初步测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378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5.1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862.5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1624.4亿元,增长5.8%[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8:49.2:43.0,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9.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3325元(折合13244美元),比上年增长5.6%。 | RAG-ES | 2024-10-23 |
年末常住人口405.5万人,比上年增加0.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3.85%,比上年提高0.73个百分点。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4.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45万人。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0.1%,涨幅低于上年2.0个百分点。从构成类别看,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同比呈现五涨三降态势。其中,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3.0%,食品烟酒价格上涨1.0%,衣着价格上涨1.0%,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8%,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0.7%,居住价格下降0.3%,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9%,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3.0%。2023年城镇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 指标及分类 同比涨跌幅度±% 居民消费价格 其中:食品烟酒 其中:粮食 菜 畜肉 水产品 蛋 干鲜瓜果 衣着 居住 生活用品及服务 交通和通讯 教育文化和娱乐 医疗保健 其他用品和服务 0.1 1.0 -0.1 -1.2 -7.4 2.3 -0.5 8.3 1.0 -0.3 -0.9 -3.0 0.7 0.8 3.0 | RAG-ES | 2024-10-23 |
二、农业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91.5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3.0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7%;油料作物播种面积5.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7.9%;蔬菜播种面积3.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2%。全年粮食总产量477.14万吨,比上年增产2.4%。其中,夏粮186.51万吨,比上年增产2.1%;秋粮290.63万吨,比上年增产2.6%。经济作物有增有减,其中,全年棉花产量28.4吨,比上年减产70.2%;蔬菜产量113.2万吨,比上年增产3.4%;水果产量27.8万吨,比上年增产1.5%;油料产量15.0万吨,比上年增长17.0%。全年肉蛋奶总产量58.0万吨,同比增加4.8%。其中,肉类产量42.5万吨,比上年增长4.2%;禽蛋产量14.6万吨,比上年增长6.7%;牛奶产量8814吨,比上年增长3.1%。水产品产量40.1万吨,比上年增长3.6%。2023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 RAG-ES | 2024-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