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县
地名由来:战国为下邑之地,因其地势低洼得名,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以下邑之名不祥不雅,故取华夏之义,今现名;另据《河南通志》:战国时为下邑地,因地窳(同洼)下,故名,由谐音改夏邑。
2023年4月,夏邑县被确定为2023年河南省肉羊大县培育县。
2023年3月,夏邑县被确定为2023届河南省文明城市(拟保留的河南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2022年5月,河南省教育厅确定夏邑县为河南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
2022年1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认定命名夏邑县林业产业示范园区为第二批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
2021年12月,农业农村部认定夏邑县为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1年9月,夏邑县被列为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2021年8月,夏邑县入围2021年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2021年6月,夏邑县上榜2021年农产品电商百强县名单,代表农产品为食用菌(双孢菇)。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夏邑县人口数量为89.66万人,位列商丘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4位。
+查看更多夏邑县荣誉与相关排名>>
夏邑县位于商丘市东部,辖24个乡镇和郭庄农贸区、731个行政村,总面积1481平方公里,总人口120万。
夏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夏邑是黄河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早在8000多年前大伏羲氏时代,夏邑是栗陆氏部落联盟的都城,夏代属虞地,是少康中兴的根据地,商代为栗邑,西周属宋国,秦置栗县,汉称下邑,金改为夏邑,延续至今。夏邑境内的清凉山遗址、姜仁堌遗址、三里堌堆遗址分别为新石器时代和河南龙山文化时期遗址。夏邑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祖籍,孔子曾多次回栗祭祖和考察殷礼,后人立“还乡祠”以作纪念。夏邑是著名军事家彭雪枫将军殉难地,建有“彭雪枫将军纪念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夏邑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连霍高速、陇海铁路、310国道、骆通省道、商永公路南北线均穿境而过;距离京九铁路和陇海铁路会合点—商丘黄金十字架50公里;半小时内可达砀山、永城高铁站,高速公路1小时可达徐州观音机场,2小时至郑州新郑机场,3小时达连云港出海口;沱浍河航道夏邑段总长13.88千米,码头设在县产业集聚区附近,全县运输构成了水、陆、公、铁立体交通网。
夏邑资源丰富,物产富饶。夏邑是“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年均粮食总产量104.57万吨,粮食生产获15连丰,连续12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夏邑是“中国食用菌之乡”,年产鲜菇30.4万吨,年产值17亿元,“夏邑西瓜”被录入《省级知名农业品牌》,“夏邑白菜”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全县新认证绿色食品1个、无公害农产品126个、无公害基地28.6万亩,“三品一标”基地总面积达到83万亩,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建成畜禽养殖小区55个、规模养殖场1236个,继续保持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地位。
夏邑产业集聚,主导产业突出。全县纺纱规模达到260万锭,织布能力15万吨,服装加工能力1.4亿件,纺纱总量位居全省第一,被确定为“河南省纺织服装质量提升示范区”。产品覆盖化纤、棉纺、毛纺、化纤纺、织布、染色、印花、水洗、后整理、服装等多个领域。先后引进了法国迪卡侬、巴拉巴拉、HM、罗莱家纺、赛琪服饰等27个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并培育了天女花纱线、香港富太太家纺、庄娇服饰等39个自主品牌。
近年来,夏邑围绕“持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在“以调促增、以变促进、以转促好、以改促活”上下功夫,突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和谐稳定两大主题,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201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53.2亿元,增速8.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9%;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19%;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3%;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速1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24.3%;税收收入增速40.4%;工业用电量增速4.2%。夏邑县先后被授予先后被授予“中国长寿之乡”“中国食用菌之乡”“中国西瓜之乡”“中国铸件出口基地”“中国打火机生产基地”12“中国棉纺织名城”“中国候鸟旅居小城”“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示范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国家级园林县城”以及“河南省知名纺织产业集聚区”“河南省服装产业基地”“河南省纺织服装质量提升示范区”、“全国十大乡村社群生态示范县”“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城”“中国魅力中小城市”以及“河南省最佳投资城市”等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上古时栗陆氏建国都于此。
夏属豫州。
商属虞国,称栗。
周成王三年(前1052)封微子启于宋,地属宋国栗邑。
周赧王二十九年(前286)齐灭宋,与楚、魏共分宋地,属楚。
秦置栗县。
同期在栗邑地(今杨集镇)置祁乡县,与栗县同属砀郡。
汉初在境西南置建平县,与栗、祁乡3县皆为侯国,同属沛郡。
三国属魏。
东晋隆安元年(397)在境西南置马头郡,治建平城。
北魏孝昌二年(526)栗废,改称下邑。
隋开皇十六年(596)改属宋州。
唐、宋属归德府。
金明昌三年(1192)下邑县改称夏邑县。
定兴五年(1221)改属永州(今永城)。
元至清末均属归德府。
1913年属豫东道。
1914年改属开封道。
1931年属河南省。
1934年属河南省第二行政区(治商丘)。
1949年属商丘专区。
1958年改属开封专区。
1961年复属商丘专区。
1997年商丘撤地设市,属商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