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镇
地名由来:清道光年间刘姓分支来此立村,此处原为刘港口村刘姓的谷场,得名刘家场,习惯称刘场。1948年解放,为庆祝胜利,改名胜利村,沿用至今。因政府驻于此得名。
胜利乡位于县境西北部,沂武河平原,东临沂河,西濒武河,汤郯公路、-公路纵贯南北。乡政府驻地胜利村,距县城15公里。乡境东西7.5公里,南北17.5公里,总面积56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人,乡驻地胜利村原为刘庄村,解放后更名为胜利村。全乡辖31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
著名景点有赵楼林荫大道、沂河碧涛、冬麦野望、夏荷香韵等。
著名古迹有王郎汉墓遗址(郯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新汪唐槐、白果树村古银杏树、大池头村武河方石古桥、贸易庄郯临分界碑等。
受沂武河影响,地势北高南低,土壤多为河潮土,耕地2606公顷。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经济作物有花生、大豆、萝卜、山牛蒡;盛产银杏、板栗、白柳条。乡办企业31家、民营企业1296家,主要有制帽、纸品、印刷机械、织布、制砖机械、蔬菜加工、银杏叶保健茶等厂。银杏叶已发展成为全国最集中的生产基地之一,全乡银杏种植面积2.5万亩。境内赵楼村有“天下银杏第一村”美称。胜利乡为全县主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有“西北粮仓”之称。乡政府驻地农历五、十为集日。全乡有初级中学2处,小学12处,医院1处,村卫生室31处。有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电影院、图书馆等文化设施。1999年工农业总产值5.3亿元,其中工业产值4.3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38元。
胡村汉墓
胡村汉墓位于郯城县胜利镇胡村西约500米,年代为汉,类别为古墓葬。胡村汉墓是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1958年2月撤区并乡时,由原新港区西部的16个自然村和重坊区北部的14个自然村所组成,称房庄乡,驻地前房庄。
1958年9月,成立房庄人民公社。
1960年,公社驻地迁至胜利村。
1962年,改名房庄区。
1971年,复称房庄人民公社,时辖29个大队、176个生产队,共30个自然村。
1984年4月,改建为乡。
因驻地胜利村,故名胜利乡。
2010年11月,撤乡设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