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

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

共 5654字,需浏览 12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清朝末年,八大关隶属于青岛仁化乡文峰社的地界。20世纪初,占领青岛后,将此地划为德人居住区。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少数建于德国统治时期(1897年-1914年),绝大部分兴建于20世纪30年代。
民国二十年(1931年)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沈鸿烈担任青岛市长期间,将荣成路以东,北到湛山大路、南到的近千亩区域规划为“荣成路东特别规定建筑地”。要求建筑密度必须在50%以下,保护绿地,以及必须采用透空围墙等等。这一地区修筑了大约10条道路,均以中国古代军事关隘命名,包括纵向连接香港西路的紫荆关路、宁武关路和韶关路,以及横向交织的武胜关路、嘉峪关路、函谷关路、正阳关路、临淮关路、居庸关路和,俗称为“八大关”。
20世纪40年代,国民政府中的高级领导蒋介石、等曾下榻八大关别墅,美国第七舰队司令柯克、西太平洋舰队司令白吉尔等亦曾在此居住。
新中国成立以后,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别墅成为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元首的重要场所,主席也光临过八大关。1957年夏天在青岛居住期间,在第二海水浴场的红亭内主持召开了会议。等领导人及柬埔寨等曾下榻山海关路9号。山海关路17号因为有6位元帅的下榻而被称为“”。
2022年8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保护范围内实施山海关路15号楼建设工程。
青岛八大关近现代建筑

建筑特点

特点

青岛近代城市的发展规划和建筑风格的演变,是伴随着各阶段统治者的不同目的,逐渐演化而成的。“八大关建筑”是青岛城市特有历史环境下的特有产物,其整体规划布局及风格形成同样具有独特的性格。
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的建筑造型独特,汇聚了俄、英、法、德、美、丹麦、希腊、西班牙、、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各式建筑风格,故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举凡希腊式、田园风式、新艺术风格式、折衷主义式、国际式等建筑风格,在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中皆有所见。别墅造形以坡屋顶为主,出现了大量平屋顶式或平坡结合的别墅建筑式样。建筑面积以每栋400平方米左右为主,很少有超过1000平方米的别墅。建筑密度通常在20%以下,建筑面积密度在15%左右。整个区域以建筑与绿地庭院相结合的形式出现。
红坡屋顶是德据时期青岛建筑最显著的特征。德据时期以米和层高三层作为建筑的高度限制的建筑法规,青岛变化起伏的丘陵地形、德国住宅的传统形式等多种因素都为青岛近代城市住宅采用红坡屋顶并能展示坡屋顶的变化提供了条件。受德国传统住宅形式的影响,屋顶的坡度多数陡峭,另外也有一些较为平缓的屋顶实例。
为了满足私密性、对光和热的需要,房间之间的联系减少到最低的限度。建筑师们在设计时功能使用是最主要的,平面是首要考虑因素,立面结合平面设计,实用主义的程式应优先于构图形式规则的需要,这些设计是“由内而外”的程序。

格局

八大关区域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部分,从规划到建筑沿着西方建筑文化的道路建设。区域所反映的建设理念与中国《周礼·考工记》得设计思路相差甚远。规划结合现状的自然地形设计为开放型格局,而且路网顺应自然地势布局呈自由式和棋盘式相互扭化的形式,淡化了中国道路网“经纬”的关系。
八大关区域建设过程中首先形成的是沿海地段,随后以层次梯分由低而高进行建设。建筑布局以南北向为主,别墅大都追求较大的花园面积,建筑体量控制的适中或小巧。其住宅平面大都是集中式布局,各房间布置紧凑。平面形状虽然不规则不对称,但大都接近于正方形,少量沿南向舒展布局或呈L形。房间按最佳的朝向布置,北面厨房,东面卧室,西面是起居部分。

文物遗存

花石楼

花石楼
花石楼,位于黄海路18号。建筑面积753.7平方米,院内面积4.5亩,楼的主体共5层,顶层为观海台。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由苏联人格拉西莫夫修建,由于是用花岗岩和建成,故得名花石楼,为欧洲古城堡式风格,有哥特建筑的遗风。室内有建筑的痕迹,是八大关中的代表性别墅。解放前国民党曾在此住过,相传蒋介石曾在这里避过难居住过。解放后,花石楼成为接待中外贵宾的馆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在此下榻。

