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带桥

宝带桥

共 1924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0:23

建设历程

十一年(公元816年),宝带桥由刺史王仲舒主持建造,筹措建桥资金,王仲舒带头将自己身上的宝带捐出来,宝带桥之名由此而来,又有说因桥似宝带浮于水上而得名。
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宝带桥竣工投入使用。
南宋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宝带桥维持了400多年后坍圯,宝带桥重新建设。
明正统一年(公元1436年),庐陵周恂如以工部右侍郎巡抚此地,与苏州知府及、长洲知县商议重建宝带桥。
明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宝带桥重新建设,形制与规模多基本沿袭至今。
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宝带桥被大水冲圯。
清康熙 十二年 (公 元1673年 ) ,宝带桥重修完工。
宝带桥风光
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宝带桥由林则徐主持修理。
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宝带桥毁3孔。
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英军戈登驾舰攻打苏州,拆去宝带桥桥中间大孔,酿成南面26孔连续倒塌之惨状。抗战时期,南端6孔被日军炸毁。
1956年,宝带桥修葺恢复旧观,桥拱照原式样用花岗石砌成,桥面和两端桥堍也照原式样进行了修缮,并把坠入河中的4只石狮打捞出来,安装就位。
198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又拨款维修宝带桥。
2012年至2013年,苏州市吴中区历时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宝带桥本体加固和环境整治工程,对桥北侧石亭、南侧引桥、和部分桥面进行维修,做好宝带桥周边环境整治,拆除了西侧水泥桥墩、北侧太太庙等构筑物,整治运河对岸与景观环境不协调的工业厂房,使宝带桥本体及周边环境风貌得到改善。

建筑设计

建筑结构

宝带桥桥堍呈喇叭形,桥两端原有青石狮一只,桥北有石碑亭和石塔各一座,第27孔与28孔之间水盘石上也有石塔一座,桥下第14、16、15孔三孔的跨径加大,桥面也逐渐升高,第13至第17孔间桥面隆起形成弓形弧线,第15孔处为全桥弓形弧线的顶点。全桥各孔均可通航,其中三个大孔净空较高,可通过大型船舶,桥为适应大型船舶通过,在桥中部设3个大孔,其余均设小孔,这样可降低桥面,节省工程。桥址地基软弱,采用木桩基,桩头间用石块嵌紧,上建较窄的条石墩基,坚实可靠,且不阻碍泄洪;从北端计第27号墩是由两个桥墩并立而构成的刚性墩,能抵抗单向推力,这种应用联拱的方法,对其他若干个墩能起保护作用。

设计参数

宝带桥桥长317米(内两端砌驳引道67米),宽4.1米。桥下53孔连缀,孔径总长249.80米。南端引桥长43.80米,北端引桥长23.40米,桥堍呈喇叭形,宽6.10米,每孔跨径除第14、15、16三孔(由北端计)外,平均为4.6米;第14、16两孔分别为6.5米;第15孔为7.45米。桥的两堍接筑石堤,北堍长23.2米,南堍长43.08米,桥堍为喇叭形,桥两端各宽6.1米,并各有石狮一对,另有石塔、碑亭等。桥址木桩基每墩用直径15~20厘米圆木桩60根,。

桥梁位置

宝带桥老照片
宝带桥,位于江苏省,苏州城东南7.5千米处,横卧于之间的玳玳河上。

建设成果

文化特色

所获荣誉

2021年12月,入选《江苏省首批省级水利遗产名录》。

价值意义

宝带桥是中国现存建造时间最早的古桥之一,历经一千二百年,与河北赵州安济桥、四川都江堰珠浦桥、广西三江程阳桥,并列为中国四大古桥。(苏州地方志办公室评·)
宝带桥不仅改善了大运河和澹台湖之间的交通条件,而且因其制造精巧,加上周围有青山绿水相衬,恰似飘动在水乡原野上的一条宝带,更显绮丽多姿。其中三孔联拱特别高,以通大船,两旁各拱路面逐渐下降,形成弓形弧线。全桥构造复杂而又结构轻盈,风格壮丽,奇巧多姿,成为江南名胜。(摘自《宝带桥小记》顾燕新评·)
宝带桥的“多铰拱”及“被动压力”的利用都是中国劳动人民根据实践经验的创造成为修建拱桥的优秀传统,为世界各国所罕见者。(摘自《介绍五座古桥——珠浦桥、广济桥、洛阳桥、宝带桥及灞桥》茅以昇评·)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