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
共 6180字,需浏览 13分钟
·
-0001-11-30 00:00
建设历史
“这里曾关押了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法国6个国家的2000余名战俘。”据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井晓光介绍,奉天俘虏收容所是日军在中国东北建立的中心战俘营,也是二战期间日本在本土及海外占领地设立的18座战俘营中保留最为完整的一座。
战俘营占地近5万平方米。记者看到,目前保留下来的建筑主要有1号战俘营房及附属用房、
战俘名单墙
日军看守所、战俘营医院、水塔和锅炉房烟囱等。沈阳市政府还在旧址边新建了一座陈列馆和一面“死难者碑墙”。碑墙上刻满了200多名在战俘营中死去的盟军战士姓名。
地理位置
沈阳市大东区地坛街30-3号。
主要展览
陈列馆内还专门辟出展区,用于展示盟军战俘的漫画。在当时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下,1475号战俘威廉·克里斯蒂·沃特克、438号战俘巴顿·富兰克林·品森和1658号战俘马康·弗蒂尔用铅笔创作了上百幅表现战俘劳作和生活的漫画,成为那段鲜为人知历史的珍贵见证。
2015年12月,为进一步增强展览的吸引力,带给观众更加震撼、完整、丰富、精彩的参观体验,陈列馆近期又增添三处新亮点。
亮点一:青铜浇筑组雕《抗争》,是我国著名雕塑大师孙家彬的遗作。这组高约2.8米的六人组雕,以被关押在二战盟军战俘营中的美英等国士兵为形象,通过战俘向上的身体造形和深邃的目光表现战俘们虽身陷囹圄却坚毅、勇敢和不屈的斗争精神,也向世人传递着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的共同心声。
亮点二:四处写真硅胶复原场景。这四处仿真蜡像场景分别呈现了美军菲律宾战场总指挥、中将乔纳森·温莱特将军被关押在“奉天俘虏收容所”分所的生活;盟军战俘们在日军严密的监控下秘密地用漫画记录他们在战俘营的悲惨遭遇;中国工友在自身食不果腹的情况下,偷偷给盟军战俘提供食物、物品和;1945年8月20日,盟军战俘营获得解放,战俘们重获自由的难忘场面。真实再现了盟军战俘们在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关押期间的生活,体现了盟军战俘们遭受的苦难生活以及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及与中国工友的深厚友情,成为那段鲜为人知历史不可多得的历史呈现。
亮点三: 盟军战俘营房复原。陈列馆在开馆之初就根据历史照片和战俘的回忆,恢复了战俘营房的木板床、俄式取暖炉、长条木桌等物品。为更完整地再现当年盟军战俘们生活的场景,使观众有更真实、直观的感受,此次盟军战俘宿舍复原陈列增加了被褥、脸盆、牙缸、牙刷等生活用具,使复原陈列更具有生活气息。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
详细介绍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历经多年维修建设,于2013年5月18日正式与观众见面,并免费对外开放。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位于沈阳市大东区地坛街30-3号,是二战时期日本在沈阳设立的一个专门关押太平洋战争中受俘盟军的场所,时称“奉天俘虏收容所”。
“这里曾关押了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法国6个国家的战俘共计2019人,平均年龄26岁,将军以上军官76人,248人长眠于此……”随行的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刘长江介绍,奉天俘虏收容所是日军在中国东北建立的中心战俘营,也是二战期间日本在本土及海外占领地设立的18座战俘营中保留最为完整的一座,被称为“东方奥斯维辛”,2008年列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曾关押着2018名外国战俘;这里,曾留下中国工友与战俘的跨国情谊;这里,是日本侵略罪行的重要见证!这里是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地坛街30-3号,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遗址陈列馆。日前,人民日报整版报道了沈阳二战盟军战俘在沈阳日军战俘集中营内抗争的史实,再度引起广泛关注。人民网记者也通过镜头走进这座“东方奥斯维辛”,记录它的前世今生。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东西长约320米,南北宽约150米,共占地45355平方米(据日方文档记载),共有三座供战俘居住的营房,一处医院,一处日军办公用房,其余还设有厨房、食堂、猪舍、厕所、房等20处附属建筑。而依托战俘营遗址修建的沈阳二战盟军战俘旧址陈列馆由入口广场、史实陈列馆、战俘营房复原展区、日军办公用房复原展区、纪念广场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12000余平方米。其常设展览为《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史实陈列》和《战俘画笔下的战俘营》,共展出历史照片500余幅,文物史料近百件。
