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岳石遗址

东岳石遗址

共 1679字,需浏览 4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东岳石遗址文物
1959年,1959年,修筑淄阳河水库时东岳石遗址被发现。
1960年4月至1960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对东岳石遗址进行第一次发掘,开辟5x5的探方11个。
1993年10月至1993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岛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平度市博物馆联合又对东岳石遗址进行了发掘,此次发掘揭露面积300余平方米,

遗址特点

东岳石遗址遗址处在大泽山镇淄阳河北岸的台地之上,西北与东岳石村有一坝之隔,西面和北面都是平原。当时残存东西长约245米,南北宽约200米,地势较高。由于多年雨水冲刷,遗址现在南北宽仅剩下70余米,遗物暴露地表的也很多。东岳石遗址的遗迹只有两个灰坑,且遗物主要出自地层中。

文物遗存

在东岳石遗址还发现有城址、房址、灰坑等遗迹,以及铜器、石器、骨器、蚌器、陶器等遗物。房址多为方形或长方形地面式,个别有双开间和多开间的,也有半地穴式和台基式。铜器多为小件武器或工具,成分多为青铜。石器最富特色的是半月形双孑L石刀和方孔石镢。陶器的陶胎一般较厚重,器表以素面和素面磨光为主,还有少量彩绘。陶器质料有夹砂和泥质两类,陶片以夹砂陶为主,泥质陶占少数;以夹沙红褐陶最多,泥质灰陶和黑陶次之,少量为黄褐陶。陶器大多是泥质灰陶和黑陶,有的为黄褐色。夹砂陶器的器表内、外多有篦状擦痕。泥质陶器则用快轮制作,器形规整、厚薄均匀,器表往往有轮制痕迹。胎质较厚,一般是直口、尖唇,通身可见数圈的穿梭棱,有的还有阴弦纹,多数系子母口,有盖,小平底,假圈足或短舌状足,常见器形有罐、盆、额、尊、豆、器盖,还有鼎、盂、钵、盒、瓮、舟形器、碗、盘、翠等10余种。陶质粗糙,制作细致而精巧的少见。出土的石器有斧、锛、刀、凿、铲、纺轮、镞、砺石、网坠、敲砸器等多种。而最具有代表特征的是一种半月形双孔石刀和亚腰石斧,是岳石文化的代表性石器。粮食作物以粟为主,另有黍、小麦、水稻和大豆,主要家畜有猪、狗、牛、羊等。

历史文化

岳石文化可分为照格庄、郝家庄、王推官、土城、尹家城、安邱堌堆等六个地方类型,并可分为四期,相对年代介于海岱龙山文化和商文化研究价值之间,绝对年代约为公元前1800至前1450年。岳石文化的遗物发现很早,由于没有认识到它的文化面貌和特征,长期以来,一直把它看成是龙山文化的范围。直到1979年,专家才认识到东岳石文化面貌、特征与龙山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特别是陶器造型和风格,都别具一格,与龙山文化、汶口文化都不相同,应属于两个不同的考古学文化。而在文化层位上,这类文化又都是叠压在龙山文化之上,即晚于龙山文化,因而专家把岳石文化从龙山文化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考古文化,故被定为“东岳石类型”或“岳石文化”。它是夏代至早商时期,东夷族所创造的一种古老文化。

研究价值

东岳石遗址立碑
东岳石遗址所产生的岳石文化,填补了山东龙山文化和商文化之间的空隙,为研究东夷文化和夏商文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此外,岳石文化和二里头文化、下七垣文化、斗鸡台文化、马桥文化等周围同期文化存在着相互影响和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岛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平度市博物馆对东岳石遗址的第二次挖掘,揭露面积300多平方米,出土陶器、石器、骨器450余件,这些资料将会为岳石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更多的实物资料。

保护措施

1984年,东岳石遗址被青岛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相关荣誉

2021年10月,该项目入选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文物局)主办,山东省考古学会承办的“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