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和外国传教士墓地
共 1182字,需浏览 3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在北京病逝,明万历帝赐“滕公栅栏”为其墓地。
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利玛窦葬入墓地,称栅栏墓地。
清朝初年,顺治帝赐德国传教士墓地于栅栏墓地西侧。此后比利时传教士等中外教士80余人葬于此。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栅栏墓地被毁。同年,重修栅栏墓地。
20世纪60年代,利玛窦和外国传教士墓地被毁。
1979年,重修利玛窦和外国传教士墓地。
1984年,扩建利玛窦和外国传教士墓地,竖残存各国教士碑60尊。
1993年,清代石门移至利玛窦和外国传教士墓地南端。
建筑格局
建筑特色
利玛窦和外国传教士墓地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原来的利玛窦墓,在利玛窦墓的左右两侧又葬了清代的两位最重要的传教士汤若望和南怀仁,成了三墓一园的一个单独组合。明清两代的外国传教士中,这三位无疑是较为杰出的人物,他们不仅在传教事业上获得显著成功,更重要的是在传播西方的现代科学技术方面以及向世界介绍中华文明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他们都获得过中国皇帝的信任和重用,曾经担任过重要的宫廷官职。
主要建筑
利玛窦墓坐北朝南,为灰身黑顶圆拱式的长方形砖砌坟墓,高1.5米,长2.4米,宽1.3米。墓前立有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耶稣会士利公之墓”碑,其碑为螭首方座式,碑高2.7米,宽0.94米,碑座高0.6米,宽1.2米。
利玛窦墓
文物保护
1984年5月24日,利玛窦墓及明清以来外国传教士墓地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利玛窦和外国传教士墓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历史文化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利玛窦和外国传教士墓地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6号北京行政学院内。
交通路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