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峡谷

联合创作 · 2023-08-06 11:03

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区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委会验收,升级为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两次行政区划调整后吴忠的首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黄河上游最后一道峡谷,素有“黄河小三峡”之称。2018中国黄河旅游大会上,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区被评为“中国黄河50景”。

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

青铜峡市境内地势由西南向东北自高而低呈现阶梯状分布,形成山地、低山丘陵、缓坡丘陵、洪积扇地带、黄河冲积平原和库区6个地貌类型。

气候条件

青铜峡市地处西北内陆,属中温干旱气候区,东部季风区与西部干旱区域的交汇地带,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全年日照2955小时,年平均气温摄氏8.3-8.6度,无霜期176天,年降水量260.7毫米。

人文历史

典故传说

108塔的寓意及传说

108这个数字在佛教中是最吉祥的数字、它取自36天罡星、72地煞星,两数相加为108,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一年十二个月,24节,72侯。三数相加也为108,佛教就有人认为,人的一生中有108种烦恼,观108塔,可解除人们的108种烦恼,为了去除众多烦恼,善男信女还会戴108颗贯珠,诵经108遍,敲钟108响。据说,只要上了塔,围绕塔转三圈,遍可消除烦恼,带来吉祥和好运。古往今来,建塔立庙皆有一定来由,那么108塔为何而建呢?传说古代这一段黄河有凶龙出现,兴风作浪,破坏庄家,淹没房屋,殃及百姓,于是人们不惜一切代价,集资建立了108塔,以镇龙为凶,建塔是想化凶为吉,变害为利,但愿风调雨顺。

大禹传说——禹开青铜

在青铜峡,民间一直流传着大禹凿开青铜峡的动人传说。相传上古时候,黄河流入中卫境内,山阻水道,洪水四溢,到了峡口山,由于大山拦住水路,处处是一片汪洋大海,百姓叫苦连天。大禹治水时,来到这一带,看到山石阻拦河水,于是率领民众数百人,住在峡北岸的古石洞里,每天挖石不止,把大山凿—个水洞,放水过去。可是,山高石头硬,破它不动,大禹命令造窑烧炼青铜斧。那时,峡口山一带没有铜铁,只好从远方运来铁石,在窑中烧炼。经过七天七夜的烧炼,终于炼成—把青铜斧。那斧真快,削石如泥,不几天,就砍去了大半个山头。快劈到山腰时,突然冒了一股青烟,铜斧不翼而飞,但见那空中闪出一员天将,手持青铜斧,听得“咔嚓”一声,像是打雷,“轰隆”的一声炸响,山崩地裂,裂出一道缝来,洪水顺着裂开的口子奔流而下。从此,平息了水患,大片的土地露了出来,形成了平原。大禹看到滚滚而流的黄河水笑了,接着到下游察看水情,发现水患未止,又命令民夫开挖渠道,引横奔乱闯的洪水入渠道灌溉农田,发展农牧业。后来人们在大禹开挖旧渠的基础上,又修建了艾山渠。由此,大禹治水修渠的功绩,世世代代广为传颂。

主要景点

独立景点总述

国家AAAA级景区青铜峡黄河大峡谷位于有着“塞上明珠”之称的回族之乡吴忠市。是黄河上游最后一道峡谷,素有“黄河小三峡”之称。景区内的青铜峡拦河大坝、宁夏水利博览馆、一百零八塔、大禹文化园、十里长峡、鸟岛、牛首山西寺、中华黄河坛等众多景点座落在黄河两岸,让人目不暇接,集中展现了黄河文化、西夏文化、回族文化以及塞上江南风光。

青铜峡黄河铁桥

青铜峡黄河铁桥位于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景区入口处,是宁夏第一座黄河桥梁,1959年7月1日正式竣工通车,主要是为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及黄河两岸运输物资而建。是包兰线青铜峡车站的咽喉。该桥为半永久性桥梁,桥长292.3米,桥身有七孔折穿式花梁和折装式桥梁等组成,桥墩采用木桩及铁丝笼片石结构,为单车道。整个铁桥安装使用了35000个铆钉。铁桥多处生锈钢梁上镀有英国、法国等八国文字及生产年份标记,素称“八国桥”。

