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宛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

联合创作 · 2021-10-09 00:00

2021年宛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  计  公  报

2021年,面对新冠疫情的不利影响和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市委“一二三五十”工作布局,锚定“五个隆起”奋斗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顶压力迎难而上,破难题砥砺前行,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实现了经济隆起好开端、“十四五”发展好开局。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区生产总值366.63亿元,比上年增长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07亿元,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109.05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231.51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结构为7.1:29.7:63.2。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63.3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0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0.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3.95%,比上年末提高1.01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7458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417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15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5%。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496人,年末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13.1万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9%。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6%。

表1:2021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上年同期=100

类       别 指  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0.9
  食品烟酒 101.1
      #粮食 102.9
       鲜菜 104.5
       畜肉 85.3
       蛋 111.8
  衣着 99.8
  居住 100.4
  生活用品及服务 100.5
交通和通信 101.5
  教育文化和娱乐 101.6
  医疗保健 100.8
  其他用品和服务 100.6

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17.9亿元,比上年下降65.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亿元,同比增长13.9%,其中税收收入6.5亿元,增长2.8%,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4.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34亿元,同比下降3.5%。其中:财政民生支出28.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3%。

二、农  业

全年全区粮食种植面积63.17千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38.69千公顷,玉米种植面积11.79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6.25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25.68千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41.03万吨,比上年增长2.6%。其中,夏粮产量26.93   万吨,秋粮产量14.09万吨。小麦产量26.93万吨,玉米产量11.79万吨。

全年油料产量2.72万吨,蔬菜产量121.12万吨。

表2:2021年主要农产品面积及产量

产品名称 播种面积(千公顷) 产量(吨)
粮食 63.17 410258
  夏粮 38.69 269336
  秋粮 24.48 140922
小麦 38.69 269336
玉米 11.79 117967
油料 6.25 27183
  花生 5.23 25299
蔬菜 25.68 1211228

全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0.83万吨,禽蛋产量0.93万吨,牛奶产量3.98万吨。年末生猪存栏4.82万头,生猪出栏7.91万头。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区全部工业增加值78.8亿元,比上年增长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0.7%;集体企业下降0.3%;股份制企业增长9.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9.1%;私营企业增长27.8%。分门类看,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8%。产品销售率96.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增加值规模超亿元的10个行业8增2降: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75.2%,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29.5,烟草制品业增长7%,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0.8%,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31.7%,食品制造业增长21.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7.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4.8%,纺织业下降21.6%。

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1.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7.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4.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0.3%,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0.4%;利润总额下降24.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72.55元,比上年下降0.14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13%,比上年下降0.99个百分点。

全年经开区4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6%,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6.4%。

全年建筑业总产值51.2亿元,比上年增长18.8%。资质内建筑业企业75家,本年新签合同额49.3亿元,增长23.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比上年增长12.6%。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4.1%;第二产业(工业)投资增长26.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8.9%。基础设施投资下降7.5%,民间投资增长0.7%。

表3:2021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行 业 比上年增长(%) 行 业 比上年增长(%)
全  区 12.6 房地产业 15.4
农、林、牧、渔业 14.6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54.3
工业 26.7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95.7
   制造业 23.4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3.7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09 教育 65.8
批发和零售业 42.6 卫生和社会工作 -64.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5.8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89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5.1亿元,比上年下降10.6%。其中,住宅投资29.4亿元,下降7.9%。商品房待售面积15.3万平方米,下降25.4%。其中,住宅待售3.8万平方米,下降55.6%。

表4:2021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及增长速度

指  标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投资额 万元 350673 -10.6
#住宅 万元 293891 -7.9
房屋施工面积 万平方米 569 -11.0
#住宅 万平方米 432.3 -11.5
房屋新开工面积 万平方米 115.3 138.1
#住宅 万平方米 99.7 172.1
房屋竣工面积 万平方米 77.4 -52.4
#住宅 万平方米 64.7 -51.5
商品房屋销售面积 万平方米 137.6 25.4
#住宅 万平方米 126.5 31.4
商品房待售面积 万平方米 15.3 -25.4
#住宅 万平方米 3.8 -55.6

 

全年亿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75个,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15.5%。郑万高铁南阳市卧龙站(东区)核心区域棚户区改造项目、南阳市医圣祠文化园(一区)等一大批省市重点、三个一批项目稳步推进,南阳奥新智能输变电产业园、中鑫生物能源综合利用一期、利民智能传感自动化分拣及智能物流输送设备创新发展等示范基地建设大提速,围绕“南阳新城门户、新区智慧高地、高铁商贸中心”功能定位,为宛城区经济发展新增长提供了新思路。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7亿元,比上年增长10.2%。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51.6亿元,增长20.2%。分行业看,限额以上批发业1.6亿元,增长45.4%;限额以上零售业48.8亿元,增长19.6%;限额以上住宿业0.4亿元,下降2.4%;限额以上餐饮业0.8亿元,增长25.9%。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比上年增长17.5%,饮料类增长11.8%,烟酒类增长16.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6.6%,日用品类增长21.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8%,中西药品类增长39.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68.7%,汽车类下降2.4%,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212.5%。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7206万美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50.86亿元。

七、交通和旅游

全年全区货物运输量4326万吨,比上年增长137.7%;货物运输周转量973105万吨公里,增长51.8%。旅客运输量537万人,下降73%;旅客运输周转量49401万人公里,下降72.7%。

