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鄱阳湖流域超历史大洪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 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疫情防控、抗洪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全市经济运行持续稳步恢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规划取得圆满收官。
一、综合
经省统计局统一核算,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624.3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6.2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1002.0亿元,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1326.1亿元,增长4.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4%、43.5%和51.1%。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3:38.2:50.5,第三产业占比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6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年末农民外出从业人员133.7万人。其中,省外务工115.7万人。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2.4%,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4%。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五涨三降”,其中,食品烟酒上涨7.1%,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3.4%,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3.0%,医疗保健上涨1.4%,居住上涨0.9%,交通和通信下降4.7%,衣着下降1.1%,生活用品和服务下降0.6%。
二、农业
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9.6亿元,比上年增长2.5%。粮食总产量324.6万吨,比上年下降0.6%。其中,早稻78.1万吨,下降25.3%;中稻及一季晚稻106.9万吨,增长16.3%;二季晚稻113万吨,下降 1.3%。粮食种植面积580.9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6%,其中,谷物种植面积526.0千公顷,下降0.3%。全年油料种植面积112.5千公顷,增长3.0%。其中,油菜籽89.2千公顷,增长1.4%。蔬菜种植面积70.6千公顷,增长6.0%。棉花种植面积1.1千公顷,下降70.6%。甘蔗种植面积3.5千公顷,下降1.6%。
全年全市油料产量20.5万吨,比上年增长3.2%,其中,油菜籽14.2万吨,增长3.0%。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79.3万吨,增长6.1%。棉花产量1737吨,下降74.3%。甘蔗产量12.7万吨,下降2.1%,烟叶产量305吨,增长8.9%。茶叶产量2.2万吨,增长2.1%。园林水果产量16.1万吨,增长14.6%。
全年全市猪牛羊禽肉总产量22.0万吨,比上年下降12.3%。其中,猪肉产量16.0万吨,下降9.3%;牛肉产量0.8万吨,下降12.2%;羊肉产量0.2万吨,下降3.8%;禽肉产量4.9万吨,下降20.9%。禽蛋产量4.4万吨。水产品产量50.5万吨,增长0.9%。年末生猪存栏160.6万头,增长56.5%;生猪出栏206.6万头,下降10.4%。
全年全市已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25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12家,发展农民合作社14358家,家庭农场9464家;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已有农产品加工型企业439家,在“新三板”成功上市4家。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创建省级精品休闲农业旅游线路4条,省级田园综合体(精品农庄)9处。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8%;重工业同比增长9.1%。分经济类型看,规模以上国有企业同比下降2.1%;集体企业同比下降19.3%;股份合作企业同比下降11.5%;股份制企业同比增长4.6%;私营企业同比增长4.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同比增长7.4%。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6个行业大类中,15个实现增长,增长面为41.7%。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为27.7%,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为17.4%,比上年下降4.8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比为44.6%,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增长5.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3.0%,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96.5%。其中,私营企业增长4.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0.3%,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9.2%。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主要工业品中:水泥1785万吨,增长0.2%;太阳能电池857万千瓦,增长20.3%;汽车3.1万辆,下降26.1%。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32.0亿元,增长13.9%;实现利润总额240.0亿元,增长25.7%。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2户。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7.8元,与上年同期持平。
年末全市工业园区实际开发面积95.8平方公里,投产企业1705家,比上年增加143家;从业人员18.7万人,增长2.7%。工业园区工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完成3453.0亿元和224.1亿元,增长14.8%和26.9%。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工业园区9个,超500亿元的2个,其中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达1041.4亿元,居全市首位。
全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957.8亿元,比上年增长9.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837.8万平方米,下降2.5%,其中新开工面积1893.8万平方米,增长27.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588.7万平方米,下降8.5%,资质以上总、专包建筑业企业共579家,比上年增加121家。其中,总承包企业537家,增加116家;专业承包企业42家,增加5家。按资质等级划分,特级、一级总、专包企业25家,增加2家;二级企业127家,增加5家;三级及其他企业427家,增加107家。
四、服务业
全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326.1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25.2亿元,增长3.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07.4亿元,增长1.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63.3亿元,下降7.6%;金融业增加值157.6亿元,增长6.6%;房地产业增加值228.0亿元,增长7.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81.3亿元,增长13.7%。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4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2.9%;营业利润24.3亿元,增长30.9%。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9%,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增长20.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下降25.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11.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6.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32.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14.4%。
