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阁
大慈阁
共 1956字,需浏览 4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大慈阁由元代蔡国公所建。
清顺治四年(1647年)、顺治五年(1648年)、道光廿六年(1846年),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大慈阁进行修缮。
大慈阁
建筑格局
大慈阁坐北朝南,单檐歇山顶的山门,门楣书“”,天王殿门前置石狮一对,分立左右。穿过天王殿,东为钟楼,西为鼓楼。迎面是高大的石基,高5.4米,石阶22级,面宽17.54米,进深12.24米,周作望柱,玉石栏杆。主体建筑大慈阁耸立其上,歇山布瓦顶,重檐三层。底层面阔5间,进深2间。阁内有1尊观音菩萨像,妙相庄严,42条手臂分别执有净瓶、宝剑、禅杖、菱镜、拂法等法器。东西两侧的壁画为十八罗汉画像及经变故事。阁内有楼梯可通二、三层。通高约25米。角梁下皆坠风铎,风动铎响,檐脊上做蹲兽。
主要建筑
综述
大慈阁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钟楼、鼓楼、大慈阁和关帝庙。
大慈阁
大慈阁通高31米,阁前是22级台阶,移目阁内,观音菩萨矗立于莲瓣须弥座上,神态安然。观音像为木雕,高5.5米,42支手臂持各种法器。阁内两侧有壁画十八罗汉及经变故事,为清末作品,尚清晰可见,神态各异,是阁内艺术珍品。二、三层皆面阔三间,进深一大间,阁内藻井、檩枋均绘旋子彩绘,四周作围廊,依栏鸟瞰,市井民宅历历在目。
大慈阁
关帝庙
关帝庙位于大慈阁背后,始建于明代,原名汉寿亭侯庙,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一大间,为歇山式建筑,前置卷棚。因其坐南朝北,故称倒座关帝庙。
钟鼓楼
钟鼓二楼高度、造形相同,各通高10.9米,其建筑形式为重檐歇山,施十字脊,分上下两层。
文物遗存
天王殿内梁架上遗存有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绘制的龙棉枋心墨线小点金彩画痕迹。
机构设置
2014年7月3日,保定大慈阁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选举产生了市大慈阁文化研究会领导组织机构,审议通过了市大慈阁文化研究会会章程。
该协会将保护、挖掘大慈阁及相关历史的人文古迹、历史典籍,组织专家、学者研究、宣传和推广大慈阁文化品牌,对大慈阁文化的饮食、养生、艺术进行研究,并定期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编写、出版文化书刊和电子出版物。
历史文化
艺文
大慈阁以“”之美誉位列”之首,成为古城保定的象征,故有“不到大慈阁,何曾到保定”之说。
前人赞美大慈阁的诗有:“辽海依依见,尧山隐隐横”、“通衢谁建凌虚阁,留与居人作伟观”、“燕市珠楼树梢看,祗园金阁碧云端”、“不染菩提云外出,行慈般若市中悬”等诗句。
传说轶事
素食文化
文物保护
大慈阁文物保护范围以围墙外缘为基线,向东、向北各25米;向南28米;向西32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边线为基线,东91、扩85米至扁豆胡同、贵显胡同及幸福街一线;南外扩142米至裕华路南侧;西外扩160米至新北街西侧;北外扩184米至梁家胡同、公德胡同一线止。
1956年9月,大慈阁被列为河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7月,大慈阁被重新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大慈阁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慈阁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大慈阁位于保定市莲池区穿行楼北街57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