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关镇
地名由来:龙关镇原名龙门,后因城西有锁阳关,更名龙关。
2015年2月,中央文明委决定授予龙关镇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2014年7月,龙关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龙关镇地处北纬40°43′~ 40°55′,东 经115°25′~115°46′,全镇海拔平均1200米。本镇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5.5℃,无霜期80~130天,年平均日照2327~2787小时,年平均降雨量450毫米左右。
龙关镇位于赤城县西南35公里处,有112国道贯穿全镇。辖区总面积2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8.69万亩。有35个行政村,13119户,28169口人(农业户数7842户,24862口人),其中城区人口1.42万。有汉、回、满、蒙四个民族,汉族人口占99.76%。有三街村、龙关镇中心小学、赤城县忠信矿业发展有限公司三个党总支和镇直、青年人才、派出所等49个党支部共计1267名中共党员。
龙关古为黄帝部族缙云氏地(缙云氏都城为今田家夭镇,在龙关镇南12公里处)。夏商周时属冀。春秋战国时属燕。秦时为幽州上谷郡沮阳县地。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置女祁县,属幽州上谷郡,驻东部都尉。魏晋南北朝时龙关先后属上谷郡和广宁郡下洛县。唐朝穆宗长庆二年(822年)龙关再治县治,因县境内有龙门峡(今云州水库)定名为龙门县。辽景宗保宁元年(969年)置望云县(治今赤城县云州乡)。元朝中统四年(1263年)升望云县为云州,辖望云县,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升宣德府龙门镇为望云县(治今龙关镇)隶属云州。明朝宣德六年(1431年)废望云县置龙门卫。清朝顺治十三年(1565年)置龙门路都司,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改龙门卫为龙门县。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龙门县改名为龙关县。
抗日战争时期,龙关沦陷区属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所辖,解放区则分别属龙赤、龙延怀、龙崇赤等联合县抗日民主政府领导,隶属晋察冀边区平北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龙关县蒋管区属国民党察哈尔省所辖,解放区分别属龙宣怀、龙崇宣联合县。1948年龙关城解放并恢复县制。1958年赤城县与龙关县合并为龙关县,1960年龙关县改名为赤城县。
方家沟题记
方家沟题记年代为明代,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龙关镇方家沟村西3000米的白塔沟深处。二〇一一年四月十四日,方家沟题记被公布为赤城县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以摩崖石刻
历史沿革:
元至元二年(1265年),为龙门镇,为龙门县治。
民国三年(1914年),属龙关县。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5月后,先后属龙赤、龙延怀、崇赤、龙崇宣等联合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月,属龙关县。
1958年8月,为城关公社。
1960年5月12日,由龙关县划归赤城县;同年5月26日,划归宣化市。
1961年6月,复归赤城县。
1984年,城关公社改设为龙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