全年全市货物运输量33175.3万吨。其中,公路货运量31385万吨,增长3.3%;水运货运量962万吨,增长1.5%;铁路货运量627.6万吨,下降6.4%;空运货运量200.7吨,增长30.5%。货物运输周转量419.8亿吨公里,增长6.1%。其中,公路周转量397.7亿吨公里,增长6.3%;水运周转量22.1亿吨公里,增长1.4%。
全年全市旅客运输量8162.3万人。其中,公路客运量7020万人,下降0.1%;水运客运量17.4万人,下降60.5%;铁路客运量1083.1万人,增长31.4%;空运客运量41.8万人,下降16.3%。旅客运输周转量285700万人公里,下降0.1%。其中,公路周转量285583万人公里,下降0.1%;水运周转量117万人公里,下降53%。
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7130公里,高速公路684公里。铁路营运里程449.2公里。
年末全市汽车保有量99.3万辆,增长14.9%。小型、微型载客汽车保有量65.3万辆,增长10.4%,其中私人小型、微型载客汽车保有量64.8万辆,增长10.5%。
全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66.6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6.1亿元,电信业务总量40.5亿元。固定电话用户66.1万户,新增7.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30.6万户,新增15.3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75.8万户,新增8.2万户。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7.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7.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3%。分投资主体看,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投资下降9.3%;非国有投资增长16.0%,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4.5%。从投资主要构成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9%,占全部投资的18.1%;工业投资增长17.0%,占全部投资的49.3%,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66.7%,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2.0%。
全年全市施工项目1858个,比上年减少107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021个,增加93个,完成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32.8%。施工项目中,亿元以上施工项目767个,完成投资增长22.2%。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313个,完成投资增长64.8%。民生类项目共158个,增加17个,完成投资增长56.7%。其中,教育投资增长42.3%;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97.1%;文化、体育娱乐业投资增长46.1%。
全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219.4亿元,增长7.6%;其中,住宅投资173亿元,增长11.7%。商品房销售面积722.1万平方米,增长13.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640.5万平方米,增长17.6%。商品房销售额479.9亿元,增长16.9%;其中住宅销售额421.9亿元,增长20.9%。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51万平方米,比上年末提高19.2%,其中住宅待售面积88.8万平方米,提高15.4%。全市商品房单位面积销售额6645元/平方米,增长3.3%。
全年全市棚户区改造开工2.3万套,基本建成1.6万套。
六、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9.4亿元,比上年增长3.5%。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72.3亿元,增长2.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57.1亿元,增长5.4%。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410.6亿元,下降1.0%;零售业零售额732.8亿元,增长6.7%;住宿业零售额33.5亿元,下降3.7%;餐饮业零售额52.5亿元,增长0.6%。
全年全市实现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279.6亿元,增长6.2%。其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31.5亿元,增长17.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10.0亿元,增长24.2%;汽车类零售额95.8亿元,下降0.7%;家具类零售额13.1亿元,增长15.2%;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38.5亿元,下降0.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14.0亿元,增长14.7%;化妆品类零售额3.0亿元,增长27.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9.8亿元,增长4.1%。
七、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进出口总额256.9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出口232.4亿元,增长16.8%;进口24.5亿元,增长14.6%。分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182.5亿元,下降7.7%;加工贸易企业出口49.9亿元,增长39.3倍。分重点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163.7亿元,增长21.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51.3亿元,增长23.5%;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9.7亿元,下降14.2%。
分国别(地区)看,对东盟出口59.6亿元,列第一位,增长86.6%;对欧盟出口48亿元,列第二位,增长0.1%;对美国出口30.3亿元,列第三位,增长2倍。
全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0个,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4.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3%。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实际进资876.9亿元,增长9.2%。对外直接投资额1.5亿美元,增长28.5%。截止2020年底,全市具有世界500强投资背景的外商投资企业7家。
八、财政金融
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377.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7.0亿元,下降2.3%,税收收入301.9亿元,增长1.3%,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80.0%。在主体税种中,增值税完成172.6亿元,增长1.8%,企业所得税完成44.0亿元,增长20.4%;个人所得税完成11.3亿元,增长14.6%。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50.0亿元,增长2.5%。在重点支出中,教育支出完成134.4亿元,增长7.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87.7亿元,下降10.1%;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完成110.3亿元,下降22.7%。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464.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2%。其中,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076.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0%;个人存款余额2821.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6%。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644.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966.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5%;中长期贷款余额2313.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7%。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1016.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2%。
