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席镇
地名由来:因驻地古称朴树湾、盛产草席故称“朴席”。
2020年12月,朴席镇入选2020年度江苏省卫生镇(村)名单。
朴席镇位于扬州市西南部,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全镇56.4平方公里,均为长江冲积平原,土质肥沃。境内拥有优质长江岸线10公里以上,长江“黄金水道”和仪扬运河形成了便捷的水运优势。北依宁通一级公路,沿江高等级公路穿镇而过,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北桥头堡位于朴席镇境内,宁启铁路交通优势直接辐射,集水运、公路以及铁路运输优势于一体。镇区距离镇江、扬州均为19公里;仪扬运河东接古运河,西连长江,水运交通亦十分便利。
朴席镇总面积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朴席镇29431亩,均为长江冲积平原,土质肥沃。现辖9个行政村,1个社区,246个村民小组,10847户,31279人,全镇人口绝大多数为汉族,少数民族人口合计52人。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702元,人均居住面积达40平方米以上,全镇人民生活水平已基本达到小康。 朴席镇东临扬州,南望镇江,西接仪征,处于宁镇扬“银三角”中心地带,北依宁通高速公路和宁启铁路,沿江高等级公路横贯东西,樟木桥至瓜洲公路纵穿南北,经润扬大桥与苏南交通网接轨,镇区距离镇江、扬州均为19公里;境内拥有优质长江岸线10公里以上,仪扬运河东接古运河,西连长江,水运交通亦十分便利。 产业门类齐全,经过多年努力,全镇初步形成船舶制造、能源材料、机械铸造、纺织服装等四大类产业数百家企业。
如今的朴席,社会事业欣欣向荣,社会治安井然有序,人民生活蒸蒸日上。该镇土地肥沃、人民勤劳,素有“三乡”之誉。
-
历史沿革
朴席原名朴树湾。朴树,土名“青朴子”,朴席镇叶椭圆,花白色,果似豌豆,皮可入药,原产四川,因朴席交通便利,很早即引种。据说,河边原有大朴树,年深月久,倾于河中,过往船只,均须倒桅落帆,拐弯而过,故传称此地为“朴树湾”。后因草席业发展兴盛,遂以席名为地名,称为朴席。据《隆庆仪真县志》载,唐代元和年间(公元806年),所产草席即“莞席细苎”的美称,与扬州的铜镜、玉器等并为贡品。我国三大名席,大都根据地名而定。苏州出产为苏席,宁波出产为宁席,朴树湾所产之席称为朴席。据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陈列多种席品,朴席以细麻绳沫油为筋,耐折、耐扭、耐揉、耐用、耐磨为世人所称誉,被赞为“盛水不漏,站立不倒,廿年不坏”。解放前,朴席以清光绪年间与民国二十年以前产销最旺,市场启蒙及沿江以及里下河、蚌埠、济南、天津、上海等地,年产近百万条,较大的席业商号有韦仁记、源盛祥、复太祥、卞宏太等40多家席行。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朴席生产,并于1949年7月筹备成立了草席生产合作社,为了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织席生产合作社在朴席区小张庄请织席好手,精制一床四尺二寸的加重本机朴席,送往北京献给毛主席,周总理赞为“王牌”席,据说此席仍存于中南海。仪征朴席作为中国长江中下流地区“三大名席”的赞誉由来已久,随着形势的发展,为了让传统大宗副业进一步发展,1997年5月,在仪征市委、市政府的直接关心下,成立仪征中华朴席城,为国内唯一一家草席专业市场。朴席产品先后完成了由手工编织向机械化编织的跳跃,实现了由传统睡席向花席、旅游席、桌席、壁挂席等品种的延伸,打破了传统产品的传统市场,北越黄河,南跨长江,并远销东南亚、西欧、北美以及澳洲1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专家和技术监督部门论证,以所产“朴”席、席草为质量基础,在中国首家规定了草席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448-2002)和席草栽培技术规程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2001);手工柳器编织也形成规模,产品形成果盘、野餐箱等四大系列2000多个品种,远销西欧、北美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历史沿革:
1949年为朴席区朴席乡。
1957年撤区并乡后仍为朴席乡。
1958年属滨江人民公社。
1959年析出建朴席公社。
1981年新集公社析出。
1983年改设朴席乡。
1993年撤乡置朴席镇,2000年撤销十二圩镇(1984年撤十二圩乡置),其汴河、黄泥、三益3村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