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王墓地
明德王墓地
共 2682字,需浏览 6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20世纪50年代,明德王墓地神道两侧碑碣、石象生、金水桥、过门厅等被拆毁。
20世纪60、70年代,5号墓被拆毁。
遗址特点
综述
4号墓
1号墓
M1位于墓群东南部,其墙为石砌,分为内外二重,构成了内外陵园。现垣墙均已毁,陵园内的殿堂建筑也早已坍塌,但这些建筑遗迹的位置、走向均清晰可辨。外陵园其东、南、西三面墙平直,北墙为弧形。平面呈长马蹄形。南面辟有陵门,形制不详。门内似为一“凸”字形院落,其西部正中有一东西横墙,东部对应处有建筑遗迹。
2号墓
M1西南约250米处为M2,其陵园亦分为内外双重,垣墙的地面部分亦已被拆毁。从地面遗迹看,内陵园东西垣墙不太对称墓坑为20世纪70年代所掘。现墓坑后尚有高约2.5米,直径约12米的封土堆。
3号墓
M3俗称“东王林”,隔M2与M1东西并列。现陵园北部垣墙尚存,为石结构。顶部向两侧出宽约5厘米的檐子。墙的两面选用石料的平整面垒砌,内以糯米汁和白灰、黄沙、黏土填筑乱石而成,异常坚固。现许多地方墙基部两侧的石料已被拆除,剩下的墙芯仍能支撑高耸、厚重、绵长的墙体。位于M3之西,是俗称“老王林”的M4,是7座墓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5号墓
M4西南约320米处的M5,是7座墓中唯一不见地上建筑设施的一座。现墓的封土已无存,地表暴露一坑,东西约8米,南北约8米,深约13米。这座墓已于20世纪60、70年代被拆毁。现北、东坑壁规整,当系墓坊的东北角。
6号墓
M6位于群最西部,称“西王林”,形制与M1、M3等相近似。现内外陵园的双重陵墙保存基本完整。
7号墓
M7俗称“小王林”,位于群的东北部,青崖寨山之东。其形制与M3等相近,但地上石砌垣墙已不存在。外陵园南面有建筑遗迹,为陵园大门及墙的遗存。内陵园南北长约151.5米。其前院宽约56米,东西墙不太对称,西垣墙因地形而建,较东垣墙为短。东垣墙墙基处宽约149米。前后院之间未见隔墙,但有享殿遗迹。
文物遗存
明德王墓地壁雕
明德王墓地出土了墓志、石碑等部分有历史意义的壁雕和刻有文字的石料。据出土的两方墓志《德庄王圹志铭》和《大明宗室德王妃刘氏圹志铭》,可知后室葬德庄王朱见潾及其妻刘氏,前室葬其子济宁安僖王朱祐樳。对出土骨架所作鉴定结果,也与墓志所述吻合。据墓志可知,德庄王:“以正德十三年(1518年)四月二十八日葬于青崖山之原。”
历史文化
相关记载
德王是明英宗第二子及其嫡系子孙的封号。据《明史卷一百一十九列传第七·诸王四》记载,明天顺元年(1457年)三月,英宗复辟后,“同日封德、秀、崇、吉四王”。朱见潾“初国德州,改济南,成化三年(1467年)就藩”。清道光年间《长清县志》载:“明德王墓(子济宁安僖王)、德懿王墓、德怀王墓、德恭王墓、德定王墓、德端王墓在县东南四十里青崖山之阳。”与之相关,《明史》中所列历代德王:“德庄王朱见潾”“德懿王朱祐榕”“德恭王朱载墱”“德定王朱翊馆”“朱常洁”“世子朱由枢”。德怀王名为朱厚燉,是明朝第二代德王—德懿王的世子。曾被封东平王,后来晋封德世子,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薨逝。后来,其长子德恭王朱载墱将其追封为德怀王。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清军攻破济南城,德王府被大火烧毁,德王被俘。随着最后一代德王在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五月遇害,明朝德王一族彻底陨落。
研究价值
明德王墓地保存完整,其宏大的地宫和地表陵园建筑遗迹,以及为营建王陵而叠筑的砖石拱桥等附属文物,对于研究明代亲王陵葬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措施
2013年5月,明德王墓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明德王墓地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五峰山镇东马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明德王墓地,路程约21.7千米,用时约31分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