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陂天后宫

西陂天后宫

共 1990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0:45

历史沿革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开始建西陂天后宫。
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建成。
清康熙元年(1662年),落成。
西陂天后宫

建筑格局

西陂天后宫,其布局与寺庙的通常格局相似,院落方正,坐南朝北,西陂天后宫之独特之处,在于它拥有中国少见的明代生土夯筑七层宝塔(当地又称“文塔”、“状元塔”),宫塔一体,主体建筑为天后宫塔,塔高达30余米,共7层,塔基是用天然石块干砌,基面土墙厚1.1米,塔底为主殿,高6.5米,长宽各9米,中间有四根大圆木柱,支撑着塔中层,周围有走廊,四五层用砖木结构,由四方体转为八方体,六七层中间用大圆木柱构建,板木为墙,最上层是葫芦顶,用名瓷圆缸垒成,分红、黄、蓝、白、青诸色,葫芦顶上用八根铁索分别于塔顶八角翘起处栓牢,可起到避雷的作用,全塔由四方形变为八角形而不显突兀,转角处用角眉,且有铜铃数十个于各层檐下
西陂天后宫

主要建筑

状元文塔
状元文塔为独一无二的明代生土夯筑七层宝塔,主塔七层,底层为主殿,文塔底主殿供奉天后(妈祖)及“千里眼”、顺风耳”;文塔二层关帝殿安奉关帝圣君及关平、周仓木雕神像,文塔三层文昌阁安奉文昌帝君木雕神像,文塔四层魁星阁,安奉魁星木雕神像;文塔五层安奉仓颉仙师神主牌,文塔的一楼外侧,左右及后边建有八房三厅护塔房舍护住塔身,整座建筑的左右两侧及后边,又建有房舍二十五间,会客厅三厅,呈凹字形,塔东西南三面外侧建有凹字形护塔房舍36间,距塔四米,东西向中间有会客室,为古时接待来自各方的文人墨客处
天后宫大门
西陂天后宫大门用青石作门框,镂刻有繁密花纹,两边门墙塑像甚多,门外广场左右雄踞巨麵一对,其势生动雄伟
戏台
西陂天后宫的官门内建有永久性戏台,戏台顶呈半圆穹窿形,俗称“雷公棚”,镶嵌立体图案,有集音作用,戏台两侧是化装室和男、女演员住地
登云馆
西陂天后宫南面正中设登云馆,为科举时代会文讲学场所,馆内挂有孔子画像,馆旁天井有丹桂、翠柏各一棵,均有数百年历史,丹桂秋季开放,很远就能闻到清香,大殿拜坛下小天井边有一块斜放的石雕双龙戏珠为丹墀,大厅堂长14米,宽12米,高7米,厅中四支大立柱为四点金

文物遗存

红花桂与古柏
西陂天后宫有400多年树龄的古柏、生长300多年的大柏树以及红花桂
神昭海表
状元文塔内的神龛上有匾“神昭海表”(原题为雍正御书,中钤有玉玺,今此隔无之)。
柱联
西陂天后宫戏台前柱联:“派是西河潺潺声杂管弦曲;七层朝北斗叠叠影随文武班”,横额:“和声鸣盛”,戏台中屏绘制仕女牡丹等,名“福禄寿喜”图,屏栏草书联:“爽籁发而春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横原为“钧天雅奏”
镂雕与楹联
登云馆上架扛梁横梁斗拱镂雕雄痴彩凤,描绘人物典故、山水花鸟,装饰华丽,惟妙惟肖;厅口处有楹联曰:“桀构倚层霄凤舞龙飞人面窗棂烟雨外,晴岚收四野溪声树色千家要阁画图中”
西陂天后宫

历史文化

相关历史
据当地史料记载,西陂林氏第七代祥瑞之养子林大钦中状元后,启奏嘉靖皇帝恩准,在西陂家乡以“状元”的名义,按京域“文塔”的建筑模式,建造了今天所见到的官殿式七层宝塔,为了激励家乡后代人才辈出,当时称“印星台”,后又称“文塔”,后人改称它为“天后宫”,移“妈祖”女神入官供奉,据说是由于当地群众全部姓林,林氏是“妈祖”的后裔,至此,植根于宗族地缘的海洋神袛悄悄代替了皇家赋予的中原儒统象征的权威地位,同时,“地方性民间贸易程度和海外华人华侨人员互动密度直接助燃着山区天后宫的香火”
西陂天后宫之“独一无二的宝塔式妈祖庙格局”形成,是由明自清地方信仰与中原道统地位消长之势的反映,中国各地皆有文塔,且往往与文庙比邻,西陂天后宫是否曾为文庙未可得知,仅从天后宫宝塔建造的渊源来看,则大有可能曾被设想为文庙的一部分
一般认为以儒为正统的中原文化至清已是强弩之末 ,雍正书隔,乾隆赐联,光属于天后宫而非文庙,是顺应时代,也是顺理成章,毕竟中国的宗教,从来就没有偶像的执着,只有对世俗生活完满的期望,至此,天后宫代表的沿海信仰与中原文化的融合经由皇诰御赐而获得了合法权,由文塔以至天后宫,不单只有时移世迁的感慨
西陂天后宫

文物价值

西陂天后宫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西陂天后宫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25日,西陂天后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址

西陂天后宫位于福建省永定区高陂镇西陂村

交通

自驾前往西陂天后宫:从永定汽车站出发,路程大约50.4千米,约需47分钟。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