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海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联合创作 · 2023-06-28 00:00

天津市静海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天津市静海区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静海调查队

2024625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区上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有力应对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的考验,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

一、综合

经济总量平稳增长。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01.1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8.60亿元,比上年下降2.4%;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33.77亿元,比上年增长3.0%;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38.78亿元,比上年增长1.6%。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5.746.647.7

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年末全区常住人口77.6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2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5.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17%,比上年提高0.48个百分点;乡村人口32.4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49万人。户籍人口64.3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4375人,出生率为6.9‰;死亡人口3125人,死亡率为4.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 

1 2023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  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全区常住人口

77.64

100.0

其中:城镇

45.16

58.2

乡村

32.48

41.8

全区户籍人口

64.37

100.0

其中:男性

32.50

50.5

女性

31.87

49.5

其中:0-15岁(含不满16周岁)

10.90

16.9

16-59岁(含不满60周岁)

39.07

60.7

60周岁及以上

14.40

22.4

其中:65周岁及以上

11.12

17.3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积极落实就业政策,全力支持企业稳岗扩岗,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扎实推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全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4155人。

民生支出得到保障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26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税收收入27.45亿元,比上年下降0.3%,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8.2%,从主体税种看,增值税9.62亿元,企业所得税3.31亿元,个人所得税0.77亿元。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2.37亿元,比上年增长39.5%。民生领域支出占比较高,其中教育支出19.33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38亿元,卫生健康支出8.28亿元。

民营经济发挥重要作用。全年期末实有注册私营企业41349户,比上年增长9.6%,实有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金3901.25亿元,比上年增长11%。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351.26亿元,比上年增长3.7%,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70.1%,增速高于全区地区生产总值1.7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业生产处于恢复期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1.7%其中种植业产值31.21亿元、林业产值2.35亿元、畜牧业产值13.78亿元、渔业产值5.44亿元。全年粮食产量37.97万吨,比上年2.7%,播种面积为112.37万亩,比上年增长3.9%

全年肉类总产量4.30万吨,比上年增长13.2%。禽蛋产量1.54万吨,比上年增长7.7%。牛奶产量4.13万吨,比上年增长6.2%。全年水产品产量3.04万吨,比上年增长4.1%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建成高标准农田2.565万亩,获授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创建获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良王庄乡等3个单位荣获全市乡村振兴先进集体称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回稳向好。2023年,全区工业增加值完成181.0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6.1%,是我区占比最高的行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9%。分行业看,对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拉动较大的行业有:金属制品业、家具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汽车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拉动点分别为2.1%0.3%0.2%0.2%0.2%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全年钢材产量2462.5万吨,比上年增长4.2%;铜材产量12.8万吨,比上年增长2.2%;钢丝产量42.1万吨,比上年增长13.5%;钢绞线产量156.9万吨,比上年增长5.1%;钢结构产量233.9万吨,比上年增长39.9%;自行车产量399万辆,比上年增长10.9%

3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速

企业经营效益稳步回升。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0.83%,较同期提高了0.16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成本为95.3元,较同期降低了0.5元;盈利行业22个,占全部行业的71%,占比与同期持平;亏损企业235家,亏损面为24%,同比缩小3个百分点,亏损额达到19.2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0.5亿元。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全区建筑业增加值完成52.7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2%。全区纳统的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共139家,比上年增加33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9.12亿元,比上年增长8.9%;利润总额3.78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全年签订建筑合同额9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205.35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52.88万平方米。

四、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

2023年,批发零售业增加值56.21亿元,比上年下降2.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7%

流通市场持续恢复。全年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完成1978.70亿元,比上年下降2.3%,降幅较同期收窄了15.6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销售额完成1665.67亿元,比上年下降3.7%。占限额以上商品销售额总量80.3%的金属材料类累计完成商品销售额1337.00亿元,比上年增长6.6%拉动限额以上商品销售额增长4.8个百分点。

