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电动汽车进入战国时代?
随着智能电动汽车在中国市场销量日益提升,将有效打磨智能电动汽车的品质,推动中国智能电动汽车走出国门,成为世界级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
全文5853字,阅读约需12分钟
文|亿欧智库
来源|企业管理杂志
ID:qyglzz
题图|Pixabay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道路上,智能电动汽车已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产物,变革人们的出行方式,升级用户的出行体验,改变车企的商业发展路径。
由于汽车产业的破壁跨界、汽车的智能化升级,新兴技术如海潮般涌入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当中,海量数据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出现,加速软件技术的迭代更新,推动产业生态格局的重组,促使汽车产业快步进入数字化的浪潮中。
中国智能电动汽车正处于创新升级阶段,已构建新型的汽车生态体系,借助于中国成熟稳固的汽车制造产业链,中国将引领全球智能电动汽车的风潮,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发展背景
1. 坚持纯电驱动战略取向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2020年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规划》提出,我国坚持纯电驱动的战略取向,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世界汽车产业发展转型的重要力量之一。
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已卓有成效,未来将进一步深化“纯电驱动”战略的高质量发展。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虽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也面临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规划》提出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深化“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力求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2. 新兴技术与传统汽车产业融合,推动产业创新升级
新兴技术的涌入,加速了汽车产业链的重塑、重构、重建。2021年3月,工信部提出将促进整车电动化和智能网联等技术进一步融合。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已经成为汽车产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新兴技术与传统汽车产业的融合,催生了新兴的价值增长点(见图1)。
汽车企业的盈利模式正在从单一的车辆销售收入向移动出行整合服务收入转变。目前,传统车企及 Tier1(车厂一级供应商)已纷纷开启智能化转型,未来真正体现车企差异化竞争力的则是在软件层面,软件价值地位将大幅提升,为软件实现盈利夯实基础。
亿欧智库预计到2030年,软件在车企营收的占比将达到35%。
3. 智能电动汽车成为移动出行“第三空间”
汽车正在由传统机械的代步工具向智能移动的“第三空间”转变。
新兴的技术快速融入汽车产业链,推动了汽车产业发生结构性的变革,为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汽车产品的属性随之发生嬗变,车企在此变化下突破了业务边界,加速向智能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智能出行的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当快速发展的技术与用户需求发生碰撞后,市场上出现了新型的出行工具,即具有算力与智能软件的能力,以车载电源为动力,以电机驱动车轮形式的乘用车辆——智能电动汽车。
在产业变革的过程中,智能电动汽车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汽车代步工具,成为人们出行过程中的重要伙伴和移动出行的“第三空间”。
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发展时期界定
经研究,亿欧智库对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
起步期:从2014年开始,中国智能电动汽车进入了长达五年的起步期。
2014年,中国第一批Model S车主从特斯拉CEO马斯克的手中拿到“车钥匙”,这标志着特斯拉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加速了中国市场的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进程。
随后,中国出现了一批智能电动汽车企业,打造出一系列智能电动汽车,如蔚来ES8、小鹏G3、威马EX5等产品。
发展期:2020年,智能电动汽车在中国市场迎来发展机遇期。随着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本土产业链的不断完善,技术发展逐步趋于成熟,智能电动汽车的生产制造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加速了智能电动车企的量产与交付速度。
2020年1月7日,国产特斯拉Model 3正式开启交付,中国市场上相继涌现出了一系列智能电动汽车产品,如比亚迪汉EV等。
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产品矩阵逐渐完善,价格区间在3万元到80万元不等,满足了不同群体对智能电动汽车的需求。
扩张期:2021年,中国智能电动汽车进入了蓬勃生长的扩张期。亿欧智库统计,2021年中国市场有近20款智能电动汽车产品上市。
随着新能源政策的积极支持、智能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进步、中国本土供应链越发成熟完善,中国消费者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接受了如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的量产上车,推动了智能电动汽车的扩张,如蔚来推出ET7、威马推出W6,大众推出ID4/6等产品。
