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添浆村

联合创作 · 2023-08-13 18:24

2021年1月,河南省爱卫会命名西添浆村为2020年度河南省卫生村。

今东、西添浆村北各有一个大水坑,金线河流经此地时,注入坑中,只见水来,不见去处。传说,女娲造人时,因邵原小沟背水源不足,便从天空架一道彩虹取水。每当雨过天晴,彩虹便引泥浆从东南坑注入东北坑,好像天上的美酒琼浆往坑中添加,时人便取村名为添浆。后人又根据坑之方位,划分为东、西添浆村,沿袭至今。

西添浆位居轵城镇政府驻地东部5公里。东有207国道横穿南北,南是获轵省道贯通东西,西与中外王村地头相连,北和宏泉村阡陌相接。相传,周朝时期村居吴姓和车姓两大家族,故有吴一千(1000余人)、车八百(800余人)之说。由于车族人横行乡里,经常欺侮吴家,吴族人愤而驱逐车姓,独居此处。吴家居住地称“吴街”,因“吴”和“卧”音相似,今叫作“卧街”。明初,杨姓家族从山西移民落户,繁衍生息,成一望门大族,占村里总人口80%。后或投亲,或靠友,或迁住,有张、王、赵、李、薛、谢、许、崔、任、石、郭等12姓。村辖居民组9个,550户,2000余人,3000亩耕地,是轵城镇为数不多的平原乡村之一。

西添浆村有清光绪庚辰(1880年)科进士杨淑修,为官清明正直,任职地陕西省汉中为其修清官庙一座,济源市志(古代—1990年)也为其专人记载,村中至今保存其住宅、碑楼的官家胡同之地。杨淑修后人因此重教育,建学校,以求继承其遗风。1981年,学校扩建教学楼,实验室达36间,开辟篮球场、跑道至30余亩。小学、初中、民办高中享誉济源。1977年到1982年,民办高中先后输送大学生20名,结束了西添浆村没有大学生的历史。学校列席参加济源县高招经验交流会,并在此召开现场会。

20世纪80年代,西添浆村民杨烈和自动辞去村经联社主任,联络7名热心农业科学技术的年轻人自筹资金3000元,在县城办起“济源县农民科技协会。协会预订各种科技报刊20余种,购买科技农业书籍230本,免费为社会提供义务咨询服务。此举影响济源,促进了西添浆村快速跳出传统农业的圈子。20世纪80年代中期,首开先河,在麦地套种西瓜,实现瓜、粮双丰收,成为轵城乡经济收入最高村。轵城乡党委、政府以此为契机,召开现场会,在全乡范围内学习推广西添浆经验和做法,1988年,全乡外销西瓜400万斤,其中西添浆村占50%左右。

新农村建设伊始,西添浆村共投资数百万元,先后硬化了通往宏泉村的沙土大路,硬化了村中四条破损的柏油大道,沿街栽插石、铺彩砖,加盖排水沟,修建垃圾中转站,安装5000余米供水管道,新盖党群服务楼,美化文化中心广场,西添浆村成为济源市文明先进村。2012年,西添浆村调整产业结构,3200余亩土地流转与科研所和苗木栽种户。村民老有所依,少有所靠,年轻人外出打工,村民幸福指数逐年提升,人均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西添浆党支部两次荣获“济源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西添浆村附近有济源黄河三峡、济源王屋山风景区、五龙口、银河峡、双房村乡村旅游景区、王庄村乡村旅游景区等旅游景点,有济源冬凌草、济源核桃、天坛砚、寺郎腰大葱、济源盘砚、济源玉皇李等特产,有愚公移山传说、邵原神话群、开封夜市、灯彩(汴京灯笼张)、撂石锁等民俗文化。

浏览 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