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必备的三种思考模型

数据管道

共 3313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0-09-27 13:08

点击上方“数据管道”,选择“置顶星标”公众号

干货福利,第一时间送达


新人学习数据分析有个误区,认为Excel很Low,SQL做久了又是表哥表姐,学习python又陷入无尽的工具包中不能自拔,迷茫到找项目学习,结果是分析又不得要领,说多了都是泪,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是因为忽略了数据分析最核心的东西——方法论。

我们都知道:

程序=算法+数据。

我个人认为,在数据分析领域,我们可以这样说:

数据分析=思维+数据

真正重要的东西,一是思维方法论,二是数据,其他都属于帮助我们完成数据分析的工具,只不过这些工具使用场景和效率等不同而已。

因此,我特别强调数据分析的方法论,如前面文章介绍的,数据分析的本质就是商业的本质,帮助企业变现,包括两个原则帕累托原则和MECE原则。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三种必备的思考模型,后面还会给大家介绍更多的思维方法论。

好了,开始我们今天的分享吧!

一、5W2H模型

什么是5W2H模型?根据百科解释:5W2H分析法又叫七问分析法,是二战中美国陆军兵器修理部首创。简单、方便,易于理解、使用,富有启发意义,广泛用于企业管理和技术活动,对于决策和执行性的活动措施也非常有帮助,也有助于弥补考虑问题的疏漏,5W2H具体解释如下:

(1) WHY——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理由何在?原因是什么?
(2) WHAT——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做什么工作?
(3) WHO——谁?由谁来承担?谁来完成?谁负责?
(4) WHEN——何时?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时机最适宜?
(5) WHERE——何处?在哪里做?从哪里入手?
(6) HOW——怎么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方法怎样?
(7) HOW MUCH——多少?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何?质量水平如何?费用产出如何?

那回到我们做数据分析的场景,当有业务或者运营同学找你提需求的时候,如何不再成为提数机器人被动取数,如何避免分析出了结果却不是他们想要的,这时候就可以首先套用5W2H去分析需求,这个需求到底是不是合理,他们做这个需求的深层次目的是啥,这样不仅可以贴近业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成长的更快。

这个时候,不得不啰嗦一句,为啥很多人老觉得自己是提数机器人,一直被动取数,根本原因还是没有建立起分析框架,没有把更深层次的问题找出来,每次都是解决一个点,陷入了临时数据需求的泥潭不能自拔。

比如,工作中运营的同学突然找你,要这次活动的用户参与人数,等你做完了,运营同学又说需要用户消费额,有时候,后面可能还有一堆内容要加,比如客单价、同环比,人均消费额,甚至还要大盘的数据,这时候数据分析师就非常被动。

主要原因是放了一个错误,应该在运营同学提出需求的时候,多问几句,问清楚要这个数据做什么,他们拿数据背后的动机和目的是啥,根据5W2H和运营的同学聊聊,聊完之后,数据分析师就可以根据他们的动机,给出分析他们提出的需求需要的方案,可能通过替代方案解决了问题;

也可能他们运营同学自己就可以解决;也可能这个问题解决需要更多指标数据支持,在业务前期,表面看数据分析师给自己增加了工作内容,但从长远看,在这样的沟通下,该问题的解决就会形成一个体系,分析师给出整个体系架构解决方案,不仅帮助数据分析避免被动取数获得自我成长,还可以把基础的工作交给运营同学自己维护,可见这样对整个工作和业务都非常有用。

再比如,面试的时候,当面试官给你抛出一个数据分析问题时,很多时候可能给到的信息非常少,所以不要着急给答案,可以用5W2H去和面试官沟通,敢于多问一个问题,获得非常多的业务知识和额外数据支持,这样更容易定位问题和提出有效解决方案,做到先思考后解决,结合数据,有理有据。

关于5W2H并不是万能的,结合它的优缺点,目前有很多变形,比如5W1H和5W2H1E等,下面简单介绍下:

