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聊聊「获得能力的能力」

共 3984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2-04-01 20:26

在樊登读书的最后一周,我跟对接的新业务总监吃饭。
“大力哥,你今年马上要30岁了对吧。”“是的,30岁了啊,好快。”“有什么感觉没有?”“就感觉这一年的成长,比如过去4年都要大。”“是啊,30岁是一个特别好的年纪。”
3月27日,我30岁。
想像去年一样,照例写点东西送给自己,做生日礼物。80130edf788be851c80485273028ba8a.webp
今年想聊聊「获得能力的能力」,我会把它简称为元能力。这类比的是布莱恩·格力瑟姆在《如何成为更聪明》中提出的概念:「元认知」,即认知背后的认知。
元能力,是一种我们在面对未知带来的困境时,快速找到解决方案的能力。
我曾不止一次听到周围的人讨论跨行或者转型的话题,当他们在某个行业达到舒适状态时,总担心自己去新的环境中无法适应。他们担心的是,自己在旧环境中养成的能力,在新环境中是作废的。
这种担心不无道理,当我们跨出去看到更大的世界时,其丰富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比如适应了互联网行业的人,去到传统行业之后就显得极不适应。比如长期做C端产品的人,转型做B端之后,发现原来的那一套固有思路不见效了。
大多数能力是有边界的,这种边界体现在它跟人、跟环境、跟具体的问题息息相关。但有一种能力是无边界的,那就是:
获得能力的能力。

当我们在讨论能力这个话题时,一定是与某个具体的问题有关。我们拥有的能力,能够让我们执行某个解决方案从而将该问题解决。而元能力,就是面对特定问题快速产生解决方案的能力。
为什么这个能力很重要,因为很多问题是不可预测的。比如去年年初,教培行业的人不会预料到,双减政策会对自己所在行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比如现在在上海工作的小伙伴,也不会想到需要居家办公这么久,久到这个春天都快过去了。
我们时时刻刻都有可能遇到阻碍,绝对的一帆风顺是极其偶然的状态。有些问题我们依靠经验可以解决,但有一些问题,如果来得突然又从未见过,有可能让我们崩溃。
元能力,就是在不可预测的问题背后,保障我们情绪稳定、生活稳定的能力。也可以说,这是一种提高我们反脆弱性的能力。

当我在思考元能力时,我发现它与我现在做的低代码工作很像。
简单来说,低代码就是给没有编程基础的人提供一个平台,当他们遇到具体业务问题的时候,可以快速搭建一个应用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是需要等到程序员研发一个新程序去解决。
低代码平台,赋予这些没有编程基础的人员的能力,就是元能力。
而几乎所有的低代码平台,抽象出来都可以概括为数据的获取、处理、流转和展示。因为这就是我们的商业世界,在绝大多数时候运行的底层规律。
无论是人力系统还是商品系统,在很多方面都符合上面所说的规律。
这就让我开始思考,当我们面对生活,需要找到元能力去解决不可预测的问题时,是否也可以抽象出一些共通的规律,掌握了这些底层的规律,就能处变不惊,搭建起解决眼前问题的“应用”。

首先,我们要找到真正的问题。
分享一个我在加入飞书后的真实经历:
当我接手现在的产品时,已经有了一些需求在积压了,今天我将其中最高优先级的需求摘出来,完成了方案设计。我设计的依据,是交接资料中关于这个需求的描述。但我并没有去跟提出需求的业务方聊过,因为这个需求在我看来真的很简单,适合上手。可是问题就出现在这上面,当我已经完成了方案设计后,内部经过讨论,发现问题并没有定义清楚。于是又去找业务聊,录了一个视频,场景再现,发现尽管问题很简单,但是跟之前需求描述的内容,并不一致。所以,再简单的事情,如果没有一手的资料,也可能导致我们发力的方向是错误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经常确认,要经常去收集信息,二手的信息经过多次传播,即使每次只会折损10%,若干次之后,你交付的结果也是不合格的。
老实说作为一个工作了4年多的产品经理,这样的错误是不应该的。这也促使我写下来作为给自己的教训。
事实上,当我们在新环境中面临问题,或者在熟悉的环境中面临一个新问题时,总是有一种冲动去快速解决。于是我们着急找到方案,着急去解决。可是因为信息不全或者缺乏思考,我们很可能将问题搞错,在错误的方向上一直努力,于是越走越远。
我们常常会经历:当老板抛过来一个问题时,我们着急去解决,却发现在一开始的理解上,我们和老板之间就是有偏差的。
要找到真正的问题,我会有如下建议:
1、拿到一手信息
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新系统,那就自己去体验一下这个系统,而不是仅仅依赖交接的人转交给你的信息。
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新客户,那就自己去跟他们聊聊,之前的所有文档和资料,都只能作为你解决问题的参考,但绝不是一手信息。
2、独立思考拿到信息之后,要学会独立思考。当我们面临一个“脆弱”的状态时,很容易对周边环境产生依赖感。希望在面临问题的时候,能够有人直接帮你解决。
独立思考是反人性的,但只有融入了你独立思考的结果,你所发现的问题才是真问题。真问题绝不仅仅是问题本身应该是什么样,而是你究竟有没有真正理解它。
3、检验思考结果
独立思考的目的,是让你带着你的思考结果与其他人沟通时,能够获得关于你思考结果的直接反馈。再分享一个我在飞书履新的经历:
加入飞书的第三天,我开始跟之前的产品做交接,在讲完交接文档之后,mentor告诉我,准备一下,两天之后做个反讲。所谓反讲,就是新人做老人,快速学习新功能,讲给老人听,在知识付费领域,我们叫这个过程为“翻转”,更学术一些,叫“费曼学习”,以教促学。之前在交接中接新工作时,大抵是看很多文档去学习,但这样的学习没有目标,又伴随着工作中的琐事,所以这样的学习过程拖得很长。但这次接触了反讲之后,感觉到几点不同:1、有了目标,有了任务,学习的节奏紧凑多了2、因为要输出,所以得有自己的思考和逻辑,不再是照着别人文档里的节奏去学了,你必须找到自己的方式。
这样的反讲,就是一个拿到一手信息➡️独立思考➡️检验思考结果的完整过程。
这样之后,我对于手头负责的工作,即使还没有那么熟悉,但是当问题来临时,也可能快速找到真问题。

