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海時光 : 侯孝賢的光影記憶

联合创作 · 2023-09-06 14:04

古代有張羽煮海的故事(典出元代李好古《張羽煮海》雜劇),為了求得被龍王囚入海底的龍女妻子,張羽在海邊想要煮乾海水。仙人見了同情便授以仙法,鍋水熱一度,海水熱一度,頃刻間海水沸騰起來,龍宮震動,龍王只得推女出海,張羽遂攜妻歸。

今時則有侯孝賢的拍電影,像張羽煮海之癡執,一口鍋子一把火,他認為自己也可以把大海煮乾。

從事電影工作四十年,侯孝賢的「煮海時光」,盡錄於此書。──朱天文(作家)

藉電影談人生,藉人生談電影

本書也是一個資深影迷、研究者與創作者之間,充滿熱情但出發點與視角截然不同的「藉電影談人生,藉人生談電影」對話。彷彿一趟持續在途中的漫長旅程,追逐著侯孝賢電影裡對「時光」的迷戀、他的電影美學,與歷經時代變遷下台灣社會的共同成長;也不停思索最初衷的問題,「電影是甚麼?」──是膠片中一格一格的轉瞬即逝的光影?是藉由放映和複製,將記憶裁成直面而來的音...

古代有張羽煮海的故事(典出元代李好古《張羽煮海》雜劇),為了求得被龍王囚入海底的龍女妻子,張羽在海邊想要煮乾海水。仙人見了同情便授以仙法,鍋水熱一度,海水熱一度,頃刻間海水沸騰起來,龍宮震動,龍王只得推女出海,張羽遂攜妻歸。

今時則有侯孝賢的拍電影,像張羽煮海之癡執,一口鍋子一把火,他認為自己也可以把大海煮乾。

從事電影工作四十年,侯孝賢的「煮海時光」,盡錄於此書。──朱天文(作家)

藉電影談人生,藉人生談電影

本書也是一個資深影迷、研究者與創作者之間,充滿熱情但出發點與視角截然不同的「藉電影談人生,藉人生談電影」對話。彷彿一趟持續在途中的漫長旅程,追逐著侯孝賢電影裡對「時光」的迷戀、他的電影美學,與歷經時代變遷下台灣社會的共同成長;也不停思索最初衷的問題,「電影是甚麼?」──是膠片中一格一格的轉瞬即逝的光影?是藉由放映和複製,將記憶裁成直面而來的音畫,也將影像轉化為記憶、情感裡隱微的柔軟位置?或更純粹的,是(藉由電影傳達、開展)對生命的想像、存疑與不停嘗試尋找的解答?

全書由跟侯孝賢導演長年合作編劇的作家朱天文親自校訂,允為最珍貴完整的訪談記錄;另收錄賈樟柯導演〈侯導,孝賢〉序文,是與侯導其人其作結緣的一段光影記憶;以及作者白睿文教授與演員高捷、作家朱天文與黃春明的訪談,分別深談侯導的電影家族、編劇與導演的多年合作、新電影崛起契機等話題。

特別收錄─────賈樟柯 序〈侯導,孝賢〉

深度訪談─────朱天文〈天文答問〉高捷〈拜訪捷哥〉黃春明〈原作心聲〉

各界推薦(依姓名筆劃序)

王德威‧白先勇‧伊格言‧李 安‧李幼鸚鵡鵪鶉‧林文淇‧柯一正‧陳 雪‧陳玉勳‧陳芳明‧陳明章‧張大春‧張北海‧張藝謀‧舒 琪‧焦雄屏‧葛 亮‧賈樟柯‧廖炳惠‧鄭文堂‧聞天祥‧舞 鶴‧駱以軍‧戴立忍‧顏忠賢

「只有熟悉台灣社會與電影的人,才有可能與侯孝賢展開深度對話。白𥈠文這位美國學者,真正做到了。你若想了解侯孝賢的藝術與思考,白教授都幫你提問了。卓越、深入,精確的藝術討論,跨越國界與文化,到達一定高度,帶著我們看見台灣的歷史與電影。」──陳芳明(作家,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侯孝賢好像一個奇異的光/燒紙菸那樣燒過了我們想像中的『生活後面的膠卷』/把一個原本我們不具備的觀看方式/從另一個原本平庸無情瑣碎的世界贖換過來啊於是我們感慨嗟嘆/我們曾以為那樣優美完足光影觸鬚款款擺動的『侯世界』會在未來其他可能之人的電影一直來一直來/不理會這外面世界的流沙化善忘與不美/但讀了Michael Berry這本訪談錄/才知活在曾可以進戲院看侯孝賢電影的時代是多幸福奢侈的『最好的時光』」──駱以軍(作家)

「侯孝賢的電影的意義,不只處於它們本身所描繪的光影世界,此世界還化成靈感的原料而點燃很多人對電影的追求,改變許多其他導演對電影的看法,而改變了華語電影的面貌。」──白睿文

編訪/白睿文 (Michael Berry)

1974年於美國芝加哥出生。哥倫比亞大學現代中國文學與電影博士。現職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東亞系教授兼東亞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當代華語文學、電影、流行文化和翻譯學。

著作包括Speaking in Images: Interviews with Contemporary Chinese Filmmakers (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2005),《光影言語:當代華語片導演訪談錄》(麥田,2007;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A History of Pain: Trauma in Modern Chinese Fiction and Film(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2008),《痛史:現代中國文學與電影的歷史創傷》(麥田,即將出版),Jia Zhangke’s Hometown Trilogy(Br...

編訪/白睿文 (Michael Berry)

1974年於美國芝加哥出生。哥倫比亞大學現代中國文學與電影博士。現職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東亞系教授兼東亞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當代華語文學、電影、流行文化和翻譯學。

著作包括Speaking in Images: Interviews with Contemporary Chinese Filmmakers (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2005),《光影言語:當代華語片導演訪談錄》(麥田,2007;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A History of Pain: Trauma in Modern Chinese Fiction and Film(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2008),《痛史:現代中國文學與電影的歷史創傷》(麥田,即將出版),Jia Zhangke’s Hometown Trilogy(British Film Institute, 2009),《鄉關何處:賈樟柯的故鄉三部曲》(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等書。

中英譯作包括王安憶《長恨歌》、葉兆言《一九三七年的愛情》(2003)、余華《活著》(2004)、張大春《我妹妹》與《野孩子》,以及即將出版的舞鶴《餘生》。2009年獲得現代語言協會(MLA)最佳翻譯獎的榮譽提名,曾擔任2010年金馬電影節、2012年紅樓夢獎評審和2013年香港「鮮浪潮」國際短片展評審。也為《新京報》和「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撰寫專欄。

個人網站:www.eastasian.ucsb.edu/home/faculty/michael-berry/

豆瓣小站:site.douban.com/108600/

新浪微博:www.weibo.com/bairuiwen

校訂/朱天文

1956年生,十六歲發表第一篇小說,曾辦《三三集刊》,並任三三書坊發行人。長期與侯孝賢合作編寫電影劇本,三度獲得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及最佳原著劇本獎。文學創作不輟,為台灣當代重要小說家。

曾獲聯合報小說獎第三名、中國時報時報文學獎甄選短篇小說優等獎,1994年更以《荒人手記》獲時報文學百萬小說獎首獎。

著有《淡江記》、《小畢的故事》、《炎夏之都》、《世紀末的華麗》、《荒人手記》、《巫言》等。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