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区博物馆
黄山区博物馆
共 2212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4-05-30 15:57
历史沿革
黄山区博物馆
黄山区博物馆前身为黄山市黄山区文化局文物科。
2000年1月,设立黄山市黄山区博物馆,与黄山市黄山区文物事业管理局、黄山书画院一个机构三块牌子,一套人马。
2009年底,把黄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改造成黄山区博物馆大楼。
2010年1月17日,正式对外开放。
场馆布局
综述
黄山区博物馆占地面积75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余平方米,陈列展览面积约1000平方米(2个长期展厅约820平方米,1个临时展厅约180平方米)。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为框架结构,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徽式建筑风貌。主楼西侧为三层框架结构的办公附楼,内设陈列展厅、文物库房、办公室、值班室。
展厅
馆藏文物
综述
黄山区博物馆藏品来源于考古发掘、执法拨交、涉案移交、社会捐赠、征集(购)等;藏品类别]石器、玉器、陶瓷器、青铜器、名人书画及砖、木、石雕等;截至2019年末,藏品有2113件(套),其中珍贵文物320件(套)。
重要藏品
红木雕花架子床:长232厘米,宽162厘米,高258厘米。。床体硕大。全床用红木打造,部分紫檀,嵌以螺钿和玻璃,两侧四小抽屉。
柏木描金拨步床:此床为两进,有前、后室之分。全身为柏木打造,描金。长2.18米,宽2米,高2.24米。门罩绘有福禄寿、人物、花卉等图案;后室绘有八宝图案。是典型的徽派家具之作。
格子门扇:共24块,每块长216厘米,宽39厘米,基本完整。其中12块门扇上刻有二十四孝图中二幅及福禄寿、、梅兰竹菊等图案;另12块刻有神话故事等。此门扇是雕刻精品。
绿釉瓷枕:陪葬寝具。枕呈多边形,腹空,中央作凹,便于安睡。胎质细腻,呈米黄色,施绿色釉。正面饰荷花纹。底有“真郭家枕”四字。此枕为宋代吉州窑之精品。
黄山区博物馆重要藏品有新石器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玉器;战国时期的青铜器;清代的陶器、瓷器等;还有征集的明清时期的名人书画和多种砖、木、石雕(戏剧浮石雕刻)等。反映徽州古建筑艺术风格的木雕、石雕最为丰富,兼有珍贵的出土文物(如西周青铜甬钟、白垩纪鸭嘴龙恐龙蛋化石、宋代影青执壶等)及文坛大师苏雪林的手稿,极具地方特色。
黄山区博物馆重要藏品
藏品保护
黄山区博物馆定时对馆藏文物进行盘点、清理,做到帐物相符。并对馆藏文物进行必要的分类保护,比如木质类文物的防虫修复,纸质类文物的防潮处理等。自2009年迁入新馆以来,藏品保管条件有了显著改善,库房面积由原来不足300平方米,增加到960平方米,制作了文物存放架200平方米和文物存放木箱30个,使馆藏文物藏品能够分类分库上柜存放,一级文物或经济价值较高的藏品配备了专用保险柜进行保管;同时库房内配备了4台立式大功率空调和4.台干湿机,以调节库房内的温湿度,使藏品得到了有效保护。在规章制度上,建立《库房安全保卫制度》《藏品保管工作人员职责》《库房管理制度》,制作《入库人员登记表》《藏品出入库凭证》等,规范藏品管理,保证藏品安全。
文化活动
宣传教育
黄山区博物馆除做好正常开放期间的服务外,经常开展馆校共建活动,每年还利用“5·18博物馆日”、“6·9非遗产日”、“三下乡”等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增强群众对历史知识、文物知识和文物法律法规的了解,并联合区直相关部门举办多次主题展览。
合作交流
黄山区博物馆建馆以来,参与业内同行的业务交流与合作。2009年和2010年该馆分别向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提供多件文物藏品,支援博物馆建设。多次配合省考古所、文物考古勘探队,严格按照《文物考古勘探规程》开展工作,先后完成了铜黄高速沿线古迹勘探、蒋家山新石器遗址发掘、黄泥巷古墓葬群发掘、凌家滩遗址考古发掘、太平湖水下考古前期初步勘探等工作。
学术研究
周洋:《安徽黄山市黄山区黄泥巷宋墓的清理》(黄山书社《文物研究》十四期,2005)、《双孔石刀与双把石刀》(《黄山晨刊》第695期,2007)《扔开D文的上沙,追寻黄帝的踪影》(黄山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文史资料通讯》,2007年第2期)、《白垩纪的记忆》(黄山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文史资料通讯》,2008年第1期)、《太平湖北岸再现朱熹手迹与新石器时代遗址》(黄山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文史资料通讯》,2008年第1期)、《黄山区博物馆藏石刀与石销》(《安徽文博》总第六期,中华书局,2010)。
郑国和:《馆藏铜砚盒古诗浅释》(《黄山晨刊》第695期,2007)。
崔君:《方形嵌螺钿果盒》(《黄山晨刊》第695期,2007)。
所获荣誉
2006年10月,黄山区博物馆被中共黄山市委、黄山市人民政府命名为“黄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8年,黄山区博物馆被安徽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第五届“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3年5月2日,黄山区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机构设置
参观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