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博物馆

番禺博物馆

共 2692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4-05-30 15:54

历史沿革

1993年4月,番禺市市桥镇房地产开发公司沙头龟岗山东侧施工工地发现了古墓,番禺市文化局向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报告;同年4月28日,广州市文管办考古队前往调查;同年5月8日,广州市文管办和番禺文化局组成发掘队进行调查发掘,在工地范围内勘探出22座东汉砖墓。
1993年9月2日,番禺市政府成立了番禺博物馆筹建委员会;同年10月8日番禺博物馆奠基,开始三通一平。
1994年11月1日,番禺市计划委员会批准立项,同年12月完成番禺博物馆总体规划设计。
1997年11月1日,番禺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室外美景

建筑布局

综述

番禺博物馆馆区所占面积240亩,分为多功能陈列大楼、番禺文博园、东汉古墓群景区等三部分。博物馆陈展面积8000平方米;番禺文博园占地面积约30亩;墓葬景区进行原貌展示。番禺博物馆二楼和三楼共计8个展厅,其中二楼设有多功能临展展厅、3个“番禺古代文明”展厅,三楼设有“馆藏文物”、“名家书画”、“尹积昌雕塑艺术”等展区。

基本陈列

馆藏文物

综述

番禺博物馆内景
番禺博物馆藏品类别有瓷器、陶器、铜器、铁器、木器、金银器、石玉器、漆器、书画、货币等;以番禺地区出土文物及历史文物为主体,形成了6大系列16个品类的藏品体系,以番禺汉代文物和岭南画派书画为特色。截至2019年末,番禺博物馆馆藏文物有4804 件(套),其中珍贵文物35件(套)。

重要藏品

辽代绿釉刻花卉纹腰形陶枕:由番禺市公安局于1996年移交。长28.5厘米,宽18.5厘米,高10厘米:浅灰白色陶胎,平底,通体施绿釉,枕面两侧、枕底露出灰白色陶胎:枕面刻划花卉纹,线条流畅清晰。是辽代陶器中的精品。为国家二级文物。
东汉陶壶
东汉陶水田模型:1999年出土于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沙头龟岗汉墓。长41厘米,宽33厘米,通高9.2厘米。橙红胎,施灰色陶衣。长方形,中间内凹,四周微翘。四边砌田埂,围成方田,其内先砌十字田埂形成“田”字形地块,又在其中三块地砌斜向田埂。每块田格内刻划成组的粗箆纹,田内原有7俑,1俑残,仅留痕迹,其余6俑戴笠,或低头,或弯腰,呈劳作状,面向不同方向,臂多残,3俑残存的右臂均作弯曲状:2块田内和中间的田埂上有许多锥突。另1块田内有2个大致呈三角形的器物,可能是农业用具。田埂十字交叉处半坐1俑,头残,俯身,双手置一原木上,田边1人正从田埂上向田中走去,田埂上2俑均未戴斗笠。田内7俑为橙红陶,略施浅灰陶衣,田埂上2俑施深灰色陶衣。该水田模型较反映了东汉时期珠江三角洲一带农业生产的情况。

藏品保护

番禺博物馆把全馆的安全保卫区域分为禁区、重点防区、一般防区和周界区,对不同的防范区域采用多种的防范手段。在安全保卫人员的设置上,配备了安全保卫人员。在安全防范设施上,拥有防盗报警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门禁系统、自动消防报警系统等一系列先进的设施设备。文物库房配备有监控设备、自动灭火装置和恒温恒湿设备以及库房管理制度。

文化活动

宣传教育

番禺博物馆在每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等节日期间,依照活动主题,开展各项活动,举办相关展览,还开展文物有奖知识问答、文物鉴定、文物拼图、文物修复、派发宣传资料等活动。为了扩大文物保护宣传,配合农村书屋建设,番禺博物馆专门制作了多个流动展览,如《番龙舟文化展》《古祠堂新文化图片展》《庆祝广州建城2222年番禺史迹展》等,分别送到番禺的村镇进行展览。

学术研究

截至2009年末,番禺博物馆人员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近70篇,编辑出版了10部书籍,先后出版了《番禺籍历代书画家作品集》《番禺博物馆馆藏集珍·绘画卷》《南·番·顺馆藏书画精品集》《冼星海纪念馆》《番禺文物普查资料汇编》《中国古代矿冶技术研究》、《中国古代金属矿开采工程技术史》等,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编辑出版了《番禺汉墓》,与区党史办共同编辑出版《光辉的历程、伟大的成就—中国共产党番禺历史图册》,主持编辑出版了《番禺鉴赏》等。

合作交流

2003年4月,番禺博物馆派康薇参加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委员会在长沙召开的第六次学术研讨会。2003年10月,派卢本珊参加由湖北省文化厅、宜昌市人民政府、武汉大学联合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楚国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所获荣誉

2003年,番禺博物馆被命名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州市党员教育基地。

机构设置

参观信息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