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旅·地志·社会记忆 : 王士性
本书以行旅、地志、社会记忆三则向度诠释明代作家王士性(1547—1598)之纪游书写,并非仅为“专人”研究,而是以其为诠释坐标,透过其地域经验的书写,考察其对于人、地关系的思索,并就其治理经验,四边汉语与异族的民俗与文化。
王士性之著作《五岳游草》|《广志绎》、《逛游志》涵盖了游记、诗歌、笔记、杂录,就其内容而言则又有方志、行纪之质素。在仕宦世情之网中,王士性跨越了大地山川,演绎日常生活及地理想像,谱写一曲浪游之歌;以依违于纪实之笔与抒情之眼的文学表述,开展多重而丰富的文化视野。通过本书之考察与抉发,应可重新审视明代“游的文学史”,还原王士性独特的位置。
範宜如,臺灣宜蘭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現為臺灣師大國文系副教授。學術方向為明代文學與現代文學。近年主要關懷核心為明代邊境地誌及蘊含在其間的物、日常生活以及文化接觸等課題。著有《明代中期吳中文壇研究—一個地域文學的考察》、《風雅淵源—文人生活的美學》(合著)、〈華夏邊緣的觀察視域:王士性《廣志繹》的異文化敘述與地理想像〉、〈山水構圖之紀實特徵與抒情性:以王士性《五嶽遊草》為考察對象〉、〈個人記憶.家國敘事:紀錄片〈山有多高〉與〈銀簪子〉的影像詮釋與意義論述〉、《〈上海童年:王安憶小說的空間隱喻〉、〈王安憶《上種紅菱下種藕》的城/鄉空間〉、〈真實在他方?──紀錄影片〈書包裏的秘密〉的記憶重構〉、〈空間之詩.城市之舞——大一國文教學的構思與實踐〉等論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