住宿餐饮业快速增长。全年全区住宿餐饮业累计完成营业额4.66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累计完成营业额1.74亿元,比上年增长5.4%占全区营业额的37.4%;限额以下住宿餐饮业累计完成营业额2.92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占全区营业额的62.6%

市场消费规模扩大。全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5.07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累计实现社零额34.20亿元,同比增长0.01%,其中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粮食、食品类累计实现社零额同比增长5.6%,占限额以上社零额的11.8%,拉动限额以上社零额增长0.6个百分点。

五、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投资规模缩减。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18.4%,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32.1%,占总投资的2.1%;第二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7.9%,占总投资的19.0%;第三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23.6%,占总投资的78.9%。按构成分,建安投资持续增长,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11.6%,占全区投资的66.4%

房地产销售市场平稳。全年全区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62.0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比上年增长3.6%,占全区销售面积的94.7%。商品房销售额69.19亿元,比上年增长23.6 %。商品房待售面积33.1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4.3%

六、对外经济

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坚持把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历史机遇,高规格成立驻京招商指挥部,错位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引进北京项目资源,全年签约承宇航空等北京优质项目70,协议引资额421.2亿元。推动重大标志性疏非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院一期投入运营、天津校区和健康研究院开工建设。津静市域()铁路首开段主体完工。举办京津冀体育、武术、书法、戏曲等交流活动20余场,全区普通门诊、住院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全覆盖;开通门诊慢特病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30家,开通率达到80%。持续深化与河北省沧州市、廊坊市“静沧廊”(3+5)战略合作协议,区域间生态环保、综合交通、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领域协同发展成效显著,开展各领域常态化对接33次,签署合作协议13份,推动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招商引资稳步增长。全年全区市外内资到位项目342个,实际到位资金117.31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当年新开工项目222个,到位资金76.04亿元,占当年到位额的64.8%;跨年度结转项目120个,到位资金41.28亿元,占当年到位额的35.2%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平稳运行。截至2023年末,全区共开通公交线路52条,其中区城乡线路33条,配车121辆;区内城区公交客运线路6条,配车60辆;市际公交线路11条,配车161;区际公交线路2条,配车2。全区年公路客运总量566万人次,其中公交客运量511万人次。

邮政电信业稳定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0.58亿元,其中,电信业务总量7.67亿元;邮政行业业务总量12.91亿元。全年快递业务量14043.38万件,快递投递量20438.95万件。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07.12万户。

  1. 金融

金融业对经济支持力度持续加大。2023年,金融业全年完成增加值20.8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9%

金融存贷款较快增长。年末全部银行辖区内各项存款余额1212.75亿元,比年初增加176.1亿元,其中对公存款322.58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90.1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14.75亿元,比年初增加141.48亿元,其中企业贷款609.47亿元,个人贷款205.28亿元。

九、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支稳定增长。根据住户调查数据,全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210元,比上年增长5.8%。按常住地分,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16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工资性收入20624元,比上年增长5.9%;经营净收入4280元,比上年增长6.1%;财产净收入1652元,比上年增长6.2%;转移净收入3960元,比上年增长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040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工资性收入27934元,比上年增长6.7%;经营净收入5317元,比上年增长4.4%;财产性净收入4186元,比上年下降4.1%;转移净收入6603元,比上年增长5.0%。全年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916元,比上年增长13.7%。按常住地分,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372元,比上年增长14.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531元,比上年增长12.9%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年末全区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人数14.26万人,较上年增加0.93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缴费人数1.80万人,较上年增加172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人数15.81万人,较上年增加0.21万人。全区基本医疗保险缴费人数64.90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缴费人数44.84万人,较上年减少0.65万人。工伤保险缴费人数13.21万人,较上年增加0.67万人。失业保险缴费人数12.85万人,较上年增加0.74万人。

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全区享受城市低保人数为761人,享受农村低保人数为13260人;享受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19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1510人;临时救助2312人次。

