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阁塔

薛阁塔

共 1765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1:29

历史沿革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亳州知州郑交泰为重振亳州文风而修建,薛阁塔又名文峰塔。
嘉庆十七年(1812年),亳州州绅捐资续建薛阁塔2层。
清嘉庆三年(1798年),亳州都司李铭,在薛阁原址之上堆土为山,重建成庙宇,改名为观音山。
抗日战争时期,薛阁塔多处被日军炮击,伤痕累累。
2017年09月13日,薛阁塔保护项目“观音山汉墓遗址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建筑特点

结构

薛阁塔由、塔身和塔刹三部分构成。塔身为砖结构,楼阁式建筑造型,直椎八角形,共七层,高34.15米,底层周长23.36米,塔座为八块大清石奠基。每层外转角为砖砌仿木方柱,柱上是砖枋,枋上为塔檐,枋下饰砖刻斗拱、禽鸟、花卉图案。塔内为“壁内折上式”,从第二至第六层内壁上各有一面南小龛,为供神之处。每层均设置平座,可以从塔的各层室内走到外檐,向远处眺望。平座由斗拱支承,实际作用与现代建筑上的阳台,别无二致。塔刹八角飞檐、翘角垂脊、风铃叮当,筒瓦屋顶,玲珑剔透。塔尖为铁铸莲花座,座上铸葫芦式塔刹,直插云霄。

特点

夕阳斜照
薛阁塔整体呈平面八角,第一层塔身稍高,每层均设置平座,可以从塔的各层室内走到外檐,向远处眺望。平座由斗拱支承,整座塔虽两次建成,但结合巧妙,不见刻意雕凿的痕迹。塔内部穹顶,塔内为“壁内折上式”,第一层塔身砖雕垂帘,错落有致。薛阁塔的“孤塔凌霄”是古代亳州八景之一,七层宝塔连同塔顶、塔尖在内高约九丈,是当时亳州最高的建筑。

文物遗存

薛阁塔一层的塔壁上,雕刻有精美的砖雕,砖雕内容多以花卉,飞禽走兽为主,薛阁塔每层之间都有错落有致的莲花台,每层莲花台表面飞禽环绕,而清朝文官多以飞禽为主,寓意状元及第,而花卉寓意开花结果和夺魁,祈求文风兴盛。

研究价值

历史价值

薛阁塔采用北方砖塔构造方法建造,保存亦较完整,结构富于变化,为中国北方建造技术的典型作品,是一处重要的清塔实物。从历史价值看,作为历史演化的物证,薛阁塔年代久远,工艺精巧,又经历代修缮,对于研究明清以来教育发展观念的演化变迁,具有重要的价值。

艺术价值

薛阁塔保护牌
薛阁塔造型雄奇、挺拔俊美,是明清时期高超建筑工艺水平和社会审美观念的直观反映。作为现在的为数不多的八角式砖塔,薛阁塔体量协调,结构严谨,块面持重,浑然一体,历经百年而巍然矗立,具有高度的牢固性。

历史文化

县志记载

《亳州志》记载:清乾隆三十七年,亳州知州,察知自人清朝以来,亳州除吴楚奇在康熙四十一年(1702)中过而外,几乎没有出现过一个进士,认为亳州文风不盛的原因与风水有关,倡议在城东南原明代考功薛蕙的家庙附近建造文峰塔.以振亳州文风。因资金有限,当时只完成五层。嘉庆十七年(1812),州绅何天衢捐资续建2层,成为现在的七级玲珑宝塔。

传说故事

传说原来塔上的铁葫芦里有一颗宝珠,在夜间闪闪发光,亳州城外十多里处都能看见。抗日战争期间,日本鬼子占领了亳州,他们听说塔顶有舍利子,就派人将舍利子偷走了。从此,再也看不到薛阁塔上舍利子的灿灿光华了。为了掩盖他们偷宝的事实,日本人想用大炮把塔轰倒,后来遭到亳州人的强烈反抗,才没有得逞。

文物保护

1998年5月4日,薛阁塔被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国务院将该塔作为的附属建筑进行保护。
2012年年底,薛阁塔曾经进行了一次修葺。
2013年,亳州市市政府对薛阁塔保护修缮。
2016年12月,薛阁塔亮化工程正式完工。
2019年4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划分薛阁塔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
2019年10月16日,国务院将薛阁塔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址:薛阁塔位于亳州市谯城区薛家巷。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