多样化智能电动汽车产品的涌入,加剧了市场化竞争。
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两大阵营
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现已形成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两大阵营。
传统车企长期以生产机械的代步工具为主,在原有制造工艺的基础上推出了自有的智能电动汽车产品。造车新势力率先引入互联网思维和新兴技术,通过代工或自建工厂的方式推出智能电动汽车。
由于企业基因的不同,两大阵营形成了鲜明对比(见图2)。
1. 顺应“新四化”,传统车企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
受中国车市的销量波动影响,传统车企逐步进入转型升级阶段。
2018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在连续增长28年后戛然而止,当年中国产销量分别同比下跌4.2%和2.8%。
值此关键节点,受到新四化理念的影响,中国传统车企开始意识觉醒,力求打破机械汽车发展的瓶颈,进行创新转型升级,并提出革新理念,重新定义发展战略(见图3)。
传统车企分为跨国传统车企和中国传统自主汽车品牌。
中国传统自主汽车品牌以振兴民族汽车品牌为己任,抓住汽车产业变革和全球汽车市场重构的关键时机,积极发展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向智能移动出行服务商进行创新转型。
如上汽集团喊出了全力布局 “电动智能网联”新赛道的口号,强化以用户为中心,加快转变经营模式,着力提升汽车产品、出行服务、运营体系等数字化水平,向提供移动出行服务与产品的用户型高科技公司转型。
跨国传统车企积极推动电气化转型。当前在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之下,全球汽车产业正面临结构化调整,车企全面启动电气化成为主流发展趋势。
丰田、福特、通用等跨国传统车企逐步意识到,车企需要拥有科技的灵魂,它们制定了长期发展战略(见图4),向新能源化和智能化的方向积极前进,推动自身的创新转型与升级,致力于智能汽车的产品革新和汽车产业的低排放。
丰田汽车推出的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Prius)曾在全球热销,但长期在纯电动汽车上鲜有作为。在全球电动化的趋势下,丰田汽车开始激进布局纯电动汽车。
2021年12月14日,其公布了最新的电动化目标,预计到2030年,将累计投入8万亿日元,用于电气化车型的技术研发和设备投资,其中4万亿日元用于纯电动汽车领域。
同时丰田汽车将累计推出30款纯电动新车,纯电动汽车的全球销量将大幅提高至每年350万台;到2035年,雷克萨斯品牌将在欧洲、北美和中国等市场实现100%纯电动汽车的销售覆盖。
2. 造车新势力多元化发展,形成“五大阵营”
造车新势力是中国汽车市场中的后起之秀。
它们跨界造车,挑战了存续百年的传统汽车制造业。目前智能电动汽车是未来发展主流已成为业内共识,成为新的风口。
在2014?2021年,中国市场上相继成立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超过百家,对外披露的融资金额超过2000亿元。
作为第一家上市的中国造车新势力,蔚来率先提出了以车为载体,与用户共同成长的理念,致力于通过智能电动汽车,为用户提供服务与补能方案,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希望通过车与用户的生活实现同频共振。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成熟、本土供应链的完善,为造车新势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造车环境。在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市场中,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的销量表现也日益见涨。
自2014年成立以来,蔚来销量成绩在造车新势力中名列前茅。2021年1-11月,小鹏汽车交付新车同比增长285%,交付量在造车新势力中位列第一。这吸引了更多企业加入跨界造车的队伍,新一轮的造车运动就此展开。
亿欧智库认为,目前中国造车新势力形成了五大阵营(见图5),分别是:互联网人二次创业的企业、汽车人另起炉灶的车企、内部创新的传统车企、寻求第二曲线的平台公司、谋求转型的实体企业。
当前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市场已进入第二轮竞赛阶段,比拼的是软硬件与服务等综合实力。
随着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将进一步迭代升级,推动智能电动汽车市场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截至2021年11月,本报告统计中国市场上超30款智能电动汽车的销量,发现销量表现呈两极化发展。
以蔚来、小鹏、理想等为主的造车新势力,不断向市场上推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注重用户口碑,其销量在市场上均有良好的表现。
以比亚迪、长城、五菱宏光等为主的中国传统自主车企,其推出的智能电动汽车新品性价比较高,如五菱宏光MINIEV领跑中国自主电动汽车的销量。
中国传统车企虽然相继推出了智能电动汽车品牌,如北汽集团推出的极狐阿尔法S,广汽集团推出的合创007等,但用户对其建立品牌认知仍需一定的时间。
跨国传统车企推出的智能电动汽车产品,如奥迪E-tron、福特Mustang Mach-E、奔驰EQC等,因产品入局较晚,尚未引起市场的热烈反响。
如何在品类众多的智能电动汽车产品中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仍是各家车企在当前赛段的重要课题。
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商业模式
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催生了新型的商业模式,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引擎。
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产品特点,迎合了当今中国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正快速融入人们的出行生活之中。