二战时期日本战俘营的设立,主要有两种战俘营,一种是军令战俘营,属于临时性质,流动性比较大;另一种是军政战俘营,归日本陆军省管辖,一般固定在某处,战俘长期关押在此。沈阳的战俘营是典型的军政战俘营,沈阳战俘营及其分所曾关押过大批的盟军高级将领。
当年的战俘营四周建有高大的围墙,墙上布有电网,围墙内约5米处还设有铁丝网,围墙四角建有木质的巡视岗楼。图为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遗址中的最高建筑——当年的战俘营水塔和锅炉房烟囱。水塔为红砖砌筑,锅炉房烟囱为灌筑。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
战俘营遗址陈列馆高9.6米,占地面积727.9平方米,建筑面积1455平方米。陈列馆外部加筑了浅灰色,并涂刷了防水青漆。其正面及左右两侧钢板墙面上“斜切”出几条上宽下窄的闪光带,象征黑夜中划破天空的探照灯,象征当年的战俘挣扎在白色恐怖之下。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的沙盘效果复原,现在的陈列馆规模要小得多。当时日军在奉天城东关外(今沈阳市大东区珠林桥地区)菜地和稻田建成新的英美战俘营。从陈旧的历史照片上仍可看出,四周开阔的田地中间,奉天战俘营高墙矗立,里面整齐地排着几栋房子。战俘营东北两栋,一个是浆洗房,南北朝向的是卫兵室,南面三栋监舍,第一栋是在三层红楼的位置(中捷独身宿舍),第二栋在大白楼北侧(原中捷技校),第三栋为现存监舍(原中捷东宿舍7栋)。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
新中国建立以后,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回国后尚健在的老兵多次重访沈阳,参观曾经蒙受苦难的战俘营收容所,讲述他们在战俘营的经历,并捐赠二战时的部分纪念品。2008年,200余件二战时期美国老兵珍藏的文物史料被捐赠给沈阳二战时期盟军战俘营旧址纪念馆。这批文物史料包括当年战俘们自办传阅的油印小报、历史图片、信函实寄封、书籍、军服等等。图为552号战俘拉尔夫·格里菲斯捐赠的战俘号牌。(图为578号战俘约翰·里帕德捐赠的战俘号牌和1051号战俘瓦伦斯·菲利普在工厂劳役时使用的号码牌)
552号战俘拉尔夫·格里菲斯捐赠的战俘号牌
新中国建立以后,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回国后尚健在的老兵多次重访沈阳,参观曾经蒙受苦难的战俘营收容所,讲述他们在战俘营的经历,并捐赠二战时的部分纪念品。2008年,200余件二战时期美国老兵珍藏的文物史料被捐赠给沈阳二战时期盟军战俘营旧址纪念馆。这批文物史料包括当年战俘们自办传阅的油印小报、历史图片、信函实寄封、书籍、军服等等。图为552号战俘拉尔夫·格里菲斯捐赠的战俘号牌。(图为578号战俘约翰·里帕德捐赠的战俘号牌和1051号战俘瓦伦斯·菲利普在工厂劳役时使用的号码牌)
战俘名单墙
根据1945年1月的名册整理,日军在“奉天俘虏收容所”及其第一、第二分所共关押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新西兰等盟国战俘2018人,校级以上军官523人,其中准将以上军衔76人:美军温莱特中将、美军爱德华·金少将和摩尔少将;英国的帕西瓦尔中将、希斯中将;荷兰的普鲁顿中将、巴克中将、利斯少将;以及印度红十字专员麦克雷(退役英军少将)、香港总督杨慕琦、马来联邦和英属海峡殖民地总督汤姆斯、英属北婆罗洲总督史密斯、荷属东印度总督斯塔夏麦尔、苏门答腊总督斯皮茨、英属海峡殖民地大法官麦克艾尔文和马来联邦大法官杜鲁蒂,等等。图为陈列馆内建造的列有所有战俘名字的“战俘名单墙”。
战俘名单墙
在新建陈列馆的过程中,沈阳市政府在遗址上专门建造了一面“死难者碑墙”。碑墙上刻满了240名在战俘营中死去的盟军战士姓名。在近3年的关押中,他们饱受死亡、疾病、寒冷、饥饿、毒打的痛苦和磨难。在期间,被德国纳粹俘获的美军战俘,在关押期间只有百分之一的死亡率。但被日军俘获的美国人,16%死于被俘期间。名字下面是三个花圈雕塑纪念墙北侧就是二战盟军战俘营陈列馆,墙上西侧是1942.11.11--东侧是1945.8.15,是盟军战俘关押的时间。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
当年供战俘居住的三座主体营房位于战俘营的东南角,一座营房可以关押战俘640人。据现场调查发现,1945年战俘解放回国后,该处战俘营曾被当时的国民政府征用。1948年沈阳解放后,这里归中捷友谊厂使用。有些建筑被改建成为职工宿舍,后来一些原有建筑被相继拆除。目前,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遗址尚存的几处建筑有一号战俘营房,连接一号战俘营房东北侧的平房一处,建筑面积为148平方米,是当年用来做盥洗室、厕所使用的。图为复原当年战俘营的厕所。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
当年供战俘居住的三座主体营房位于战俘营的东南角,一座营房可以关押战俘640人。据现场调查发现,1945年战俘解放回国后,该处战俘营曾被当时的国民政府征用。1948年沈阳解放后,这里归中捷友谊厂使用。有些建筑被改建成为职工宿舍,后来一些原有建筑被相继拆除。目前,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遗址尚存的几处建筑有一号战俘营房,连接一号战俘营房东北侧的平房一处,建筑面积为148平方米,是当年用来做盥洗室、厕所使用的。图为复原当年战俘营的盥洗室。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