十、教育、科学技术和人才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年末全区共有高等院校3所,中等专业学校3所,普通中学50所,小学95所。高等学校招生11230人,在校生41384人,毕业生9379人。中等专业学校招生1260人,在校生3006人,毕业生805人。普通高中招生5397人,在校生15402人,毕业生4822人。初中招生9815人,在校生29702人,毕业生10105人。普通小学招生8988人,在校生52694人,毕业生9898人。特殊教育(含在非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招生49人,在校生386人,毕业生44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18743人,其中幼儿园18665人,附设学前班幼儿78人。小学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0%,初中义务教育巩固率100%

创新产出成果丰硕科技进步成果方面,全区全年实施国家、市、县级科技项目31项,市级科技成果登记12项。全年专利授权数2864件,其中发明专利239件,比上年增38.2%。企业园区创新能力方面,年末实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88家,全年新增瞪羚企业20家,新增雏鹰企业149家,新增实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4家,年末实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62家。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方面,年末实有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4,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5,市级众创空间3

人才引育成效明显。截至年末,全区共有高、中、初级职称的专业人才11268人(不含非公企业),比上年增长3.4%。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才2756人,比上年增长4.3%;中级职称人才5070人,比上年增长4.9%;初级职称人才3442人,比上年增长0.5%

十一、文化、旅游、体育、卫生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全年举办大型文艺晚会9场,全区共有公共图书馆(含少儿图书馆)1个,农家书屋384个,藏书(含电子书)130.2万册;文化馆1个,乡镇(街道)文化站20个;博物馆1个,书画院1个。无线电视台1座,全年播出节目时间7015小时;数字电视覆盖用户13.02万户。新媒体事业迅速发展,年末静海融媒公众号发稿5260篇,阅读量达1132万次,静海头条发送新闻4354条,静云客户端转发新闻4354条。

旅游消费潜力加速释放。区内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农业休闲旅游项目不断发展,年末拥有AAA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3AAA级旅游景点1。全年接待旅游人数(含不过夜)248.75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58.8%,旅游总收入28740万元,比上年增加213.7%

体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全年组织体育活动43次,参加活动人数2人。在国际国内(全国)比赛中共获得金牌115枚、银牌95枚、铜牌117枚。年末拥有认证社会体育指导员3220名,群众活动站点350处。

基层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年末全区有医疗卫生机构[1]216个,比上年增加29个。年末共有区级医院3个,乡镇卫生院19个,民营医院15个,诊所、保健站、医务室140个。医疗卫生机构年末共有编制床位2031张(实床1962张)。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70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753人,注册护士1244人,药师180人。村卫生机构353个,乡村医生561人,执业(助理)医师201人。

十二、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动。2023年以来,静海区加快交通路网顶层设计,编制完成《静海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全年全区道路通车里程达到2219.201公里。集中供热户数18.2万户。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建成全市首个湿地生态气象观测站,团泊鸟类自然保护区成为全国自然教育基地。6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稳定在V类水以上。实施大气治理百日攻坚行动,大气细物粒物(PM2.5)年平均值48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60.3%。污染治理持续加强,正常运营污水处理厂12座,污水处理厂能力达12.55万吨/日;工业废水处理率达100%建成区绿地面积1527.13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13%

注释:

本公报中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1] 本文中医疗卫生机构不含村级卫生机构村卫生室。

时光轴

RAG29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天津市静海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天津市静海区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静海调查队2024年6月25日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区上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有力应对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的考验,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RAG-ES2024-10-23
一、综合经济总量平稳增长。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01.1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8.60亿元,比上年下降2.4%;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33.77亿元,比上年增长3.0%;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38.78亿元,比上年增长1.6%。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5.7:46.6:47.7。RAG-ES2024-10-23
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年末全区常住人口77.6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2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5.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17%,比上年提高0.48个百分点;乡村人口32.4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49万人。户籍人口64.3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4375人,出生率为6.9‰;死亡人口3125人,死亡率为4.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 。RAG-ES2024-10-23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