全年共接待游客550万人次,比上年上涨370.1%。旅游总收入16.5亿元,上涨129.2%。年末3A级景区3处,星级酒店11个,旅行社24家。

八、保险业

全年全区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8984.58万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财产险5222.8万元,增长2.1%;人身险13761.78万元,增长5.5%。全年赔款支出与给付6843.42万元,增长17.4%。其中,财产险3032.29万元,增长16.7%;人身险3811.13万元,增长17.9%。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97元,比上年增长8.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09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63元,增长7.0%。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0647人,比上年末增加10137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37239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54264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5956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08308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8434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375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36619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45956人,增加20249人。

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468.43万元,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180人。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4000.59万元,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317人。发放农村特困救助供养金1483.72万元,2450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全年临时救助1741人次,发放救助金138.95万元。全年资助20395人次参加2021年医保。全年抚恤、补助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4598人。

年末共有区级社会福利院1家,乡镇敬老院8家,民办养老机构18家,村幸福大院27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2个,养老服务床位3645张。

十、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体育

全年全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1692人,在校生3835人,毕业生1379人。普通高中招生6272人,在校生13116人,毕业生2200人。初中招生13911人,在校生42743人,毕业生13938人。普通小学招生10086人,在校生70951人,毕业生12616人。特殊教育招收残疾儿童0人,在校75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0070人。

年末共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3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

年末共有通过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21个。17家企业取得3C产品认证。

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6个。文化馆1个,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有线电视实际用户17240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年末共有综合档案馆1个,已开放各类档案2431卷(件)。

全年全区运动员共获得省级运动项目冠军2个。

十一、卫生

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含诊所、卫生室)1196个,其中医院53个,在医院中有公立医院23个,民营医院3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134个,其中乡镇卫生院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5个,门诊部(所)14个,诊所卫生所412个,村卫生室66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6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个,卫生监督所(中心)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2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983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894人,注册护士5338人,药师604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0263张,其中医院7286张,乡镇卫生院1127张。全年总诊疗人次718.2万人次,出院人数29.1万人。

十二、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11.1%。初步核算,可完成上级下达的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目标。

全年人工造林225.3公顷。森林覆盖率16.3%。

全年无安全生产伤亡事故。

 

注:

1.本公报2021年数据为初步统计结果。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3.三次产业分类依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修订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剔除国际组织)。

4.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数字创意产业等八大产业中的工业相关行业。

5.装备制造业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

6.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调查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调查单位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

7.基础设施投资包括交通运输、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

8.房地产业投资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外,还包括建设单位自建房屋以及物业管理、中介服务和其他房地产投资。

9.农村特困人员是指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农村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10.临时救助是指国家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的应急性、过渡性的救助。

11.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就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数据来自区人社局;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数据来自区企业养老保险局;医保、医疗救助、生育保险数据来自区医保局;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省外资金数据来自区招商办;交通运输数据来自区交通局;保费收入、赔付数据来自区人寿和财险支公司;教育、体育数据来自区教体局;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数据来自区发改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数据来自区科技局;质量检验数据来自市场监督管理局宛城分局;艺术表演团体、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线电视用户、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旅游数据来自区文广旅局;综合档案馆、已开放各类档案数据来自区档案馆;医疗卫生数据来自区卫健委;城乡低保、特困救助、临时救助、养老服务数据来自区民政局;优抚对象数据来自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人工造林、森林覆盖率数据来自区林业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区应急管理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区统计局。

时光轴

RAG14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2021年宛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  计  公  报2021年,面对新冠疫情的不利影响和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市委“一二三五十”工作布局,锚定“五个隆起”奋斗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顶压力迎难而上,破难题砥砺前行,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实现了经济隆起好开端、“十四五”发展好开局。一、综  合初步核算,全年全区生产总值366.63亿元,比上年增长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07亿元,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109.05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231.51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结构为7.1:29.7:63.2。RAG-ES2024-10-24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63.3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0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0.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3.95%,比上年末提高1.01个百分点。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7458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417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15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5%。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496人,年末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13.1万人。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9%。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6%。表1:2021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同期=100 类       别 指  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0.9   食品烟酒 101.1       #粮食 102.9        鲜菜 104.5        畜肉 85.3        蛋 111.8   衣着 99.8   居住 100.4   生活用品及服务 100.5 交通和通信 101.5   教育文化和娱乐 101.6   医疗保健 100.8   其他用品和服务 100.6 RAG-ES2024-10-24
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17.9亿元,比上年下降65.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亿元,同比增长13.9%,其中税收收入6.5亿元,增长2.8%,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4.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34亿元,同比下降3.5%。其中:财政民生支出28.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3%。二、农  业全年全区粮食种植面积63.17千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38.69千公顷,玉米种植面积11.79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6.25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25.68千公顷。全年粮食产量41.03万吨,比上年增长2.6%。其中,夏粮产量26.93   万吨,秋粮产量14.09万吨。小麦产量26.93万吨,玉米产量11.79万吨。全年油料产量2.72万吨,蔬菜产量121.12万吨。表2:2021年主要农产品面积及产量 产品名称 播种面积(千公顷) 产量(吨) 粮食 63.17 410258   夏粮 38.69 269336   秋粮 24.48 140922 小麦 38.69 269336 玉米 11.79 117967 油料 6.25 27183   花生 5.23 25299 蔬菜 25.68 1211228 RAG-ES2024-10-24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