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雨镇
地名由来:苗语音译,意为山梁前面的寨子。
2021年12月,洒雨镇被贵州省林业局命名为2021年贵州省森林乡镇。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洒雨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洒雨镇地处东经105°10′46″、北纬25°15′49″至25°9′11″之间。位于安龙县西北部,距县城33公里。全镇国土面积126.8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8500亩,其中水田7500亩、旱地11000亩。与普坪镇、戈塘镇、新桥镇、龙广镇、海子乡毗邻。县道普万县(普坪镇至兴义万屯镇)横穿全镇。新洒线(新桥至洒雨)与普万线在镇内交融并连接324国道,距国道线仅11公里。全镇直辖13个行政村、130个村民组、31132人,居住着汉、苗、布依、回、彝等多种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全镇人口的42%。全镇地势由西向东倾斜,起伏较大,海拔在1197米至1839米之间。气候温和,平均气温在15.9℃,无霜期288天,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243毫米。天然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为种养殖业及用材林,经济林木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平储藏着大量的矿产资源。主要以煤炭、黄金、硫铁矿和锑矿为主。其中无烟煤的储量极为丰富,开发的待储藏面积不少于20平方公里。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已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全镇各村基本实现“三通”目标(通水、通电、通路),科技兴农深入民心,治安状况良好,种养殖业发达,财政收入明显提高,文教卫生各项事业良性发展。全镇有600余座地面卫星接收站,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8%,通讯事业发展快,目前已有9个村通程控电话,包括无线电话,全镇电话通村率达100%。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苡仁米、烤烟、脱毒马铃薯为主。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民间艺术保持良好,尤其是以布依歌舞、苗族板凳舞、芦笙舞的民间表现形式最为突出,形式多种多样,是布依族、苗族同胞千百年来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全镇 森林覆盖率为51%,生态环境优美。镇内千年古树——红豆树成为洒雨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其神奇传说,壮观的景象每年吸引了南来北往的游客。
近来,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创造了务实、文明、宽松的投资环境。目前,全镇人民正以饱满的热情,抢抓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顽强拼搏,诚盼与各界嘉宾携手共创洒雨美好的明天。
历史沿革:
民国元年(1912年)3月,由原普安厅鲁础营彝族土司下四马地划归兴义府。
民国二年(1913年),属南笼县。
民国十一年(1922年),南笼县改名安龙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隶五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属海星联保。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设酒雨乡。
1950年12月,设洒雨乡,隶洒雨区。
1958年12月,成立八一公社,后改称酒雨公社。
1959年3月,设酒雨管理区,隶酒雨公社。
1961年8月,属酒雨公社。
1984年7月,设洒雨乡,隶酒雨区。
1992年1月,设酒雨镇,隶安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