山海关路1号

山海关路1号
建筑是别墅,建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刘耀宸、俄拉夫林且夫设计。山海关路1号的院门底部为一米多高的粗石墙,上面为淡黄色的粉墙,漆黑的铁门中部有精美的盾形花纹装饰,铁门的两侧粉墙上,各有两个站立的黑色狮子。院墙铁栅栏内有木质围栏,山海关路1号建筑的四周均是宽大的花园,花园内除了各种植物外,还修建有露天游泳池和喷泉。瑞中友好协会主席米尔达、叶剑英元帅、粟裕大将和刘海粟等先后在此下榻。

山海关路3号

山海关路3号
山海关路3号是栋小楼,小楼楼体建筑平面并不规则,粗石花岗岩筑基,黄色粉墙,红瓦斜坡屋顶,房屋的顶部还有一座四角的木亭,亭子的顶部有清晰的横条木纹,檐下配有镂空的花纹。小楼的每处墙角均有粗石点缀,气窗都用白色的线条围边。小楼正门朝南,拱形大门前有数级石阶,门廊的上方是个很大的矩形露台,围栏均为花型细柱组成。建筑的西面配有精美的木梯,木梯的围栏上配有精美的花纹。院墙上的石牌注明这栋别墅建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由中国建筑师周翱设计。

山海关路5号

山海关路5号
建于1936年,业主为丁蔚农,茂康建筑事务所设计,新慎营造厂施工。该建筑1939年经过一次较大幅度的改建,建筑面积603.84平方米,占地1.688亩。日军第二次占领青岛时建造了这座现代风格的日式住宅,外墙用绿色的釉面砖镶嵌,院内的植物是。解放后,该处被作为接待中外宾客的宾馆。等政要曾在此下榻。该处庭院正对着第二海水浴场正门,山海关路5号暂不对外开放。

山海关路9号

山海关路9号
山海关路9号,是一幢美国式建筑。原为美国驻青岛领事馆所有,始建于以前,后被日军没收。后,该楼为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司令柯克上将的住宅,其室内家具全部从美国运来。当时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因而柯克在青岛倍受国民党军政当局的恭敬和吹捧。柯克回国后,这里又成为美国海军西太平洋舰队司令白吉尔上将的宅邸,直到1949年5月,青岛解放前夕,白吉尔率美国海军撤出青岛。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都曾在此下榻。

元帅楼

元帅楼
元帅楼,即山海关路17号。是一座日本式建筑,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由在青岛的日本人所建,楼内设有四个房间,其中一个日式套间的墙壁上镶挂着一块樱花木,据日本人考证,该樱花木有上千年的树龄,十分罕见。在巨额座楼有个别称叫“元帅楼”,因为等6位元帅曾在该楼居住。

公主楼

居庸关路10号
公主楼,居庸关路10号 ,是一座典型的丹麦式建筑,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整个建筑造型别致,风格独特。关于公主楼的来历,据说在民国十八年(1929年),有一位的王子乘坐“菲欧尼亚”号豪华游轮来到青岛游览观光。丹麦王子遂委托首任丹麦领事在八大观海滨购置土地,按照安徒生童话中的意境设计了这座丹麦古典式建筑,准备将其作为礼物送给丹麦公主。虽然丹麦公主最终没有来青岛,但“公主楼”的名字却不胫而走,广为传播。

韩复榘别墅

韩复榘别墅
韩复榘别墅,位于青岛13号,是民国时期山东省政府主席、大军阀的别墅。有二层小楼一座,平房一排共800多平方米。20世纪30年代,曾任国民党副总裁的汪精卫,因与蒋介石有隙,来青岛躲避时居于此楼。

青扇寮

青扇寮曾是日本东亚制粉株式会社的职工宿舍,该社的山本常务住函谷关路6号,经理住函谷关路8号。“青扇寮”解放后也曾是青岛疗养院的疗养楼,1993年拆除改建了青岛贵宾楼,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在这里下榻。