其次,刻意养成小而美的习惯。
我很喜欢伊坂幸太郎在《金色梦乡》中的那句话:人类最强大的武器,是习惯和信赖。

当我在最近几年不断经历跳槽和换城市,不断经历新的团队和项目时,我对于习惯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那些小而美的习惯,是支撑我们能够找到解决方案的强大武器。
所谓的小而美,是指所有人都知道这个习惯很好,但很少有人可以真正拥有。职场中小而美的习惯包括哪些呢:
比如通过写文档记录一切;比如为重要的会议做好最充分的准备;比如有意识去获取一手信息;再比如,在沟通时尽可能降低对方的思考与决策成本。
再分享一个例子,这是我在飞书第一次跟运营沟通时,需要对方帮助解决一个问题。以往我可能就会问对方有没有时间,有个问题就需要开会解决。而现在,考虑到她可能也很忙,于是我是这么说的:
hi **,我是接手报表工作的PM陈力,刚刚跟**讨论报表Q2工作计划,明确的重心是**********,他说可以找你确认下。我目前整理好的材料,是我已经收集到的关于报表的需求,想要找你判断下其中哪些是*******的,以及对应的对接人可以找谁。我建议三种方式,你看看哪种比较好呢:1、我发你一份梳理好的需求List,你这边直接判断********,以及对应的对接人。2、你这边不知道是否有对应的文档,能够告诉我目前业务这边关于报表的需求有哪些。3、我们约个会议,拉上相关人一起过一下需求list。
你看看怎么样方便一些呢
后来,对方选择了方式一,于是我们都成功避免了一次会议。
这些小而美的习惯,如果不经过刻意的练习(是的,一定是刻意的,因为有时候会有更便捷的方法),是很难培养成为你自己的习惯。因为别人告诉你的习惯,对你来说只是理论,只有你自己养成的,才是真正属于你的。
小而美的习惯,能够帮助我们在与其他人的协作与沟通中,获取找到解决方案的必要智慧。
想一想,是不是需要求助别人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开口,想将零碎的想法总结成方法的时候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依赖于这些习惯,在不确定中,你会很快摸索出可靠的解决方案。

最后,要保持开放且持续的学习状态。
在过去的一年,我有幸跟厉害的人有过几次高质量的交流。这些交流的信息密度之高,以至于我需要很早就写一篇文档为可能的话题做好准备,并且在途中可能需要借着上厕所的机会复习一下。
我从来没有像准备一场考试一样准备一次高质量的交流,但每一次确实都有让我能够铭记很久的体会。
跟闪光少女斯斯交流的时候,我们花一下午的时间拆解了IP打造的模型,后来我也专门用一篇文章梳理了我的收获。
跟播客《组织进化论》的主持人Zara交流的时候,她分享了自己的职业规划理念:在认准的行业找到头部公司,然后再在里面找到合适的角色,行业是大于角色的。
跟连续创业者Harry交流的时候,我才知道他选择做家清,不是因为他有这方面的资源或者技术,而是从数据分析中他发现,这个市场是有潜力的,然后再搭建班子去创业。现在,他们已经做到了电商排行榜的头部。
跟前麦肯锡全球副合伙人刘蔚涛老师交流的时候,我才知道我们现在经历的很多事情,都能在全球其他国家的历史中,或多或少找到参考。历史总是会重复,但绝大多数人都觉得新鲜。
当我30岁的时候,回想起过去一年这些高质量的交流,心中依旧会觉得澎湃。这些对话中若隐若现的闪光点,会在我需要得到解决方案的时候,给我意想不到的帮助。
以前我会觉得持续学习很重要,但现在,我觉得保持开放的学习态度也很重要。不仅仅是盯着自己的圈子,盯着自己的领域,走出去看看,跟厉害的人想办法产生高质量的沟通。过程不一定轻松,但对你的影响是润物无声的。

本来,文章写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也即将开始自己的30岁旅程,但刚刚看到「东航MU5735航班机上132人全部遇难」的消息,心情又变得沉重起来。
获得能力的能力,唯独只需要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健健康康地活着。
祝自己30岁生日快乐,祝大家都能平安、健康。


浏览 2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