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参与者们秉持着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改变了传统汽车企业的固有打法,自成一套商业体系。
它们以打造智能出行产品为纽带,为用户提供完善的服务,与用户形成强连接,以此挖掘用户的潜在价值,同时积极构建软件等核心竞争力,以产业投资的方式打造朋友圈,形成智慧出行的生态圈,融入智慧交通的建设中,彰显自我的产业价值,夯实商业发展的基础。
亿欧智库认为,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商业模式具备五大特点。
以智能出行产品为载体:智能出行产品是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连接企业与用户之间的重要纽带,是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玩家们提升市场占有率的重要工具。
可提供完善的用户服务:“以用户为中心”是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核心理念,如通过打造用户社区、建设直营门店,通过互联网手段拉近与用户的心理距离,为用户提供完善健全的服务,以提升用户黏度,维系品牌的长期发展。
塑造软件核心竞争力:“软件定义汽车”已经成为行业共识,软件正在重塑汽车产业的生态价值,已成为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的重要竞争维度,打造硬核软件实力将有利于提升自身的行业竞争力。
积极布局产业投资: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参与者们已经意识到产业正在融合发展,各自为战的模式已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通过产业投资的方式聚集优质资源,将成为构建自身护城河的重要手段。
构建生态闭环:智能电动汽车的出现,革新了传统意义的出行方式,已成为人们新型的出行伙伴。智能电动汽车的推广,将推动智能交通的建设与完善,构建一个智慧出行的生态闭环。
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发展趋势
1. 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呈“三化”趋势
由于汽车产业链发生了重塑、重构与重建,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将呈现“三化”特征。
核心供应商中心化。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中,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等技术已逐步成为智能电动汽车的灵魂,掌握该核心技术的供应商将通过有效的车辆、道路和用户数据,优化用户出行体验,打造智慧出行的大脑系统,在汽车产业链中占据中心地位。
OEM平台化。OEM主机厂将继续发挥集成商的优势,跨界吸纳多元化的新兴技术,挖掘精细化的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优质的出行工具。作为制造平台和运营平台,OEM将成为出行工具的母体,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科技出行需求。
汽车品牌多元化。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出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期待,个性化的出行需求逐步凸显。未来,多元化的汽车品牌将为人们提供精准完善的出行服务。
2. 多场景融合,实现车联万物
在人工智能、云计算、5G技术的推动下,汽车的智能化程度将会呈现指数级增长。
未来,智能电动汽车将作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移动终端接入物联网,结合端到端的信号传输,实现车与家之间的双向控制,将智能电动汽车与人们的生活实现完美结合。
在此基础上,智能电动汽车通过将各维度空间进行融合,以人为核心的服务生态将从人体感知+判断的人为调控,进化为机器感知+判断的自动调控,结合智能电动汽车打造动静态全覆盖的“智慧生活”,进而实现车联万物的终极形态。
智能电动汽车作为新兴物种,与交通体系融合,推动多层数据融合与计算处理平台的构建,促成智慧物流体系的建设和公共服务场景的落地,推动构建“车端—传输管网—云端”安全体系、新型智能交通管控系统等,真正实现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
作为重要参与者,智能电动汽车可通过V2G技术(Vehicle to Grid),统筹智能电动汽车充放电、电力调度需求,综合运用峰谷电价、汽车充电优惠等政策,实现智能电动汽车与电网能量高效互动。
作为一个产品,走上快车道的5G技术为汽车这一大型智能终端奠定了基础设施,驱动着下一个出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作为一个纽带,当智能电动汽车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时,其将作为关键性纽带为人们的生活连接更多可能。
作为一个载体,汽车产品是数万个零部件精密组合的产物,承载着上万家企业的技术研究成果,是精密技术的优良应用和展现载体,是推动中国科技出行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3. 2025年超1000万辆
亿欧智库预测,到2025年,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销量将步入1000万辆大关,中国市场将继续引领智能电动汽车的产销增长。
2025年,随着自动驾驶、云计算、智能网联技术的升级发展,以及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产销量大幅增长,中国智能网联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
未来五年,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品牌将以销量定胜负,以服务口碑赢人心,形成稳定的第一梯队,智能电动汽车头部梯队稳健发展,从产品上市到用户交付,时间窗口期将大幅缩短,市场将掀起一波上市潮。
随着智能电动汽车在中国市场销量日益提升,将有效打磨智能电动汽车的品质,推动中国智能电动汽车走出国门,成为世界级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
本文由企业管理杂志授权亿欧发布,申请文章授权请联系原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