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
地名由来:“南有歙浦,因而为名”,浦即浦口的意思,众多河流汇聚为新安江的地方。
棠樾石牌坊群
棠樾石牌坊群
棠樾石牌坊群
棠樾石牌坊群
棠樾石牌坊群
2023年3月,歙县被确定为第二批安徽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
2023年3月,歙县被确定为2022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2022年12月,歙县被认定为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2022年12月,安徽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公布安徽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歙县上榜。
2022年11月,生态环境部命名歙县为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2022年9月,歙县被确定为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城。
2022年8月,歙县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
2022年8月,歙县入围2022年“两山”发展百强县,排名第95。
2022年6月,歙县入选2022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位列第61。
+查看更多歙县荣誉与相关排名>>
歙县东邻杭州,南接千岛湖,面积2122平方公里,人口46.89万,辖28个乡镇、182个行政村、10个社区,85%以上是山区、库区,人均3分地、5亩山。
主要有六个特点:
一是历史悠久。公元前221年秦朝置县,宋设徽州府,府县同城1400年,是古徽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山西平遥、云南丽江、四川阆中并称为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2019年入选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名录。
二是文化灿烂。歙县是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历来崇文重教、诗礼传家,有“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传统。自唐以来,共出进士820人,经济学家王茂荫,新安画派奠基人渐江、黄宾虹,教育家陶行知等诞生于此。“古建三绝”中的古牌坊、古祠堂、古民居遍布城乡,有不可移动文物3785处,国保单位22处,徽州古城城墙跻身“中国明清古城墙联合申遗”行列,中国传统村落148个、数量居全国县级第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徽墨制作技艺、歙砚制作技艺、徽派盆景技艺、张一帖内科疗法、西园喉科医术、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三是环境优美。山水汇聚,生态绝佳,县城“五峰拱秀、六水回澜”,全县森林覆盖率82.15%,PM2.5平均浓度21.7微克/立方米,大气优良天数达97.5%,大部分地表水保持国家一级和二类标准。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清凉峰)、国家森林公园1处(徽州国家森林公园),国家5A级景区1个2处(徽州古城、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4A级景区2个(新安江山水画廊、雄村)。
四是资源丰富。月月有花,季季有果,茶叶、贡菊、枇杷、柑桔、葡萄、杨梅、雪梨、山核桃等久负盛名,“大方茶”“黄山白茶”入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三潭枇杷”“三口柑橘”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五是区位优越。毗邻杭州,东向发展、承接产业转移优势明显,皖赣铁路横贯东西,京福高铁和黄杭高铁均在歙县设站,徽杭、绩黄高速和在建的黄千高速直达县境,国家级文明样板航道—新安江航道直通千岛湖。
六是名片众多。享有中国徽文化之乡、中国徽墨之都、中国歙砚之乡、中国牌坊之乡、中国名优茶之乡、中国枇杷之乡、安徽特色果品之乡等美誉。先后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全国县域农产品零售额百强县、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典型地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总结评估优秀等次、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优秀单位等荣誉。
历史沿革: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置歙县,属鄣郡。
汉高祖五年(前202)属楚国;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属丹阳郡;汉末建安十三年(208),属新都郡;晋太康元年(280),改新都郡为新安郡,歙县属之;南朝梁承圣二年(553),划出新安郡歙、黟、海宁三县,置新宁郡;陈天嘉三年(562),撤销新宁郡,仍属新安郡。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新安郡并入东阳郡,歙县并入海宁县,属婺州;十一年(591)置歙州,复设歙县;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撤歙州恢复新安郡;肃宋乾元元年(758)新安郡改为歙州,歙县皆为郡、州第一县。
北宋徽宗宋宣和三年(1121)歙州改名徽州。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徽州改为徽州路。
顺帝至正十七年(1357),徽州路改为兴安府;二十七年(1367),兴安府改为徽州府辖歙县至清末。
1912年,撤销徽州府,保留歙县直属安徽省。
1940年3月,属皖南行署;抗日战争胜利后,撤销皖南行署,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歙县属徽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徽州专署),治所歙县。
1952年8月,恢复乡镇。
1956年1月,属芜湖专区。
1988年4月,撤地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