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村泰山庙大殿

郭村泰山庙大殿

共 1795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09:52

历史沿革

据金石资料载,郭村泰山庙大殿创建于元七年(1270年)
三十年(1293年),建大殿三间、牛王祠、舞亭、戏台,并重修献殿,规制完备。七年(1347年),重修大殿。
四年(1453年),重修大殿。八年(1472年)至成化十四年(1478年)五月,重修大殿,创建献殿、牛王祠,并修补塑像。成化十四年(1478年),重修郭村泰山庙。七年(1512年)三月十九,解州夏县虔信善人布施郭村泰山庙大殿前檐蟠龙石柱两根。正德十一年(1516年)四月十六日,解州夏县信士捐石柱两根。甲午仲春,扩建牛马王祠,并塑神像。二十七年(1548年)、二十三年(1595年),重修郭村泰山庙
三十九年(1774年),改建药王祠,维修牛马王祠并桩塑神像。
民国至1957年,由郭村小学占用。
1958年至1997年,郭村幼儿园占用。
1967年,村民拆用郭村泰山庙东西厢房、献殿、舞亭和戏台的建筑材料,改建郭村戏台。
1975年至1979年,维修郭村泰山庙大殿的屋顶及围墙。
2009年8月至2010年5月,维修郭村泰山庙大殿
郭村泰山庙大殿

建筑格局

郭村泰山庙原院落由主院和西院组成,院落格局形成年代无考,西院建筑格局不详。主院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影壁、山门、戏台、舞亭、献殿、大殿,东、西分别建有东厢房、西厢房。郭村泰山庙大殿现为一进院落,仅存大殿,庙院堡墙由夯土墙围合
郭村泰山庙大殿建筑面积228平方米,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筒板瓦屋面。殿内梁架为四椽栿对后乳栿通檐用四柱,门额题“高明配天”,两山各辟,其上镌刻砖质匾额,分别是“东观”“西观”。室内柱脚保留有两方石质覆盆式元代柱础,础面上雕有壶门花卉。当心间前檐设石柱两根,高浮雕蟠龙柱,当心间及两次间上施圆形大额枋,梢间置于大额之上,上施斗拱四铺作单下昂,按形制分前檐柱头铺作6朵、补间铺作3朵,共计9朵,梢间无补间铺作,后檐设柱头铺作6朵,把头绞项造
梁栿上均绘有彩绘,以各种花卉和祥龙为主。前檐壁画共八幅,为水墨浅绛小写意,图案有竹、兰、牡丹、山水、人物等,上与正心榑下的拱眼壁以兰色为底,青、绿两色绘出蝙蝠及祥云

文物遗存

石碑
郭村泰山庙大殿存有石碑4通(均为青石质),题记7处(梁加上有3处题记,石柱上有4处铭文)

历史文化

文物价值

历史价值

东岳大帝
郭村泰山庙大殿一直供奉着,两侧配殿在元代以配祀,明代后期增设,清代以代关帝配祀,体现了晋南乡村泰山信仰的地方理解,是研究民间泰山信仰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层级的实物范例

科学价值

郭村泰山庙大殿在维修期间由三间扩为五间,当心间及次间前檐保留了元代的大檐额,为研究元代早期建筑过渡、发展和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前檐大檐额保留自然弯材的原物两边补配额枋的做法,既是修建时资金不足的反映,也是建筑匠师在材料使用上能力的体现

保护措施

1972年,建立保护档案,包括郭村泰山庙大殿简介、文物保护员基本情况、照片和图纸等
2004年6月10日,郭村泰山庙大殿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郭村泰山庙大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郭村泰山庙大殿
2019年8月11日,山西省文物局公布郭村泰山庙大殿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旅游信息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