佑宁寺

佑宁寺

共 1747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1:57

历史沿革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西藏第七世嘉色活佛端悦却吉嘉措按照三世达赖喇嘛的生前授记,受四世达赖喇嘛的委派来青海,在一世松布活佛和当地信众支持下兴建佑宁寺。
清康熙年间,佑宁寺达到鼎盛时期,有大小经堂、僧舍、昂欠等2000多个院落,僧侣7000余人。并设有显宗、密宗、时轮、医明四大学院。
清雍正元年(1723年),青海和硕特蒙古首领罗卜藏丹津反清,佑宁寺被清兵焚毁。
清雍正十年(1732年),清王朝拨款重建,赐名“佑宁寺”。
清同治年间,佑宁寺毁于战火。
清光绪年间,佑宁寺被修复。
民国年间,佑宁寺逐渐衰落,至1949年青海解放之前,僧众有270余名。
1958年,宗教制度民主改革,佑宁寺成为青海省省继续开放的11座寺院之一。
1966年,佑宁寺被关闭,寺院的经堂、佛堂和活佛府邸被拆除。
1980年7月,佑宁寺经地方政府批准重新开放,政府拨款与信教群众布施资助,重新修建了大经堂、小经堂、弥勒佛殿和日月神殿、度母殿、噶当殿、护法神殿、空行神殿、嘉色寝室、土观囊以及470余间僧舍。

建筑格局

结构

佑宁寺规模不大,建筑散布在龙王山的南麓。大经堂、显宗扎仓和密宗扎仓建在山下,其他佛殿建在山上。山下的建筑规模较大一些,山上的建筑规模均较小,大多3开间,但是无论山上或山下的房子,均以院落为单位。寺内有显宗学院(大经堂)、密宗学院(小经堂)、释迦牟尼佛殿、弥勒佛殿、度母佛殿、大护法殿、土主神殿、空行母佛殿以及章嘉大国师灵莹、露天度母佛大铜像、大白塔等景点。
佑宁寺

特点

主要建筑

小经堂

小经堂是密宗学院。内有存经108卷。经堂内座床上供奉的佛像有:时轮金刚、释迦牟尼、密宗金刚。

大经堂

大经堂是显宗学院,内有房屋86间,可以同时容纳500余人诵经;供奉的佛像有:文殊菩萨、佛祖、宗喀巴、宗喀巴、嘉色佛、章嘉佛、弥勒佛。

弥勒殿

弥勒殿位于大经堂后面,殿内供奉的弥勒佛像居正中,两侧有四大天王和护法神像。

历史文化

活佛

佑宁寺有章嘉仁波且、土观仁波且、松布仁波且、却藏仁波且、王仁波且等五大活佛系统和德日格堪布佛、李家堪布佛、郭莽堪布佛、琼萨佛、霍尔郡佛、林家佛、色尔当佛、五十佛、多哇佛等活佛系统。五大活佛在清代均受封为呼图克图,地位甚尊,他们精通藏、汉、蒙、满文和佛学典籍,著作颇多,声誉卓著,对藏传佛教的传布和民族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观经会

观经会是佑宁寺历年举行的祈愿法会。该寺于每年农历正月十四日、六月初八九举行两次规模宏大的观经会。群众习惯地称“郭隆·兰迦”〈即佑宁寺法会〉,它不仅是寺院的重要宗教盛会,也是民间文艺活动的盛会。在观经会上有一些宗教活动,包括一种叫“欠木”的宗教神舞,如“法王舞”、“马首金刚舞”及“神猴变人的故事”等。此外,信教群众则有施食茶、布施、点灯、煨桑、背经卷转“斯过拉”等活动。
佑宁寺观经,民间被称为“跳欠木”“跳神”等,寺院僧人称为“金刚舞”,藏语称“羌姆”,是一种在寺院中由戴面具的僧人表演以表达宗教奥义的神舞,它也是土族地区藏传佛教祈愿法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观经的基本内容有:迎请“道尔玛”、“南次仁”舞、“岗日哇”舞、“巴尔加”舞、“夏”舞、敬献“松夸”的仪式、“南次仁”组舞、搬运松夸的仪式、“唐乾巴”表演、焚烧“道尔玛”。

文物价值

佑宁寺被誉为“湟北诸寺院之母”,是青海地区主要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在佛教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保护措施

2013年3月5日,佑宁寺被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佑宁寺位于

交通指引

自驾:自互助县人民政府出发,路程约31.1千米,约42分钟到达。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