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颐园街一号欧式建筑
哈尔滨颐园街一号欧式建筑
共 3565字,需浏览 8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民国八年(1919年),俄罗斯林业资本家葛瓦利斯基开始筹资兴建葛瓦利斯基公馆(哈尔滨颐园街一号欧式建筑的旧称)这座造价昂贵的豪华型花园别墅。但由于经费不足,加上施工技术要求严格,造型考究,直到民国十一年(1922年)方告竣工。
哈尔滨颐园街一号欧式建筑作为葛瓦利斯基公馆只有几年的时间。
民国二十年(1931年)前,该建筑就曾作为与苏联交涉中东路问题的日方代表满铁理事的住宅。
“九一八”事变后,该建筑被日本特务机关强行收买,成为日本关东军特务机关长的特务机关所在地。日本帝国主义强购中东路后,该建筑改为铁路俱乐部,实际上是日本特务机关的伪装。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后,苏联红军进驻哈尔滨,该建筑成为苏军元帅马林诺夫斯基的司令部。
哈尔滨解放后,该建筑被人民政府作为敌伪房产没收,成为东北民主联军交际处。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东北民主联军将该建筑移交给地方,成为松江省委和哈尔滨市委接待处。
自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至“文革”期间,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张闻天、宋庆龄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黑龙江省视察时都在此工作和居住过。
建颐园街一号欧式建筑外景
1950年2月27日,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在访问苏联回国途中,亲临(今黑龙江省南部)视察,就工作和居住在这座建筑之内。毛泽东主席还在这里为松江省委、哈尔滨市委和在哈尔滨召开的第二次团代会题写了五幅题词。
1975年,该建筑由黑龙江省文化厅接收,由黑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出资32万元对该建筑进行了修复。主楼的阁楼和副楼作为黑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在主楼的一、二层筹建毛主席视察黑龙江纪念馆。
1977年2月27日,毛主席视察黑龙江纪念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该馆展出了毛泽东主席视察黑龙江时用过的床、办公桌、文具、报纸、其他用品和题词等,成为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阵地。
1981年,该馆又增设了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同志视察黑龙江纪念堂,并更名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同志视察黑龙江纪念馆。
哈尔滨颐园街一号欧式建筑
1986年,黑龙江省委决定位于颐园街3号的省委老干部活动中心建立新楼,占用颐园街1号后庭院,拆除了该建筑副楼入口左侧部分。
1998年,该馆更名为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
此后,哈尔滨颐园街一号欧式建筑经过哈尔滨市政府多次投资治理,该建筑的周围环境得到了改善,建筑的面貌也进行了修缮。
从1999年至2002年期间,哈尔滨颐园街一号欧式建筑关闭维修,相关单位把这座别墅主人葛瓦里斯基的小女儿维基请来,根据她的回忆和带回的一些老照片,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了这座建筑的原貌,如二楼起居室的壁纸、餐厅的尖形璧炉、庭院的栅栏、院内的小径……
建筑布局
哈尔滨颐园街一号欧式建筑由主楼与副楼组成。主楼平面为复杂的几何形,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副楼在主楼右侧,平面为长方形,地上二层,地下一层。主楼和副楼的地下室之间有一条地下甬道相通,二层之间有一条阳台相连,阳台之下则形成通向主入口和后院的门洞。主楼的左侧是高大宽敞的半圆形花房,花房顶为主楼二层的半圆形阳台。主楼的三层为阁楼层。其平面布局严谨,但不过分追求对称,而立面布局则高低错落,比例协调,有较强的平衡感和透视感。
建筑特点
空间层次
哈尔滨颐园街一号欧式建筑