宋家花园

宋家花园,居庸关路14号,是美国式建筑,电视剧《》中美国的家。

居庸关路11号乙

居庸关路11号乙,日本现代仿欧式建筑,同时具有时期的风格,曾作为纪实性影片《风流女谍》中日本间谍在日本的家外景地。

朱德别墅

朱德别墅,太平角一路1号,是一座西班牙式建筑,又称积善堂,于1950年来青岛视察时,下榻于太平角一路1号。1957年朱德再度来青岛,仍住在太平角一路1号。

价值意义

建筑艺术

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带来了众多国家的建筑思想和建筑实践。以刘耀宸张新斋王节尧、王屏藩、苏复轩等人为代表的中国建筑师的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标志着中国建筑师正式走上历史舞台,标志着青岛建筑艺术摆脱了单一的殖民地色彩,成为中国文化吸纳域外文明的成功范例。

园林景观

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景区路旁栽植了各类不同品种的树木。各路之间,顺应地势开辟了数十处大大小小的公共园林。建筑不仅没有破坏“地景”,而且有效提升了地理环境质量。

影视价值

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的异国风情成为长期以来不可多得的天然影视摄制基地。20世纪30年代,由编剧、主演的中国电影的奠基之作《》在汇泉路22号别墅拍摄;根据作品改编的电影《二马》在太平角1路9号别墅拍摄;居庸关路14号别墅还因为拍摄过电视剧《》而获得“宋家花园”之雅称;另有《家务清官》、《》、《13号魔窟》等电影和电视剧也是在此拍摄的。据统计,有近百部影视作品在这里摄取过自然风光和建筑内景。

外交意义

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本身即是在东西方文化大背景下诞生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在这里形成投射。除了这个大背景之外,这里还浓缩着一些颇具研究价值的微观事象,比方说外交领事文化,在20世纪30-40年代,这里成为外国驻青岛领事机构及领事人员的驻扎地,其中、丹麦领事官邸旧址以及德美两国领事馆使用过的别墅均是八大关建筑的代表之作。

保护措施

科学保护

新中国成立以后,青岛市委、市政府将八大关街区确定为风景区和疗养区。青岛市文化和文物行政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对八大关进行保护。
八大关建筑
2000年前后,青岛市坚持“原貌修复建筑,综合整治环境”的原则。成立了由国内外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确定并邀请加拿大设计公司与德国设计师为房屋修复总设计。青岛市财政每年投入近5000万元用于建筑修缮、拆除违章建筑、搬迁居民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并修建了
2001年,“八大关近代建筑”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青岛市将八大关街区列为青岛历史文化名城的“十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之一;编制了包括八大关街区在内的《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制定了《八大关历史文化保护区控制性保护规划》和《八大关历史文化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2008年8月,青岛市文物局与规划局特邀有核准资质的专业单位进驻八大关街区进行现场专题勘察与调研。

文物普查

青岛市文物局2007年以来,结合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组织文史、规划、建设、房产和文博专业人员,全面开展了八大关近代建筑普查工作。对1949年以前形成的建筑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并进行了全面的资料整理和深入的学术研究工作,理清了绝大部分保护建筑的建造年代、建筑结构、建筑及占地面积、建筑师、原业主等原始数据,对重点建筑的艺术风格及人文脉络进行了深入考证。

三多治理

青岛市针对八大关近代建筑“三多”现象(即使用单位多,街区内现有居民近5000户,驻在单位近百家;房屋数量多,共721栋各类建筑,67万平方米,房屋产权及用途情况复杂;维修资金需求多)进行了综合治理。

历史文化

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中的一些别墅曾经为一些近代军政人物所拥有,如晚清军机大臣外交总长和中国首位国际奥委会委员王正廷,青岛市市长和山东省政府主席、浙江省政府主席沈鸿烈,原北京大学教授吴云巢,原山东大学教授周钟岐,民族实业家,俄国航海专家霍梅可,德国建筑师毕娄哈等,诞生于青岛的音乐家谭淑真设计的别墅至今保留。

旅游信息

位置

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东部。

门票

门票:成人价格60元(八大关通票)。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交通

太平角公园(一疗)站
:乘26路; 31路环线; 202路环线; 206路环线; 223路; 228路环线; 231路环线; 304路; 311专; 312路; 312路区间;316路; 317路; 321路环线; 370路环线; 604路环线; 605路在武胜关路站下车。
乘214路,219路公交车在“正阳关路”站下车,或乘旅游观光1路公交车在“八大关”站下车。乘468路公交车在宁武关路站下车。
太平角公园(一疗)站下车。
浏览 2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