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镇

联合创作 · 2023-08-14 13:15

地名由来:旧城镇“旧城”是傣语“姐告”的意译,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为干崖土司署驻地,后土司署搬迁,故而得名。

旧城镇古称乘龙镇,依山傍水,是秦代“蜀身毒道”必经的主要出口集镇之一。唐、元代曾设“押西城”、“镇西路”。干崖第十四代土司府衙驻地,故名旧城。镇政府驻地旧城街,民国年间曾设“盈江设治局”,解放初期是盈江县委、县政府驻地。有盈江最早的民族中学、省立小学和第一所民族医院。曾是边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最发达的边陲文明古镇之一。

旧城镇位于盈江县城东部,距县城19公里,是盈江第一道东大门。位于东经98°12′13"——98°41′28"和北纬24°39′28"——24°46′57"之间。辖区土地总面积133.96平方公里。东与油松岭乡山水相连,南与岗勐乡毗邻,西北与新城乡隔江相望,北与梁河县接壤。下辖6个行政村,64个自然村,10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466人。其中:农业人口19030人,占总人口的93%。现有机关站所21个,职工人数126人。初级中学1所,2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59人,教职员工60人;中心小学1所,村级小学17所,8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419人,教职员工160人。有村卫生室13个,形成了以卫生院为中心的卫生防疫网络。

资源概况 旧城镇实有耕地面积27212亩,人均耕地面积1.4亩,土地资源有播支筷子会发芽的美誉;林地面积121945亩,森林覆盖率达45.3%;宜林、宜草荒山3500亩。

旧城镇物产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硅矿。种植业以水稻、甘蔗、玉米、小麦、蔬菜、豆类、薯类为主,近年来发展了亚麻种植、大西洋订单洋芋,麻崃山、新抛山的反季节蔬菜受到大众青睐。甘蔗生产是旧城镇的支柱产业之一,曾先后被列为省级、国家级商品粮和甘蔗基地。2004年全镇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到38883亩。养殖业主要以水牛、黄牛、羊、猪、鱼、禽类为主,近年来大力发展了欧盟水牛、稻田养鱼等项目,畜牧业发展迅速,2004年畜牧渔业产值达1013.44万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23.3%。

经济概况:2004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43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1473元,比2003增加了83元,增6%。共有乡镇企业865个,其中:有限公司1个,私营2个,个体862个,从业人员1136人。营业总收入2275万元,产值1950万元。

特色风味:旧城镇比较出名的特产有旧城街的碗豆粉、稀豆粉粑粑、全烤乳猪、东山蔬菜、贺勐黄笋、冷水花鱼。

历史沿革:

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旧城镇境域置哀牢县。

北魏太和三年(479年),设西城县。

唐南诏时期置押西城。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设镇西路军民总管府。

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为干崖土司署所在地。

明正统九年(1444年),属干崖宣抚司。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为盈江设治局驻地。

1951年,属盈江县第一区。

1955年,建旧城区,为县城所在地。

1958年9月,成立先锋公社。

1959年2月,复称旧城区。

1969年3月,成立红卫公社。

1971年,复称旧城公社。

1984年3月,建旧城区。

1987年12月,改为旧城镇。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