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南关清真寺

安庆南关清真寺

共 1681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1:26

历史沿革

明成化五年(1469年),原安庆卫指挥使,骠骑将军马义由旷西致仕还乡后,以敦悦堂马氏”名义捐资创建。据传,明宪宗朱见深曾敕赐“百字匾”。明末毁于战乱。
清康熙年间(1662一1722年)中叶至清咸丰二年(1852年),多次重建安庆南关清真寺。
清咸丰三年(1853年),安庆南关清真寺再遭兵燹,陶瓦无存。
清光绪二年(1876年),安庆教坊马敏斋等十五执事主持募捐重建安庆南关清真寺。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安庆南关清真寺竣工,耗银万两,历时二十二年。
20世纪70年代,“文化大革命”中被损毁。
1983年,经安庆人民政府资助全面重新修建安庆南关清真寺。
2005年5月,在安庆市伊斯兰教协会和寺管会主持下,成立修缮领导小组议定筹资大修,耗资百万,历时三年竣工。

建筑特点

结构

安庆南关清真寺建筑分为3区,经大门、石窟门、垂花门,曲折而入,过几层小天井,即达大殿。安庆南关清真寺原有大殿、明德堂、养正堂、朝八停(今已毁)、北讲堂、经学堂、洗心所(水房)、客厅、“超泉"(水井)等。大殿雄伟高大,面积600多平方米,高20余米,有殿柱36根,可容千人礼拜;重檐斗拱出四跳,外带围廊,硬山山墙外加一道短檐的歇山做成,门窗镂格丹朱。
安庆南关清真寺

特点

安庆南关清真寺具有中国南方传统建筑风格,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形,因地制宜采用小天井艺术手法合理布局。

主要建筑

安庆南关清真寺,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有明德堂、弘道堂、劝学堂、垂花门楼、洗心所、超泉井、归真堂、养正堂等。其中大殿殿阔五间,重檐斗拱出四跳,外带周围廊,面积474平方米,高15.4米,殿内立两人合抱圆木金柱36根。大殿可容一千多人排班聚礼。大殿前有石阶四级,中斜嵌汉白玉石一块,约1.5米见方,上刻云龙飞舞,刻工精细。大殿两侧为南北讲堂,是和乡老讲习教义和议事之地。

作用价值

安庆南关清真寺规模宏大,制作精制,布局巧妙,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它是安庆穆斯林举行宗教活动和回族群众聚会的重要场所,对安庆回族和伊斯兰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保护措施

安庆南关清真寺为全国百座重点清真寺之一。
2013年5月,安庆南关清真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评价

南关清真寺
南关清真寺整个建筑群布局巧妙而合理,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形,在建筑处理上别具一格,引起了专家们的重视。刘致平先生在《中国伊斯兰教建筑》中对该寺的描述为∶“安庆则是长江北岸一个水陆码头,商业繁盛,平地甚少,而又气候炎热,所以该寺的布置‘因地制宜’,并为防止炎热而采用小天井的做法。由大门到大殿前经大门、石窟门及垂花三道门,将不大的空地分割为三区,曲折以入,很有趣味。通过几层小天井,突然迎面出现一座高大宏伟重檐斗拱五间外带周围廊的大殿。寺的办公室、水房、阿訇住宅,则全部放置在大殿左侧的山坡地上,另有旁门通后面的巷道。大殿前左、右厢房及院外客厅全系小三间,但由外部前面装饰则作为一大间处理,气势显得最为大方,而又细腻可观。大殿重檐斗拱出四跳,极富装饰性能,殿内雕刻最为壮丽动人,在深沉阴郁的大殿内部许多红漆柱上,悬挂着一对对的金地对联,金光闪烁,甚感殿内富丽堂皇,显示出尊严华贵的气氛。此用大量对联作装饰是他处少见的作风。大殿虽然是‘彻上露明造’,但在椽上檩上仍使用望板,使人感到殿内工程精细。”

参观信息

地理位置

安庆南关清真寺位于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大南门街50号。

交通指引

安庆市乘坐公交14路、19路、10路、7路、5路、13路公交车在民政局站下车步行前往。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