青铜古镇

青铜古镇位于大峡谷景区以北、秦汉渠西侧。占地面积221亩,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仿明清风格的特色餐饮区、商业服务中心分布其间,于2000年11月建成,是宁夏沿黄城市带建设重点项目,黄河金岸标志性建筑之一。依托青铜峡市秦汉古渠非物质文化遗产、优越的黄河水系生态环境资源,以“青铜古镇,塞上水城”为品牌,集黄河文化体验、古渠古镇观光、特色休闲接待等为主导功能,成为宁夏沿黄乃至周边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和生态旅游小镇。

九曲广场

九曲广场由九龙戏珠和九龙图腾柱组成,它们是黄河大峡谷景区入口的标志性建筑,它们都与9这个数字有关,在道教里,9为最大的数字,一般是皇亲贵族才能使用,而眼前的九龙戏珠和九龙图腾柱又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因为在青铜峡有着九大干渠,这里可将黄河九大干渠比喻为黄龙,代表了回汉人民团结进取,引黄河水发展农业振兴经济,成就了宁夏塞上江南的美景。九龙柱以石刻九柱的形式分别展现了青铜峡从无到有、从古至今,从发展到壮大的历程,对于我们青铜峡来说,它已不仅仅是一个雕塑作品,更是青铜峡风貌的缩影。

青铜峡水利博览馆

水利博览馆位于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景区,总建筑面积4086平方米,布展面积2850平方米,该展厅真实的反映宁夏经济社会与水利发展历程,相互依赖的密切关系,全面展示两千多年宁夏引黄灌溉的发展史,诠释了天下黄河富宁夏的真谛。走进宁夏水利博物馆,了解几千年来古老的宁夏引黄灌区的灿烂文化;您会看到曾经散落在乡野却见证着宁夏水利史的物件——古老的水车、架子车、民国测量仪器、扁担、箩筐、竹篓等,因为它们,宁夏水利博览馆的内容显得丰富而生动。和这些老物件零距离接触,其实就是在零距离地解读宁夏水利文化的发展和演变,感受辉煌的宁夏水利文化。在宁夏水利人的眼中,青铜峡就是宁夏水利的发源地。

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

青铜峡水电站被誉为“塞上明珠”,位于宁夏青铜峡黄河大峡谷出口处。全场687.3米,坝高42.7米,宽46.7米,建于1958年,年均发电量13.5亿度。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在黄河上游建立最早的一座闸墩式水电站,它是一座以灌溉、发电为主,兼顾防洪、防凌等多种效益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大坝有6个河床闸墩式水电站,2个渠首电站,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建国初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建起的第一个水利工程,他是西北地区主要的水电基地之一,也是民族自尊自强的象征,更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它的建成结束了我们宁夏两千多年来无坝引水的历史,因此便也有了“天下黄河富宁夏,塞上明珠青铜峡”的美誉。

一百零八塔

108塔位于青铜峡黄河大峡谷西岸,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塔群之一,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为游人所瞩目,整个景区内以108塔为主体,建有三个专题区:南边为塔林寺,中为保护核心区108塔,北边为塔林博物馆,总面积:6980平方米,通过古塔群遗址、雕塑和室内的彩绘、题词文字说明等方式浓缩西域佛教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构成佛教文化的整体景观体系和文化体系。108塔始建于西夏时期的佛教纪念性的建筑。以党项族为主体的西夏王朝建立后,佛教成为其主要的宗教信仰。不足二百年历史的西夏佛教,不仅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一定地位,而且有着鲜明的地域、民族特色。西夏佛教深受中原影响,在与吐蕃交往中,藏传佛教在西夏又得以迅速传播和弘扬,特色鲜明的西夏佛教,不仅是中国佛教文化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为世界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极为珍贵的遗蕴。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