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镇

联合创作 · 2023-08-14 09:25

地名由来:风水镇因辖区寺岩口风大,牛鼻眼的泉水穿街而流得名。

风水镇位于桐梓县西南边陲,距县城61公里,东与本县花秋镇相邻,南与仁怀市隔河相望,北与本县容光乡毗邻,西与习水县接壤,海拔在404米到1603米之间,整体地貌呈立锤形,全乡辖9个行政村52个村民小组5389户2449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84户384人),国土面积71.15平方公里,耕地21193亩,其中田8496亩,土12697亩,林地1755亩,人均占有耕地约0.9亩。近年来,风水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班子精诚团结,思想开拓,带领全乡2万多人民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排难奋进,在基础设施、经济社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全乡呈现出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人民生活逐步迈入小康的喜人景象。“十五”期间,风水乡按照“夯实农业基础,启动乡镇企业,发展社会事业”的发展思路,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国网电、通移动电话,完成了并村并组工作,实现了村村有办公楼和村村通远程教育的目标;“两基”工作扎实推进并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有序推进;农业实用技术特别是“两杂”良种推广取得重大突破,水稻良种覆盖率达100%,玉米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九五”期末增长38%。五年来,全乡农业生产健康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加,人民群众生活生产条件逐步改善,社会事业进步较快,乡镇企业较快发展,截止2005年底,全乡实现生产总值7520万元,粮食总产量12308.6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014元,人均占有粮食502.6公斤。“十一五”期间,风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群众增收、基础增强、财政增长、社会和谐”,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抓好帮助困难群众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基本增收门路,提高基本素质三项工作,努力实现风水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围绕上述总体思路,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在“三农”方面将按照“减少农民、稳定粮食、主攻畜牧、发展蔬菜、巩固高粱”的思路来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在工业方面,依托资源,积极发展企业。搞好投资2.2亿元的0贯电站建设协调服务工作;建成45万吨中型煤矿一间,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兴办一些企业。力争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元左右,财政收入到“十一五”期末由现在.

历史沿革: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属大溪里。

清康熙二年(1663年),属芦溪里。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属第二区。

民国期间,属高桥区署。

1950年,后属第六区。

1959年,成立风水乡公社。

1992年7月,风水、火石、木艾3乡合并为风水乡。

2016年4月22日,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6〕123号批准撤销风水乡设立风水镇。

浏览 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