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桥遗址

共 1535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0:18

历史沿革

1975年,方城八里桥发现夏代遗址。
1983年,八里桥遗址所属券桥乡在此建砖窑厂,使该遗址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1986年,八里桥遗址出土象征诸侯王权的石钺。
1994年,北京大学考古系、南阳文物研究所、方城县博物馆联合对八里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
八里桥遗址
2005年,再次进行钻探八里桥遗址,发现卜骨、陶器(部分有刻划符号)、石钺、石斧、玉斧、白陶爵等遗物。

遗址特点

综述
八里桥遗址位置图
八里桥遗址位于方城县城南约4千米的潘河西岸,面积约10万平方米,是豫西南地区已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一处二里头文化遗存,文化内涵丰富,主要遗物有陶器、石器和兽骨等,器物年代“相当于二里头文化三期”。
地层堆积
第1层:耕土层,因早年施行过深翻,所以较深。厚0.5~0.7米。黄褐色土,土质疏松,含细沙,包含有瓷片、石块、汉砖、陶片等。
第2层:黑褐色粘性土,夹杂黄色颗粒和零星红烧土块,土质较硬。厚0.1~0.35米。内含有陶片、石块、碎骨等。陶片中可辨器形有鼎、盈、缸、爵、豆、罐、花边罐、盆、大口尊、器盖等,多饰有绳纹。
第3层:黑褐色胶结土,微泛红色,土质较硬。厚0.2~0.35米。其中含有细小红烧土块,炭粒和少量陶片,可辨器形有鼎、罐、缸等。
第3层以下为生土。
遗迹
灰坑,共发现17个。除H4开口于第1层下外,余皆开口于第2层下,打破生土。灰坑均口大底小,口部有圆形、椭圆形、近方形、不规则形。剖面结构多为直壁平底,次为锅底或尖底。一般深1米多,最深者达2米多。
小沟,发现1条(G1)位于T1南部,开口于第2层下,打破H6、H15。平面大体是东西走向。口宽0.4~0.8米、底宽0.25~0.55米,深0.3米。沟内填黑土,包含物有石块、陶片等,陶片中可辨器形有鼎、罐等。

文物遗存

陶器
八里桥遗址出土遗物中,陶器以夹砂灰陶为主,另有夹砂黑陶红褐陶及部分泥质陶,制法为轮制、手制。纹饰以粗绳纹为主,其次为附加堆纹、弦纹、云雷纹等,尤其重要的是在一陶片内壁发现有刻划符号,而在另一采集的陶器上有疑似“文字”的发现。器形主要有大口尊、夹砂罐、鼎、豆、花边罐、爵、器盖等。
石器
石钺
石器中有大量石斧及砺石,另外方城县博物馆曾在八里桥遗址采集到一件石钺。从整体看,其文化特征与中原二里头类型文化三、四期相似。
陶器上的刻划符号
八里桥遗址发现的陶盆残片、陶且(祖)和卜骨上的“刻划符号”,是所知二里头文化遗址已发现内容最丰富、也最为重要的文字资料。

研究价值

八里桥遗址的发现,对研究晚期夏文化分封制以及探讨“少康之子曲烈”的封地“曾”都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八里桥遗址文字资料的发现和释读,对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和二里头文化的性质以及姒姓曾国的历史等问题,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保护措施

2013年5月,八里桥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八里桥遗址位于河南省券桥乡大程庄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河南省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八里桥遗址,路程约5.1千米,用时约13分钟。
浏览 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