室内空间结合功能要求有层次地展开。主入口在主楼的西北,由门洞过波到门厅,再向左上方进入大厅。大厅是整个建筑的重心,位于主楼的前部,是一个贯通一、二层的大房间,为主人和家人活动的主要场所。大厅可直接通往左侧的餐厅、书房和客厅。餐厅置有乐池,可兼做舞厅。两厅东南侧均设门可进入花房。花房位于主楼的左侧,地上一层,平面为半圆形,高大宽敞。大厅右侧有一座宽阔平缓的竖琴式木制楼梯通向二层。主楼的二层有开向大厅的大露台,靠近大露台的房间为主人和家人的卧室。主楼一、二层的前部和后部均有走廊相通。主楼一、二层的后部、阁楼层和地下室分别为厨房、卫生间、冷藏室、游泳室、花窖、游艺室、钢琴教室、锅炉房和地窖等,另有一座楼梯可供上下,与前楼梯互不相扰。副楼为仆人的住处、仓库和车库等。主楼的后部和副楼各有一入口。主楼和副楼均设有相当完备的水暖系统,各房间采光和通风良好。整座建筑功能齐全,分区明确,形成了一个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
建筑主立面
哈尔滨颐园街一号欧式建筑的主立面在主楼的西南向,采取了壁柱式垂直划分的处理手法。其中央部分为通高到顶的凸出体,辅以通高的科林斯巨型壁柱,使略显狭窄的主立面增强了垂直划分。檐头、柱头饰以丰富、细腻的雕塑。上部采用孟莎式双折高屋顶。阁楼老虎窗突破檐口山花,并与檐上文艺复兴特色的花栏杆相连,似串殊围成女儿墙,造型简洁、匀称、美观。主楼的其它三个立面和主立面造型都各不相同,自成一体,使整体造型富于变化。除了主立面的科林斯柱式之外,花房外部还采用了爱奥尼柱式;门洞则采用了陶立安柱式。建筑外部为水刷石墙面,灰白浅线饰,仿重块石台基,深绿色雕塑,深灰色鱼鳞瓦顶,色彩朴素、淡雅。
室内装修
哈尔滨颐园街一号欧式建筑内装修豪华高雅,全部用材质坚硬、纹理清晰的楸木装修,以木雕刻为主。木雕刻多以自然界中的葡萄、石榴等植物为雕刻主题,雕刻技法纯熟,刀工细腻,色泽柔和,形象逼真。大厅和餐厅的装修最为豪华。大厅的内侧镶嵌着楸木雕刻的墙裙、墙面和天棚,天棚和四壁之间镶嵌着由许多楸木雕刻的螺旋式木柱组成的环形装饰,就连通向二层的竖琴式木制楼梯的扶手栏杆,二层大露台的腐柱和栏杆,也全部用楸水雕刻装修。大厅的天棚中间,悬挂着一盏用楸木精雕细刻、典雅华贵的大吊灯,有着强烈的艺术气氛。餐厅的装修原则和大厅一样,只是由于它举架低,为了避免压抑感,在天棚和墙裙之间留下了一带白墙皮。其它房间装修的档次随着空间的层次逐渐降低。所有木雕刻均饰以透明赭色,更增加了厚重感。整座建筑就像一座木雕刻艺术陈列馆。
哈尔滨颐园街一号欧式建筑内景
花园环境
哈尔滨颐园街一号欧式建筑的左侧有近2000平方米的花园。花园内建有水池、花坛,铺设了甬路,栽植了高大挺拔的钻天杨及松、柏、杨、柳、榆、桦等50多种乔灌树木,种植了多种花草。花园和庭院之间以榆树矮墙间隔,花园和庭院外侧砌有别具特色的欧式围墙。花园和建筑配合协调,相映成辉。每逢夏季,花园里绿树成荫,花香四滋,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游乐、休闲较为理想的场所。
文物遗存
毛泽东题词
毛泽东题词位于纪念馆二楼的展厅内,为1950年毛泽东访苏由莫斯科归来下榻在哈尔滨颐园街一号欧式建筑时留下的珍贵作品:“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学习”“奋斗”“发展生产”“学习马列主义”。
毛泽东题词: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葛瓦利斯基
葛瓦利斯基(1890—1942年),为波兰裔俄罗斯林业资本家,于20世纪初来中国经营木材,在海参崴、一面坡等地有多处林场,在哈尔滨有木材加工厂,是当时东北地区较大的木材商人。
文物价值
颐园街一号欧式建筑无论在建筑布局、造型设计、空间利用、内部装修,还是在庭院布置、环境绿化等方面,都可谓构思巧妙、独具匠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哈尔滨市众多欧式建筑中的优秀代表作,堪称别墅建筑的典范。
保护措施
1986年,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馆址被列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和哈尔滨市一类保护建筑。
1996年11月20日,哈尔滨颐园街一号欧式建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哈尔滨颐园街一号欧式建筑文保碑
2017年12月2日,哈尔滨颐园街一号欧式建筑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单。
所获荣誉
1994年,被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命名为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被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十大“德育基地”之一。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颐园街与健民街街口北侧。
交通信息
公共交通:在哈尔滨市内搭乘42路,在博物馆站下车,步行340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