全年全市保险公司保费收入89.9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34.6亿元,增长4.6%;人寿险公司保费收入55.3亿元,增长9.8%。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5.1亿元,增长8.9%。其中,财产险公司赔款23.6亿元,增长14.5%;人寿险公司赔付支出11.5亿元,下降0.9%。
九、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59元,比上年增长7.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647元,增长5.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88元,增长8.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1%。城乡居民收入比2.49:1,比上年缩小0.06。
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272元,下降2.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993元,增长8.6%。城、乡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0.9%和33.5%,分别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和1.3个百分点。
全年全市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0.34万人。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5.7亿元,扶持个人创业17536人次,带动就业59074人次。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37.5万人,其中,在职职工95.6万人,退休人员41.9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54.4万人,其中,在职职工32.5万人,退休人员21.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51.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基金支出58亿元,城乡居民参保率101.7%,参保县比例100%。参加工伤保险人数53.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9.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9.5万人。向城市低保户发放低保金2.9亿元,月人均补差454.9元;向农村低保户发放低保金9.6亿元,月人均补差329.3元。城市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1097人,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50141人,农村特困供养人数21704人。
全年全市学前教育幼儿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幼儿资助4.0万人次;义务教育贫困生生活补助23.2万人次;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5.2万人次;高中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免学费1.9万人次;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发放7.8万人次;中职国家助学金发放9687人次;高考入学政府资助4101人次。各学段总计资助学生46.2万人次。
截止年末,全市累计实现55.7万贫困人口脱贫、542个“十三五”贫困村退出、4个贫困县达到摘帽条件。
年末全市共有提供住宿的养老机构236个,床位数16498张,收住老人5322人,临时救济困难户31529人次。社区服务机构3832个(含村、居),其中,社区服务中心2775个(含村、居)。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1亿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2714万元,市本级直接接受社会捐赠335万元,物资56万元。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5万人,在校生4.3万人,毕业生1.1万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8747人,在校生21899人,毕业生6032人。普通高中招生6.3万人,在校生18.0万人,毕业生5.2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0万人,在校生5.1万人,毕业生1.1万人。初中学校招生10.6万人,在校生35.2万人,毕业生11.3万人。普通小学招生8.8万人,在校生59.9万人,毕业生10.4万人。特殊教育在校生0.6万人。幼儿园2900所,在园幼儿23.7万人。各类民办学校1734所;各类民办学校在校学生32.5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0.0%,小学净入学率100%,初中毛入学率103.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2.2%,普通高考录取率82.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5%。
年末全市共有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项,通过省级科技主管部门验收的科技成果28项,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1项,其中科技进步奖1项。全年专利申请8444件,授权专利6256件。
年末全市共有检验检测机构119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2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8.1万台(件)。全年共对全市6类工业产品进行监督抽查,共计抽查产品568个批次,其中合格487个批次,合格率为85.7%。配合省市场监管局完成省级监督抽查2392个批次,合格2312个批次,合格率为96.7%;全年共计完成抽样7678个批次,合格7414个批次,合格率为96.6%。全年共对全市34个大类食品进行监督抽查,共计抽查产品24281个批次,其中合格23871个批次,合格率为98.3%;全年共对全市3类药品进行监督抽查,共计抽查产品551个批次,其中合格548个批次,合格率为99.5%;全年共对全市6类化妆品进行监督抽查,共计抽查产品20个批次,其中合格20个批次,合格率为100%。全年获得3C证书的企业27家,获得3C证书113张,发放自愿性产品认证证书479张,发放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16张。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13个,公共图书馆13个,博物馆21个。广播电视台11座。有线广播电视用户27.5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27.5万户。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1%;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1%。全年出版各类报纸0.2亿份。
全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数2.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实现旅游总收入2194.5亿元,增长1.6%。入境旅游者人数2.3万人次,下降79.2%;旅游外汇收入0.08亿美元,下降85.4%。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920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404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3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2个。卫生技术人员3616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3104人,注册护士16039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37349张。其中,乡镇卫生院床位数7631张。
