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台遗址
赵家台遗址
共 1986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09:58
历史沿革
1988年11月,宝鸡市文物普查队在赵家台村调查时,发现了空心砖、条形砖以及鬲、罐、甗、盆、尊、豆、簋等残片。为了进一步弄清这一遗址以及空心砖与条形砖的确切时代,1989年4月,对该遗址进行了试掘,依据土场的地形开5x5探方3个,实际发掘面积40余平方米。
2007年12月,赵家台遗址发现了一西周贵族大墓,在墓道口西侧有10多个马车铜轴木轱辘。墓葬为双墓道,墓道入口处宽约3米,在墓道入口两侧的墙壁上,10多个车轱辘形状清晰可见。据专家初步推断:墓主可能是西周时期方国或诸侯一级人物。
遗址特点
综述
赵家台遗址北部
赵家台遗址位于孔头沟(河)东岸台原上,关中旅游环线从遗址北端穿过,地势平坦,现为耕地,遗址分布面积约4万平方米。从出土陶器特征分析,赵家台遗址既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遗存,又有西周时期的文化遗存。
地层堆积
第1层:耕土层,淡黄色,土质松软,厚约30厘米。内含近现代陶片等杂物。第2层:扰乱层,黄褐色,土质较松,厚约45厘米。内含有宋代瓷片。第3层:土色红褐,土质坚硬,厚90厘米。内含物少,仅见个别的陶鬲残片等。H1开口于该层之下,灰坑之下即为生土。
遗迹
H1,从残存的部分看,H1呈圆角长方形,口大底小,为斜坡形,口长3.25米、底长3.65米,残宽6米、深1.55~1.7米。坑内堆积根据土质土色可分三层,但各层遗物可相互拼对,说明是同一时期的堆积。H1内含物丰富,出土陶片、砖块较多,有空心砖、条砖、陶鬲、罐、甗、甑、三足瓮、簋、盆、器盖、纺轮及石铲等。
Y1平面图
Y1,开口于第3层之下,窑室顶部被H2打破,进火口一部分被H3打破,窑的西北角被群众取土时破坏。Y1火膛口向南为横穴式,由窑室、火膛、烟囱等三大部分组成。窑室平面为圆形,直径2.4米,壁较直,高1米,顶部微弧,并有一圆形封口,直径65厘米,室底面为凹字形,凹入部分为火膛,火膛为椭圆形,长径1.4米、短径0.85米、0.6米,底平整,南壁呈斜坡状,为进火口,高0.40米,在窑室的正北有一烟囱,呈半圆形凹入窑壁,直通窑室顶部,直径15厘米,在窑室、火膛的周壁有15厘米的红烧土,内呈青灰色,内为红色。在窑室及火膛内出土有较多的陶片、砖块,主要有陶鬲、簋、三足器、甗、空心砖、条形砖以及高领袋足鬲两残片等。
西周墓地
赵家台西周墓地位于赵家台遗址西端,是一处规格较高的西周中期偏晚之际大型墓地。从2007年3月底开始,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组成的考古队对岐山县赵家台西周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揭露面积2000平方米,发掘墓葬20座。最大的两座墓葬形制为中字形和甲字形。其中,中字形墓(M10)墓深17米,墓室长6.2米、宽5.2米,东墓道长21米、宽3.3米,西墓道长11米、宽1米。其它均为竖穴墓。
文物遗存
建筑材料
西周空心砖
赵家台遗址发现了西周时期的空心砖和条砖等高等级建筑材料。
西周陪葬车
赵家台遗址最大的两座中字形和甲字形墓中,均陪葬有大量的车。在墓道和墓室上部发现西周车轮达35个。
西周木制建鼓
中字形墓的二层台上,发现西周木制建鼓一个,建鼓为竖立两面敲,中间有支撑木穿过下端鼓壁与上端内壁相连来固定鼓体,尽管已腐朽,但红色彩绘的花纹色泽鲜艳,清晰可见。
研究价值
赵家台遗址内出土的大量砖及陶窑结构的特点推测,该遗址可能是一个专门烧制砖的制陶作坊。赵家台Y1结构与西周时期的陶窑结构迥异,为中国的陶窑建造史提供了新资料。
赵家台遗址出土的空心砖、条形砖,是中国考古已发现最早的砖。它的发现为古代建筑的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山风西周建筑基址、扶风召陈西周建筑群性质提供了新资料,对周原地区、丰镐地区乃至中原地区的商周考古工作,有积极的意义。
赵家台遗址西周墓地是继宝鸡市岐山周公庙发现西周大型墓葬之后又一重大考古发现,对西周政治、经济、文化和墓葬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措施
2013年5月3日,赵家台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赵家台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蒲村镇赵家台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赵家台遗址,路程约10.5千米,用时约15分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