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苗族彝族乡
地名由来:中建苗族彝族乡原名中和乡,后同广丰乡合并为中广乡。1953年同新建乡合并,从两乡名中各取一字改名为中建乡。
中建苗族彝族乡(以下简称中建乡)位于黔西县东北边沿,东、北与金沙县毗邻,南、西分别与本县花溪彝族苗族乡、中坪镇、重新镇接壤,乡政府驻地中广村,距县城62.5公里。中建乡地理位置为东经106°14’、———106°21’、北27°14’———27°19’之间,总面积62.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47%;有耕地面积11980亩,其中田3029亩,土8951亩;辖民主、中广、营盘、普盖、龙凤、红板6个村,57个村民组。总人口10885人,其中农业人口10753人,占总人口的98.8%,非农业人口132人,占总人口的1.2%;少数民族人口2865人,占总人口的26.3%。苗族人数在少数民族人口中最多,其次是彝族,还有少数的仡佬族等。中建乡属丘陵地形,自然条相对较好。海拔高低偏差较大,最高峰龙凤村的破岩大坡海拔高度是1659米,最低谷普盖村的碾房的海拔高度为784米。年平均气温在13.5℃左右。无霜期280天左右,平均降水量为1000毫米,降雨月在4至6月期间,全乡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自然资源丰富,适宜农业生产的发展。自然资源丰富的中建乡,有很大的开发前景。民主村和龙凤村储藏了大量的煤矿资源,藏煤量约1.5亿吨,与邻近的花溪乡煤矿连成一片,是黔西的第二大煤田。红板村和龙凤村连成一大片的万亩草场,对于今后发展畜牧业备了一个最基本的条件。万亩草场平坦,破度不大,无树木、森林遮盖,最适于放牧,是发展畜牧业最值得开发的一片“处女地”。位于龙凤村的野那水库库存量103万立方米的水,能保证开办大中型企业的用水问题。全乡人民齐心协力,紧紧围绕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艰苦创业,求实进取,各项事业得到整体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现在的中建,正处于亟待开发之中,全乡广大干部群众求发展、思进取的愿望日益迫切,我们热忱地期盼一切有识之士到中建来献计献策,这里的各族人民决心同你们一道把中建建设得更加秀美,更加辉煌。
历史沿革:
明代晚期,已有中果河场。
清代时期,划归黔西州西城里二甲。
民国十六年(1927年),置中和乡。
民国三十年(1941年),中和、广丰2乡合并为中广乡。
1953年5月,分置中建、野那2乡。
1956年5月,野那乡并入中建乡。
1958年9月,乡改公社。
1984年5月,恢复乡建制。
1991年7月,改中建苗族彝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