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猿人遗址博物馆
蓝田猿人遗址,位于陕西省蓝田县东15公里处的公王岭和县西北10公里处的陈家窝村两地,是中国直立人化石及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物出土地点。
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
远古
秦巴山区在200多万年前这里还是以山地、森林和草原为主。现在的地貌形成于5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期。由于剧烈的造山运动和山水的侵蚀,形成了山高峡窄、地势险峻的峡谷特征。由于植被丰茂,物产丰富,气候比较宜居,因此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环境。自新生代始新世以来的五千万年期间,从持续上升的秦岭和骊山上不断冲刷下来的泥沙和石块,加上风力从遥远的西北戈壁和沙漠吹来的黄土,在盆地里逐渐建造起一层又一层的巨厚堆积,仅出露地面的地层厚度就有一千三百多米。
现代
蓝田县境内地形复杂,地貌各异,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南部为秦岭北麓延伸地带,东部为骊山南麓沟壑区,中、西部川原相间,灞河、浐河等重要河流贯穿全境,蓝田地貌类型分河谷冲积阶地、黄土台塬、黄土丘陵、秦岭山地。海拔最高2449米,县城海拔469米。山、岭占全县土地面积的80.4%,耕地面积4.04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1.15万公顷。
气候条件
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动物资源
蓝田剑齿虎、中国奈王爪兽、更新猎豹、短角丽牛、大熊猫、东方剑齿象、巨貘、剑齿象、爪兽、毛冠鹿、水鹿、猕猴、野猪、剑齿虎、猪豹等动物化石。
人文历史
历史发展
196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考察队,在蓝田西北10公里处,陈家窝泄湖镇附进,意外地挖到了一具“古人类”的下颌骨化石和10枚牙齿。经过鉴定是一个老年女性下颌骨化石。下颌骨化石在形态上和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下颌骨基本是一致的。
1964年,在蓝田县城东16公里公王岭红土底部的钙质结核土中,发现了一个基本完整的中年女性头骨化石。还挖到了不少旧石器和古生物化石,里面有牛、马、鹿、猪、熊和貘等十多种。
1965年,在大规模发掘中,在大规模发掘中,又发现石制品及动物化石,主要以打制石器为主。
1966年,北京召开的全国地层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决定全国十二个科研、生产单位和高等院校的几十名科学工作者组成一支考察队,再次对蓝田地区开展多学科的新生代地质考察。
1979年,在公王岭建立了蓝田猿人遗址保管所,陈列所。
1982年,国务院公布蓝田猿人遗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遗址更名为蓝田猿人遗址博物馆。
主要景点
独立景点总述
蓝田猿人遗址博物馆的地层里蕴藏着各时代丰富的动物化石和地球气候环境变迁的信息,从出土的古动物化石到一百多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蓝田为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