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雪山保护区

联合创作 · 2023-08-05 18:11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和维西县境内,附近的地貌形态十分复杂,与其它地区的地貌形态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区域内地势北高南低,处在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过渡接触地带,保护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及生物资源十分丰富,过渡色彩非常明显。该保护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山针叶林、山地植被垂直带自然景观和滇金丝猴。

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白马雪山的整个山体来看,地貌类型或称一级地貌形态比较单一,是一组高大雄伟的高山和极高山。其二级或三级微地貌较为复杂,细分为山地、峡谷、宽谷或河谷、小平原、冰川冻土地貌及重力风化地貌等类型。

气候条件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年盛行西偏南风,但冬夏气流的源地截然不同,仍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保护区所在地因处于低纬高原,气温年较差小,一般为14-18℃,而近纬度中国东部地区均在23℃以上。

动物资源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录得哺乳类9目23科70属100种。主要的种类有滇金丝猴、雪豹、金钱豹、云豹、熊猴、猕猴、穿山甲、黑熊、棕熊、小熊猫、石貂、水獭、猞猁、高山麝、林麝、鬣羚、岩羊、长吻鼩鼹、白尾鼹、蹼足鼩中缅树鼩等。

保护区迄今为止共记录鸟类246种,隶属17目43科另4亚科,种数约占云南省记录鸟类种数的30.7%。在保护区所记录的鸟类中,属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的有:黑鹳、黑颈鹤、金雕、胡兀鹫、拟兀鹫、斑尾榛鸡、四川雉鹑、黑颈长尾雉等8种;属国家II级重点保护鸟类的有黑鸢、苍鹰、松雀鹰、雀鹰、高山鹰雕、普通鵟、秃鹫、高山秃鹫、游隼、燕隼、灰背隼、红隼、淡腹雪鸡、血雉、红腹角雉、白马鸡、勺鸡、白腹锦鸡、灰鹤、楔尾绿鸠、大绯胸鹦鹉、灰林鸮、雕鸮、白腹黑啄木鸟等24种。

保护区内昆虫根据所采到的标本经鉴定已知有13目,80科,447种。它们的区系组成极其复杂,主要由东洋种、古北种、广布种、高山特有种和地区特有种组成。保护区主要的珍稀高山昆虫有:蝙蝠蛾科的德钦蝠蛾、白马蝠蛾、人支蝠蛾、草地蝠蛾、白纹蝠蛾、金沙蝠蛾、叶日蝠蛾、中支蝠蛾以及绢蝶科的爱珂绢蝶、巴裔绢蝶、珍珠绢蝶、元首绢蝶、君主绢蝶、黑缘小绢蝶、白马小绢蝶、四川绢蝶等。

植物资源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寒温性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是中国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生物资源保存比较完整而原始的高山针叶林区。按中国植被区系的分区,属中国———东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横断山脉地区,是世界上高山植物最丰富的区域。保护区内一级保护植物4种,二级保护植物9种,三级保护植物11种;有省级重点保护植物6种。其中:二级保护植物2种,三级保护植物4种。保护区植物区系的科、属、种繁多,并几乎包含了世界温带分布的所有木本属,如冷杉、云杉、松、槭、桦、栎、杜鹃等。其中冷杉属有长苞冷杉、急尖长苞冷杉、苍山冷杉、川滇冷杉、云南黄果冷杉和中甸冷杉6个种(含变种),同时荟萃于一个保护区内,实为难得。杜鹃花属已知有47种分布于保护区内,其中有36种为横断山特有成分,15种的模式产地在保护区及其附近。

水文资源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河流数量众多,除了金沙江干流外,还有一、二级支流50余条。这些河流除了珠巴洛河为较大一级支流外(长约114km),其它均短小,仅有20km或更短。从流域面积来看,珠巴洛河最大,流域面积为1835平方公里,其它河流的流域面积均在300平方公里以下。

土壤资源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土壤的垂直分带很明显,由低海拔到高海拔,有下列几种土壤:燥红土、褐色土、山地棕壤,山地暗棕壤,山地棕色针叶林土,亚高山草甸土,高山寒漠土。另外局部地区有紫色土和石灰土,在人类耕作活动区为水稻土等。

主要景点

独立景点总述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近的地貌形态十分复杂,与其它地区的地貌形态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区地势北高南低,处在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过渡接触地带,保护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及生物资源十分丰富,过渡色彩非常明显。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山针叶林、山地植被垂直带自然景观和滇金丝猴。

浏览 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