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河回族区
地名由来:因古老的惠济河纵贯辖区、回族群众相对聚居而得名。
开封铁塔
铁塔公园
2022年8月,顺河回族区入选2022年度县市夜经济繁荣百佳样本第22位。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顺河回族区人口数量为22.8万人,位列开封市各县市区常住人口数量排行榜第6位,位列河南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名第145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083位。
2021年1月,第四批河南省食品安全达标县(市、区)名单出炉,顺河回族区上榜。
2017年2月,顺河回族区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顺河回族区1953年建区,因惠济河纵贯辖区、回族群众相对聚居而得名,是全国5个少数民族城区之一,也是开封市“中保”“东兴”发展布局主战场。
全区总面积86.73平方公里,下辖8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产业集聚区,71个社区居委会,全区常住人口为227864人,有汉、回、满、蒙等20个民族,回族人口约3万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10%。
全区共有党(工)委14个,党组31个,总支部5个,支部233个,党员8993名,其中社区党组织71个,社区党员7188人。
2022年三季度,全区生产总值累计完成124.72亿元,增长4.0%,总量位于全市第七位,增速位于全市第五位。其中,第一产业1.62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52.21亿元,增长3.4%;第三产业56.40亿元,增长8.4%。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经政府批准的伊斯兰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宗教活动场所27处;有开封铁塔、双龙巷、东大清真寺、刘青霞故居、河南大学等国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汴京灯笼张、剪纸、撂石锁等民间艺术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辖区内民族餐饮品牌集聚,庞记桶子鸡、沙家牛肉、双麻火烧、羊肉汤等一批老字号独具特色。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围绕开封“东兴”布局,加快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和服务业“两区”转型发展,实施主导产业强链延链补链行动计划。新材料拓展延链。依托开封炭素公司,延伸炭素产业链条,计划投资1100亿元,规划占地2800亩,打造国家级炭素新材料产业园区。已建成炭素新材料设计研究院科创中心、引进石墨电极、双极板、石墨烯等项目。产值预计“十四五”期间达到200亿元。智能化改造强链。推动迪尔空分、朗瑞机械等传统制造企业智能改造升级,计划建设智能装备制造百亿级产业园。预计“十四五”期间实现产值100亿元。已引进国家高新企业科慧科技总部入驻,1-2年实现创业板上市。物流港建设补链。让原料能运进来,产品能运出去、农副产品存得住,计划建设占地8平方公里的东区循环经济产业园。依托公铁联运综合陆港建设现代公铁物流园区,打造豫东最大的货运集散地;利用电厂电、气、水能源优势培育冷链新业态,建设智慧冷链物流园区。
交通出行快捷便利。陇海铁路、郑徐高铁横贯境内,京广铁路和京九铁路左右为邻,连霍、日南、大广、郑民四条高速公路在此交汇,交通便捷通畅,区位优势明显,是开封的“东大门”。
(adsbygoogle =window.adsbygoogle ||[]).push({});
历史沿革:
北宋属东京内城左军第二厢及外城城东左军厢。
明代属崇仁坊、惠和坊、永安坊、宣平坊及汴桥隅和土街隅。
清光绪年间属祥符县第二、三、九隅。
1912年分属开封县东区、北区。
1938年分属东区、南区、北区。
1945年属开封县仁和镇。
1948年属开封特别市第二区和第四区。
1953年析第二区和第四区部分区域设顺河回族自治区。
1959年更名为顺河回族区。
1958年将曹门街道和文庙、北门2街道的部分区域划入顺河回族区。
1960年更名为顺河公社。
1961年复顺河区。
1966年更名为红卫区。
1972年复名顺河区。
1980年改称顺河回族区。
2005年原郊区的东郊乡、土柏岗乡划入顺河回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