年末全市共有全民健身中心11个,青少年俱乐部12个,城市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3个,青少年户外活动营地8个;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8所,省级单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4个。全年新建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4个。在国际和国内的重大比赛中共获得7枚金牌、2枚银牌、3枚铜牌。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全市河流共监测37个断面,监测444点次,达标443点次,不达标1点次,达标率为99.8%。其中:信江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乐安河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9.1%,饶河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鄱阳湖一级支流3个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鄱阳湖点位水质达标率为31.7%,内珠湖点位水质达标率为100%。饮用水源达标率为100%;环境横向补偿断面达标率为100%。环境空气质量方面,全年全市PM2.5浓度均值为29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96.4%。
全年全市完成植树造林12.8万亩,森林抚育80万亩,退化林修复(改造低产低效林)16.0万亩,森林蓄积量达到77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1%以上。已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处,省级5处;国家级森林公园9处,省级森林公园19处;国家级湿地公园3处,省级湿地公园5处,湿地保有量286.8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8.4%。
全市全年平均降水量2092毫米,较常年增加307毫米。平均气温18.9℃,较常年偏高0.9℃。日照时数1428.3小时,较常年偏少277.6小时。
全年全市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855.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59%;万元GDP能耗为0.3459吨标准煤,下降0.5%。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415.42万吨标准煤,增长3.85%;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0.5579吨标准煤,下降1.1%,超额完成“十三五”下降18%的目标任务。
全年全市安全生产事故1189起,比上年下降13.5%。其中,道路交通事故1152起,工矿商贸事故37起。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112人,下降16.4%。其中道路交通事故死亡72人,工矿商贸事故死亡40人。亿元生产总值生产事故死亡率0.043,下降14.0%。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人均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相关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3.三次产业划分依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修订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国统字〔2012〕108号),行业划分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
4.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和房地产开发投资。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业、餐饮业企业。
5.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
6.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按2015年不变价格计算。
7.2020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中不再单独发布人口和就业人员相关数据,将另行发布。
8.“...”表示数据不足本表最小单位数。
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物价、城乡居民收入和支出、粮食和畜禽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上饶调查队;农业企业、水产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外贸数据来自市海关;利用外资和省外资金数据来自市商务局;铁路客货运输量数据来自南昌铁路局上饶车务段;空运客货运输量数据来自江西省机场集团公司上饶机场分公司;公路、水路客货运输量、周转量数据来自市交通局;电信业务、移动电话用户数、固定电话用户数、互联网宽带用户数数据来自市大数据管理局;邮政业务量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存贷款数据来自人民银行上饶中心支行;保险数据来自市银保监分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市科技局;质量检测、行业标准、专利数据来自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艺术表演团体、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广播、电视、旅游数据来自市文广新旅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体育数据来自市体育局;城镇新增就业、社会保险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市医疗保障局;城乡低保、社会福利、社区服务、社会捐赠数据来自市民政局;保障性住房数据来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扶贫数据来自市扶贫办;自然保护区、造林、森林覆盖率数据来自市林业局;空气和地表水质量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降水量、平均气温、日照时数数据来自市气象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民用汽车量数据来自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其他数据来自市统计局。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202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鄱阳湖流域超历史大洪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 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疫情防控、抗洪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全市经济运行持续稳步恢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规划取得圆满收官。一、综合经省统计局统一核算,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624.3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6.2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1002.0亿元,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1326.1亿元,增长4.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4%、43.5%和51.1%。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3:38.2:50.5,第三产业占比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 RAG-ES | 2024-09-11 |
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6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年末农民外出从业人员133.7万人。其中,省外务工115.7万人。 | RAG-ES | 2024-09-11 |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2.4%,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4%。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五涨三降”,其中,食品烟酒上涨7.1%,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3.4%,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3.0%,医疗保健上涨1.4%,居住上涨0.9%,交通和通信下降4.7%,衣着下降1.1%,生活用品和服务下降0.6%。 | RAG-ES | 2024-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