当年供战俘居住的三座主体营房位于战俘营的东南角,一座营房可以关押战俘640人。据现场调查发现,1945年战俘解放回国后,该处战俘营曾被当时的国民政府征用。1948年沈阳解放后,这里归中捷友谊厂使用。有些建筑被改建成为职工宿舍,后来一些原有建筑被相继拆除。目前,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遗址尚存的几处建筑有一号战俘营房。在复原完成了一号战俘营房内,复原展区里木制的大通铺,再现了战俘们艰苦的生活场景。营房每层通道的两侧各有两排双层木床组成5单元,两排双层木床之间为俄式取暖炉。据介绍,当时每层床铺要住8名战俘,每个单元就有32名战俘,整个一层10个单元关押的战俘即达320人,可见有多挤。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
值得一提的是,陈列馆内还专门辟出展区,用于展示盟军战俘的漫画。据介绍,日本兵当时严格禁止战俘们记日记,在当时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下,1475号战俘威廉·克里斯蒂·沃特克、438号战俘巴顿·富兰克林·品森和1658号战俘马康·弗蒂尔利用在日军控制的工厂内绘图车间工作的便利,偷偷运出铅笔和纸张,贴身隐藏躲过日军搜查回到营房后,创作了上百幅表现战俘劳作和生活的漫画。漫画的内容包括被日本兵搜身、思念远方家人、战俘因拥挤从床上掉下来、拆床板烧火抵御寒冷等,,成为那段鲜为人知历史的珍贵见证。图为美军获知战争胜利后,押解投降的日军的情景。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
禁闭室陈列馆在现存的日军办公用房内,复原了3间日军办公室及1间关押战俘的禁闭室,这些都是按照史料和战俘的回忆复制再造的。日军办公室为木制地板,办公桌、电话一应俱全。而禁闭室内是一个不到两平方米的小屋,黑暗阴森、空无一物,“犯错”的战俘会被关在黑屋里。
盟军战俘在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期间不但从事繁重的劳役,还要忍受各种非人的惩罚。在战俘营中,特别是在奉天战俘营的战俘们受到日本人的处罚多达84次,而这个数字还仅仅是日军记录在案的。在名册中注明的“重营仓”即单独禁闭,而“重谨慎”即一般禁闭。据记载,单独禁闭的最长时间是30天,共有三名战俘遭此厄运,一般禁闭的最长时间是25天。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
二战时期的沈阳盟军战俘营负责看管和守卫的日军来自关东军奉天独立守备步兵第一大队。奉天俘虏收容所的所长是松田元治,他是收容所的最高长官。初期,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的日军各类专职人员共有61人。随着转押来的盟军战俘数量的不断增加,1945年日军专职人员总数增加到了154人,其中军官12人,准士官86人,军曹46人,还有卫生、通讯、和配属人员等共10人。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
位于现在陈列馆西侧墙外有一座名为“中捷养老院”的建筑,据考证为当年二战盟军战俘营的附属建筑——“战俘营医院”遗址。医院计两层,建筑面积约520平方米。房屋和围墙都是用水泥砖砌筑的。房屋的砖墙之上为木质“人”字架。目前这一建筑保存完好,共有30多名老人和照料人员居住在其中。据刘长江介绍,这一建筑目前并未列入陈列馆的范围内,这为日后进一步保护和研究那段历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
日军沈阳战俘营是一份以盟军战俘的生命和苦难所书就的负遗产,对沈阳盟军战俘营史事进行研究和思考,旨在警示人类勿忘历史、反对战争。但目前总计超过4.5万平方米的战俘营遗址,只有1.2万平方米得到了保护和复原纪念,此外的3.3万平方米遗址上,或是当年的建筑已经被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的居民楼所取代,或者仍被占用做其他用途。对这一二战历史有力证据的保护迫在眉睫。图为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遗址陈列馆被夹在居民楼群中间。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
日军沈阳战俘营是一份以盟军战俘的生命和苦难所书就的负遗产,对沈阳盟军战俘营史事进行研究和思考,旨在警示人类勿忘历史、反对战争。但目前总计超过4.5万平方米的战俘营遗址,只有1.2万平方米得到了保护和复原纪念,此外的3.3万平方米遗址上,或是当年的建筑已经被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的居民楼所取代,或者仍被占用做其他用途。对这一二战历史有力证据的保护迫在眉睫。图为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遗址陈列馆被夹在居民楼群中间。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
沈阳盟军战俘营在二战历史上具有相当高的国际影响力,直接与之相关的国家和地区就有十几个。沈阳盟军战俘营不仅见证了人道主义原则受到肆意践踏和人性惨遭蹂躏的历史,也见证了中国工友与外国战俘之间的患难情谊,它承载着盟军战俘的特殊记忆以及他们与老沈阳人的生死友情。这种特殊的历史记忆,也从特殊视角见证了中国战场在中的历史地位。
图为当时被关押在此的盟军最高将领乔纳森·温莱特中将的一句话被镌刻在陈列馆外墙上——在漫长的被俘生活中,我不只一次在想,为什么日本人可以那样的惨无人道?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