5W1H:对选定的项目、工序或操作,都要从原因(何因Why)、对象(何事What)、地点(何地Where)、时间(何时When)、人员(何人Who)、方法(何法How)等六个方面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5W2H1E:强调在做计划中的应用, 共8个基本要素。注重Effect对整个计划的重要意义,认为如果忽视企划的成本投入,不注意计划实施效果的预测,那么,这种计划就不是一种成功的计划。

  • What(什么)--企划的目的、内容。
  • Who( 谁)--企划相关人员。
  • Where( 何处)--企划实施场所。
  • When(何时)--企划的时间。
  • Why(为什么)--企划缘由、前景。
  • How(如何)--企划的方法和运转实施。
  • How much(多少)--企划预算。
  • Effect(效果)--预测企划结果、效果。

在我看来,值得一提的是,5W2H1E像是一种成果导向型模型,5W2H是一种结果导向型模型 ,而5W1H更像是过程型模型 。

二 金字塔模型

什么是金字塔模型?根据百科解释:金字塔模型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商学院John E·Prescott教授提出的,主要用于对竞争对手的跟踪分析,是企业开展竞争对手跟踪工作的指导工具,Prescott的金字塔模型提供了一条“竞争信息,竞争决策”的工作线索。

关于金字塔模型,特别给大家安利《金字塔原理(麦肯锡40年经典培训教材)》这本书,这本书非常完成,把为什么要用金字塔模型(归类分组、自上而下表达和自下而上思考),金字塔模型内部结构(纵向关系、横向关系和序言结构),如何构建金字塔(自上而下法、自下而上法),以及推理与归纳,思考的逻辑顺序都讲解的非常清楚。

金字塔原理的核心目的在于通过逻辑的表达、思考、演示来解决问题。它主要有四个基本特征: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下面,我们以某内容社区用户金字塔模型为例,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把整个用户,自上而下分为四层,分别我社区管理人员、用户管理工具、价值用户和一般性用户。

那这有什么用呢?比如某一天老板说我们的销售额增长能不能在提高点呢?老板发话了,哪能不能执行呢?我们看到目前的用户结构,如果想提高销售额,从哪儿入手一目了然,既然价值用户是主要贡献销售额的用户,提高销售额可以有如下方案,一种是提高产品单价,二是增加价值用户的人数,当老板明确指出,现阶段产品价格不能做调整,于是增加价值用户就成了当前工作的重心,也就是通过运营手段把80%社区普通用户向有价值的用户进行转化。

加一点说明,上面的金字塔主要是进行用户角色的划分,而每一层级,尤其是价值用户和一般用户,我们都需要做内部用户划分,比如做用户画像,从用户基本属性性别、年龄、地域、职业、学历等等和用户行为偏好方面进行划分,从更细的维度出发,做好用户转化。

最后强调一点,不管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无论怎么划分,我们都要遵循MECE原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三 鱼骨图模型

什么是鱼骨图模型?根据百科解释:鱼骨图又名特性因素图是由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所发展出来的,故又名石川图。鱼骨图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它也可以称之为“因果图”。

在实际工作中,鱼骨图经常被应用在会议讨论和头脑风暴的时候,效果非常好,下面以分析产品不良率为例,如下图所示:


假如某工厂某段时间生产的产品不良率突然升高,为了找出原因,部门开会讨论寻找解决方案,就采用鱼骨图分析法,从人员、机器、方法、材料、环境和其他原因等6个方面进行讨论,并找出每个大因素下面的小因素,这样定位问题就很明确了,可以排除法、可以定性分析,可以通过实际调研或者产品数据定量分析,从而找到产品不良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总结:5W2H、金字塔和鱼骨图都是常见的思考模型,每种模型并不是万能的,合适的场景下我们选择合适的模型使用就好,其目的就是通过分组划分和维度细分,找到不同阶段、不同维度或者不同时间段的大因,然后基于大因,采用MECE原则,不断细分找小因,直到找到问题的关键。
浏览 49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