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启恒
人物经历
1934年06月15日,胡启恒出生于北京市,原籍陕西省榆林市。
1949年07月,成为。
1954年至1959年,就读于苏联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自动化专业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60年至1963年,就读于苏联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自动化专业研究生,毕业并获得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
胡启恒(6张)
1964年01月至1979年0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课题组长。
1978年,参加了中国派到美国的第一个较高层次的科学考察团,为期一个月的美国之行,回国不久,她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接待了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计算机科学部的主任,一位华裔科学家。接着,她应这位华裔科学家的邀请,到美国他的计算机实验室作访问研究教授。
1980年01月至1982年01月,担任美国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应用物理与电机工程系客座研究教授。
1983年01月至1986年0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
1983年01月至1989年0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
1985年01月至1988年0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秘书长。
1986年01月,晋升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1987年09月,在北京香山别墅召开的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胡启恒担任筹备组组长。
1988年01月至1996年0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年胡启恒为了中国接入互联网一事专程造访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主席Neal Lane博士并达成共识,建立中国国家计算机与网络设施(NCFC)网直通互联网的连接,这就是将全球互联网带进中国的第一条全功能链接。
1995年,当选为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7年,获授权组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并担任由多利益相关方专家组成的CNNIC工作委员会主任。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人才培养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胡启恒的父亲早逝,母亲没有上过一天学堂,却自己学会了识字,不仅可以写一手漂亮的小楷,还能写非常漂亮的文章。当胡启恒的父亲去世后,母亲给人当抄写,以微薄的收入拉扯着和胡启恒兄妹俩,母亲说了一句:女子当自强,对胡启恒影响很大。
人物评价
胡启恒是中国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领域最早的探索者之一。(中国工程院评)
胡启恒对推动互联网在中国发展所作的卓越贡献,她作为“全球范围内对互联网普及和使用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士”入选国际“互联网名人堂”,成为获得全球互联网最高荣誉的首位中国人。她对中国计算机学会的创建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中国计算机学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